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贼

概况

异名:节节草(《植物名实图考》),接骨草(湖南)。

基源: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木贼的全草。木贼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木贼Hippochaete hiemale(L.)Borher.(Equisetum hiemale L.),又名无心草(《山西中药志》),节骨草(《东北药物志》),笔头草(河北)。

历史:木贼始载于宋《嘉祐本草》云:“木贼出秦、陇、华、成诸郡近水地,苗长尺许,丛生,每根一杆,无花、叶,寸寸有节,色青,凌冬不凋。四月采用之”。《纲目》亦载:“丛丛直上,长者二三尺,状似凫茈苗及棕心叶,而中空有节,又似麻黄而稍壮,无枝叶。”以上所述应为本种。

形态:植株高50~100cm。地下茎横走,地上茎单一,中空,具纵棱20~30条,棱脊上有两列小突起,叶鞘基部和鞘齿各具一黑色圈,鞘齿顶部早落,鞘片背面有两条棱脊并形成浅沟。孢子囊穗黄褐色,生于茎顶,具小尖头;孢子叶盾状六棱形,中央具柄,周围轮列椭圆形孢子囊。孢子同型。孢子期6~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16页.图23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50~2950m山坡湿地或疏林下。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湖北、湖南。北美西部经日本、朝鲜、原苏联至欧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按粗细扎成小捆,阴干或晒干。药材主产东北、陕西、湖北等地。

鉴别

性状:全草长管状,不分枝,长40~60cm,直径2~7m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18~30条纵棱,棱上有多数细小光亮的疣状突起,节明显,节间长2.5~9cm,节上着生筒状鳞叶,叶鞘基部和鞘齿黑棕色,中部淡棕黄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周边有多数圆形的小空腔。气微,味甘淡、微涩,嚼之有沙粒感。以茎粗长,色绿、质厚、不脱节者为佳。

显微 茎横切面:呈多角形。表皮细胞一列,外壁角质化,沟内有两列凹陷的气孔,保卫细胞特殊(表面观呈长半圆形),表面有放射状纹理。表皮内方为皮层厚壁组织,呈楔形伸入皮层薄壁组织中,每棱间有一空腔;内皮层有内外两列,外列呈波状环形,内列呈圆环,均可见凯氏点。维管束外韧式,排列在两列环状内皮层之间,位于外列内皮层波状凸起内,与棱角相对。髓薄壁细胞扁缩,中央为髓腔。(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图187-188) 粉末:灰绿色,气微,味甘、微苦。 ①茎表皮表面观细胞呈长方形或长条形,直径20~34μm,垂周壁厚约12μm,深波状弯曲,胞腔内含黄棕色色素颗粒,表面常有裂隙;纵断面观呈扁长方形,有的(棱脊处)外壁凸出,并有类圆形硅质突起;深陷气孔纵行排列,类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75~85μm,长75~108μm,保卫细胞内壁具多数横向平行的条状增厚。 ②叶鞘表皮黄棕色或棕色,细胞表面观呈长方形或长梭形,直径25~32μm,垂周壁薄,较平直(槽处)或稍厚、深波状弯曲(棱处)。 ③纤维与表皮相连,呈长梭形,末端斜尖或较平截,直径12~37μm,壁厚2~9μm,纹孔稀疏 ④梯纹管胞直径8~17μm,增厚壁略呈哑铃状,纹孔大,椭圆形。(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345)

理化:取样品粉末10g,置沙氏提取器中,加甲醇70ml,回流提取4小时,回收甲醇至少量,点于硅胶G板上,以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液为展开剂,展距15cm,喷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70)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问荆碱(Palustrine)、二甲砜(Dimethyl sulqone)、胸腺嘧啶(Thymine)、阿魏酸、少量的咖啡酸、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醛。还含磷酸盐和多量的二氧化硅、硅酸盐、皂甙、树脂双葡萄糖、果糖[1]

本属植物都含黄酮甙,木贼中含山柰酚-3.7-又葡萄糖甙(Kaemfqerol3.7-diglucoside)、山柰酚-3-双葡萄糖-7-葡萄糖甙(Kaempferol-3-digluc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葡萄糖-7-双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7-diglucoside)、草棉素-3-双葡萄糖-8葡萄糖甙[Herbacetin-3β-D-(2-O-β-D-glucopyranoside glucopyranoside)-8-β-D-glucopyrano-side]、棉花皮素-3-双葡萄糖8-葡萄糖甙[Gossypetin-3β-D-(2-O-β-D-glucopyranosidoglucopyranoside)-8-β-D-glucopyranoside][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56 。
[2] 中药通报 1985;10(3):99。

药理

阿魏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双释放的作用[1];余见“川芎”条。香草醛对实验性癫痫有效[2];在动物实验中并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其LD50(mg/kg),小鼠ip为946[3],大鼠ig为3000[4]。临床上治癫痫小发作及大发作均有效[5]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80;15(6):321 。
[2] 中华医学杂志 1958;44(6):582 。
[3] 中草药通讯 1974;(5):33 。
[4] The Merck Index.9ed.Merck & Co,1976:9591 。
[5] 药学通报 1983;11(1):29。

药性

性味:甘、苦,平。 ①《嘉祐本草》:“甘,微苦。” ②《纲目》:“温。”

③《本草正》:“微苦、微甘。”

归经:肺、肝、胆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二经血分。” ③《本草汇言》:“入手、足三阳经。”

