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贼

概况

异名:木贼(《滇南本草》),笔筒草(《陕西中药名录》)。

基源: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笔管草的全草或根。木贼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笔管草Hippochate debths(Roxb.)Ching(Equisetum debile Roxb.),又名笔头草、毛筒草(《广西中药志》),虾公脚(广东),木贼草、节节草(四川),纤弱木贼(广东、广西),驳骨草(广东)。

历史:《滇南本E草》以木贼之名收载,云:“一名节节草,一名笔管草(一名斗眼草),一名豆根草”。据考应为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上茎高可达1m,粗5~10mm,黄绿色,具纵棱20~30条,少分枝,小枝光滑。叶鞘基部有一黑色细圈;鞘片背上无线沟;鞘齿具膜质尖尾,早落;主茎的鞘筒长和宽几相等。孢子囊穗顶生,长圆形,长3~14mm,无柄;孢子同型。(图见《江苏植物志》.上册.16页.图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沟边湿地、河滩、溪边及湿润沙质地上。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广东、广西和长江中下游。马来西亚、斐济岛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季选择身老体大者,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鉴别:本品为细长分枝的圆柱状茎条,淡绿色至黄绿色,长约50cm;表面粗糙有纵沟,多节,节间长5~8cm,少数长至13cm;叶鞘短筒状,紧贴于茎,基部及钝头的齿片呈黑褐色。质脆,易断,中空。

以粗条、青绿色、身长肉厚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茎含菸碱(Nicotine)约0.06%[1],和山柰酚-3-槐糖甙与山柰酚-3-槐糖-7-葡萄糖甙[2]

参考文献

[1] CA 1962;56:715g 。
[2] 中药通报 1985;10(3):3。

药性

性味:甘、微苦,凉。 ①《滇南本草》:“微寒,辛、酸、微苦。” ②《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性凉。”

功效:清热利湿,明目。

主治:目赤胀痛,翳膜胬肉,急性黄疸型肝炎,淋病。 ①《滇南本草》:“散肝家郁结。(治目)暴赤、胀痛,退翳膜,消胬肉攀睛。兼治五淋,玉茎疼痛,赤白便浊。(根治)妇人赤白带下,破血积,通月经。止大肠下血。” ②《广西中药志》:“疏表,利湿。治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中药大辞典》:“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成人每天用鲜土木贼30~60g或干草30g,煎水当茶饮。”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