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侗语族

属汉藏语系。又称“侗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包括壮傣、侗水、黎 3个语支。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南、西南地区各省,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等。在国外,分布于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印度境内,包括泰语、老挝语、掸语、侬语、岱语、坎堤语等。侗水语支包括侗语、水语、毛南语、仫佬语、拉珈语等。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省东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黎语支现在只包括黎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海南岛。

壮侗语族的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同汉语一样的由声、韵、调构成的音韵单位。声调也同汉语一样,分平、上、去、入4个调类,每类又由于原来声母的清浊分成两个调,因此现代壮侗语族语言往往有8个调,有时还由于元音的长短,声母送气与否,分成9个或更多的声调。有一系列带喉塞音的声母,如妱$b、妱$d等。侗水语支除这类声母外,还有一些清鼻音,如怰2)、恄2)等。壮、泰、石家(在泰国)等语还保留kl-、pl-之类的复辅音声母。原始浊塞音在现代方言里差不多都变成了清音。

壮侗语族语言的语序跟汉语相同,都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动词谓语后。不同的是定语一般在中心语后,专名加类名构成的复合名词,专名在类名后。比如汉语“白马”,壮侗语族语言说成“马白”;“桃树”说成“树桃”。上古汉语里也有类似的语序。比如“谷中”说作“中谷”,“蝗虫”说作“虫蝗”。

下表说明壮傣、侗水、黎3个语支的亲属关系:

图

上表各词在 3个语支语言里声母、元音、韵尾都对应,调类除个别例外基本相同,看来黎语从“原始壮侗语”分出来要更早一些。

下表提出壮侗语族语言可以在亲属关系上同汉(藏)语作比较的例子:

图

比如现代汉语“骷髅”,《说文解字》作“髑髅”(duklug),从dlug变来;壮侗语各方言从妱$dl/ruok变来(毛南从dl/r-变来),都可以和藏语rus“骨”比较。

国内外语言学界对壮侗语的系属问题尚有不同看法。国外有些学者,如美国白保罗(P.K.本尼迪克特)认为壮侗语族语言和汉语之间相似的基本词有限,中心语和定语的词序相反,难于证明有发生学上的关系;而壮侗语、苗瑶语跟南岛语(见南岛语系)和南亚语(见南亚语系)却有发生学关系,从而主张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不属于汉藏语系,而属于澳泰语。他还认为汉语和壮侗语族语言一些相似的词是古代汉族从文化很高的古澳泰人的语言借入的。关于声调体系的发生则认为壮侗语族语言抛弃了原始语的构形词缀,由多音节简化为单音节而发展出来的,但对于壮侗语族语言和汉语都发展成四声八调,而且许多字的调类都相同却无法解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者找出了壮侗语族语言同南岛、南亚语的一些相似的语词。

参考书目
  1. 罗常培、傅懋:“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中国语文》,1954年第3期。
  2. Li Fang Kuei,A H ɑndbook of Compɑrɑtive Tɑi,Oceanic Linguistics Special Publication,No.15,Hawaii,1977.
分类标签: 民族 语族 汉语 语言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