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语族

印欧语系的一个语族。现仅存两种活的语言: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又称莱蒂语),是波罗的海东岸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苏联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两个加盟共和国,少量在国外。使用人口近 500万。波罗的语族分东支和西支。东支包括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以及已消亡的库罗尼亚语、塞米加里亚语和塞罗尼亚语,后两种语言通常被看作是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之间的过渡语言;西支仅包括一种已消亡的语言──古普鲁士语。

所有波罗的语言都是屈折型语言。在有文字记载的波罗的诸语言中,古普鲁士语历史最悠久,它跟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古普鲁士语保留原始波罗的语的二合元音ei,后两种语言没有保留;古普鲁士语的名词有中性,后两种语言则失去了中性;此外在形态方面也有不少差别。波罗的语族中,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最接近。在较古的形态特征方面彼此相似,但在发展过程中各自有一些创新;在语法上都有阳性和阴性,单数和复数,有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工具格、方位格和呼格,有 3种变位法和3个人称;有3种共同的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但立陶宛语多一个反复过去时。在构词、借词等方面,二者也很相似。

印欧语系中,波罗的语族跟斯拉夫语族的关系比跟其他语族的关系更接近。波罗的人跟斯拉夫人的接触从原始印欧语时期以来从未中断,他们的语言不仅有共同的形态特征,而且还有某些共同的句法特征和词汇项目。因此有的语言学家主张把波罗的语族和斯拉夫语族合为一个波罗的-斯拉夫语族。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