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信贷

社会主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活动。和财政拨款无偿的资金活动性质不同,它是有偿的资金运动,存款可以提取,贷款必须归还,并且要支付利息。

作用

社会主义信贷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是灵活地动员和分配社会上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的重要工具。国家通过银行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在循环和周转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以及劳动者手中暂时不用的消费基金动员出来,以贷款的方式分配给亟需追加资金的企业和单位,有利于节省建设资金,加速整个社会的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2)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银行的存贷活动,可以了解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搞好经济核算,管好用好资金。

(3)是调节货币发行和货币回笼的重要杠杆。在一定的范围内,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存放款的利息率,扩大或收缩贷款等来调节货币的发行和回笼,使货币发行量适应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以保持币值的稳定,有利于生产与流通的正常进行。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信贷日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下,财政通过无偿拨款的方式,解决企业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需要,银行只对企业临时性、季节性流动资金需要,发放贷款。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后,银行开始发放设备贷款和基本建设贷款,并统一解决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社会主义信贷不仅对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资金进行调节,而且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资金进行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保持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信贷在国民经济资金调节中,必将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资金来源和运用

在中国,社会主义信贷的资金来源,有财政存款、企业存款、城乡居民存款、自有信贷资金(包括国家财政拨给银行的信贷基金和银行利润)等。货币发行也是信贷资金的来源之一,但货币发行量必须符合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信贷资金的运用主要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发放贷款。贷款按行业划分,有农业贷款、工业贷款、商业贷款;按经济性质划分,有全民所有制企业贷款、集体企业贷款、个体经济贷款;按资金性质分,有流动资金贷款、技术改造(中短期设备)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按时间分,有短期贷款、中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农业贷款的种类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生产设备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国营农业贷款、农村小水电贷款和对信用社的周转贷款等。工业贷款的种类有:流动资金贷款、集体工业贷款、结算贷款、大修理贷款、中短期设备贷款、基本建设贷款、个体工业户贷款。商业贷款的种类有:商品流转贷款、农副产品预购定金贷款、大修理贷款、中短期设备贷款。

信贷三原则

社会主义银行信贷活动,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1)必须按计划发放和使用;

(2)必须有符合贷款条件的物资保证;

(3)必须按期归还。在中国,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贷款按计划发放的原则,发展为按合同、按市场需要发放。信贷的物资保证,是指适销对路的物资。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只讲物资保证,只要有物资就贷款,恰恰助长了不适销对路、甚至没有使用价值的、必然造成浪费和积压的物资的生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和以销定贷是贯彻信贷三原则的具体政策要求。

在中国,除银行信用外,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存在商业信用。这主要包括企业之间的预付定金和赊欠关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保留商业信用,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在农村,除国家银行的信贷活动外,还存在农村信用合作社信用活动和民间借贷活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款、贷款业务已发展到很大规模。民间信贷活动也有一定的发展。在解决农村资金需要中,国家银行、信用合作社和民间的信用活动,都具有积极作用。

分类标签: 经济学 贷款 资金 信贷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