功效:疏风散热,退翳止血。

主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肛,疟疾,喉痛,痈肿。 ①《嘉祐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②《纲目》:“解肌,止泪,止血,祛风湿,疝痛,大肠脱肛。” ③《本草正》:“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祛风湿,散火邪。” ④《玉楸药解》:“平疮疡肿硬,吐风狂痰涎。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诸证。”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目赤肿痛,角膜云翳,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使用注意:气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目疾由于怒气及暑热伤血、暴赤肿痛者,非其所任。” ②《本草汇言》:“多服损肝,不宜久服。” ③《本经逢原》:“多用令人目肿,若久翳及血虚者非所宜。”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生姜、葱白,治风寒湿邪表证无汗者。 ②配苍术、槟榔,治疟疾湿盛气壮者。 ③配浮萍、赤小豆,治浮肿型脚气,皮肤病性肾炎、水肿。 ④配杭菊花、山栀,治风火目赤肿痛。 ⑤配苍术,治目昏多泪。 ⑥配决明子、蝉衣,治目生翳障。 ⑦配谷精草、密蒙花,治目赤翳障。 ⑧配地榆,治脱肛。 ⑨配侧柏叶、荷叶,治妇女血崩、赤白带下。 ⑩配禹余粮、当归,治妇女血崩、赤白带下。 ⑾配川芎、金银花,治胎动不安。

方选和验方: ①木贼散(《太平圣惠方》)治妇人月水不断:木贼草、赤芍药各30g,柏叶、神曲各15g,荷叶0.3g。研为散,每服6g,当归酒调下。 ②木贼散(《仁斋直指方》)治肠风下血:木贼(去节,炒)30g,木馒(炒)、枳壳(制)、槐角(炒)、茯苓、荆芥各15g。上为末,每服6g,浓煎枣汤调下。 ③木贼煎(《新方八阵》)治疟疾痰气盛:半夏、青皮各15g,木贼、厚朴各9g,苍术、槟榔各3g。陈酒煎,露1宿,于发病前2小时温服。 ④《中药大辞典》:“治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出血及其它出血:木贼50%,黄柏20%。益母草20%,五倍子10%。分别研末,过120目筛,混匀。外用:将药粉撒布创面,用纱布压迫。内服:每次2g,每4~6小时1次。” ⑤《中草药学》:“治便血,痔疮出血:木贼、枳壳各60g,干姜30g,大黄8g。炒存性,研末,每次6g,米汤调服。” ⑥《现代实用中药》:“治浮肿型脚气,皮肤病性肾炎、水肿:木贼草15g,浮萍9g,赤豆90g,红枣6枚。水煎。1日3次分服。”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眼结膜炎,目翳:木贼、青葙子、菊花、蝉蜕各9g,水煎服。” ⑧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11):“治青年扁平疣:香附、木贼各200g,加水1500ml,煮沸,过滤,热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半小时。” ⑨木贼荣皮汤(浙江中医杂志 1983;(6))治顽癣:木贼15g,麻黄、紫荆皮、白癣皮、地肤子各12g,苍术20g。煎沸后再煮10分钟,内服;或外洗、浸泡,时间越长越好。

单方应用:①《方脉正宗》:“治目障昏矇多泪:木贼草(去节)30g,为末,和羊肝捣为丸,早晚食后各服6g,白汤下。” ②《太平圣惠方》:“治目昏多泪:木贼(去节)、苍术(泔浸)各30g。为末,每服6g,茶调下,或蜜丸亦可。” ③《太平圣惠方》:“治风寒湿邪,欲发汗者:木贼草(去节)30g,生姜、葱白各15g。水煎热饮,即汗。” ④《泉州本草》:“治咽喉红肿疼痛:鲜木贼草绞汁调蜜服。” ⑤《太平圣惠方》:“治血痢不止:木贼15g,水煎温服,1日1服。” ⑥《太平圣惠方》:“治月水不断:木贼(炒)9g,水200ml,煎7分,温服。日1服。” ⑦《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血崩:木贼30g,水煎服。” ⑧《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肝硬化,肝脾肿大:木贼草(微炒)30g,研细末。每服9g,1日2次,空腹时开水送下,连服2周。(备注:此方在民间用治积块,如用量过多,能导致血尿。)” ⑨《三因方》:“治脱肛历年不愈:木贼不以多少,烧存性,为末,掺肛门上按之。” ⑩《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尿道炎:木贼草30g,水煎味出,冲冰糖30g,露1宿至清晨,空腹服。” ⑾《青囊秘传》:“治食积血痞:木贼草(研末)1.2g,井水空腹吞服,远年者连服3日,自愈。” ⑿《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赤带:木贼草(烧炭),每服9g,水、酒各半冲服。”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木贼气温,味微甘苦,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与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湿,治眼目诸血疾也。” ②黄宫绣《本草求真》:“木贼,书云形质有类麻黄,升散亦颇相似,但此气不辛热,且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能于二经血分驱散风热,使血上通于目,故为去翳明目要剂,初非麻黄味辛性燥,专开在卫腠理而使身汗大出也。” ③张德裕《本草正义》:“木贼治疗肝胆木邪横逆诸病,能消目翳,破积滞,皆消磨有余之用也。然则为目科要药者,固不仅取其克木,能磨擦障翳,亦含有疏风、泄化湿热、升散郁火诸义。其治喉痹、血痢、泻血、血痔、血崩、月事淋漓、疝气等证,固皆气滞血瘀,肝郁不疏为病,疏泄窒滞,升散郁热,兼以伐肝火之横,而顺其条达之性,木贼之用,尽于此矣。要知克削之力甚强,即治下血、血痢、血崩、血痔诸症,皆惟有余之体为宜,苟其气虚,皆当审慎。”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