突厥语族

属阿尔泰语系。“突厥”一词,在中国史书上指称公元6~8世纪游牧于漠北广大地区、在语言上同属一个语族的古代民族。其语言按谱系分类法属突厥语族,简称“突厥语”。

现代突厥语族的语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包括维吾尔、 哈萨克、 柯尔克孜、撒拉、乌孜别克、塔塔尔、西部裕固、 图佤等8种语言。使用人口700余万(1982)。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塞浦路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及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境内。包括土耳其、乌兹别克、 哈萨克、 鞑靼、阿塞拜疆、土库曼、吉尔吉斯、楚瓦什、库梅克、诺盖、巴什基尔、雅库特、卡拉卡尔帕克、维吾尔、嘎嘎乌孜、图瓦、卡拉恰伊—巴尔卡尔、哈卡斯、阿尔泰、卡拉伊姆、哈拉吉等30余种语言(包括与中国同名的突厥语)。

1730年,瑞典学者P.J.von斯特拉连贝尔格提出将乌拉尔语系与阿尔泰语系联系起来,合称乌拉尔—阿尔泰语系。20世纪中叶起,多数学者认为,亲属关系只在两个语系的某一个范围内得到相对的证明。匈牙利学者G.内梅特认为,乌拉尔语和突厥语可能有亲属关系,而乌拉尔语与蒙古语族语言、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亲属关系虽有可能,但不明显。

从历史上看,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共同特征是:

(1)语音方面有和谐律,按发音部位分成相对的两套元音和辅音,相互和谐。词首无浊辅音r、l、n、m;词首、词尾音节中不出现两个辅音的结合。

(2)语法方面,构形的主要手段是在词根上加附加成分。无性的范畴,无前置词而有后置词,修饰语在中心词前;连词不发达,而有丰富的形动词、副动词形式。

(3)在词汇方面,除同源词外,较古的借词多来自古汉语、梵语、古波斯语;伊斯兰文化传入后,阿拉伯-波斯语借词占相当的比例。

突厥语的分类,始见于11世纪的中国突厥语文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编的《突厥语词典》。其分类原则是根据语音、 语法特征。 近代国外学者对突厥语分类进行了研究,比较流行的分类有:苏联学者A.H.萨莫伊洛维奇的按语音—形态原则的分类;美籍学者K.H.门格斯根据语音—形态并兼顾历史的原则,按地区分布的分类;苏联学者C.E.马洛夫按年代学特点的分类;苏联学者Н.Α.巴斯卡科夫按历史、地理、语音特征及分布状况的分类等。现在尚无公认的分类法。

突厥语族语言的书面形式在历史上主要是突厥文、回鹘文、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已发现的较古的文献是属于鄂尔浑碑铭的7世纪的“雀林(呇uren)碑”(688~691)。中国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20世纪30年代以前,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老文字,即察合台文;30年代至今使用经过改进的阿拉伯字母系统的文字。苏联各突厥语民族在20年代使用过拉丁字母的文字;30年代后,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土耳其的突厥语民族于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

参考书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文工作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编:《突厥语研究》(1)(维吾尔文版)民族出版社,北京,1982。
  2. 埃·捷尼舍夫:《突厥语言研究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
分类标签: 民族 突厥语 语族 突厥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