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保障

战时为保障军队用铁路输送人员、装备和作战物资,以及为配合军事行动所采取的铁路抢修、抢建、改建、扩建和遮断等工程措施的总称。

铁路的出现为军队的机动和后勤保障提供了新的重要的运输方式,因此,它很快地成为战争中破坏与反破坏的重要目标。从19世纪40年代起,欧洲有的国家便将毁坏铁路作为制敌手段,铁路的防护和修复随之被重视起来。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中,交战双方对铁路都进行了较大的破坏和有组织的修复。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铁路工程保障的规模也相应增大,保障手段日趋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在地面采取多种手段破坏铁路外,还广泛地使用飞机轰炸,铁路破坏量猛增,各主要参战国抢修、抢建、改建的铁路以万公里计。铁路上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些战役及以后的一些局部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中国,自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到解放战争初期的历次革命战争中,革命的军民曾多次采取了破袭铁路的方法,给敌军行动造成困难。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铁路工程保障开始转入大规模的铁路抢修。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和广大铁路员工紧密配合进攻部队作战,前进抢修铁路,直至修复中国大陆的全部铁路干线,保障了军事运输,对取得战争胜利和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都起了重大作用。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和朝鲜军民一道,面对侵朝美军对铁路的严重轰炸破坏进行了激烈的反轰炸斗争,昼夜抢修铁路,有力地保障了前线供应。

在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围绕铁路的断与通所形成的斗争更加激烈、复杂和持久,对铁路工程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实施铁路工程保障,要在统一指挥下,与铁路防护、运输密切配合,共同保障前线作战。一切工程作业都应预有准备,把一些预先能做的工作完成在现场实施作业之前,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依靠熟练的技术、先进的装备和合理的作业方法,达成快速作业。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铁路区段和铁路枢纽、长大桥梁、隧道等重点目标,并随着敌情和战场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使用保障力量。对铁路建筑物、人员和装备采取伪装、隐蔽、分散等措施,力求减少损失。对主要铁路区段和重点目标,以军队专业队伍为骨干实施保障;一般铁路区段和目标,动员广大铁路员工和人民群众予以保障。

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研制了性能好、效率高的铁路技术装备和器材;许多国家重视平战结合做好铁路战备工作,平时新建铁路充分考虑战时的需要;有些国家注意保留铁路工程保障骨干力量,以便战时能迅速扩充。这些措施将使未来战争中的铁路工程保障得到加强。

分类标签: 军事 铁路 保障 抢修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