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养保障

军队组织实施主食、副食、牲畜草料等供应所采取的措施。是军需勤务的重要内容。

给养保障,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特点。在古代,中国军队利用“委积”和采取“因粮于敌”、屯田、后方“转漕给军”等方法筹措、供应给养。欧洲一些国家军队的给养保障,一般是就地采购、征集、掠夺或向随军商贩购买。17世纪下半叶出现了设仓供应制。现代战争规模大,部队机动迅速,给养保障有了新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等国军队主要是自上而下组织前送给养,并采用面包加工车、炊事车烤制面包,制作热食,广泛供应野战食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给养保障,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依靠就地筹措、根据地政府供应和军队生产自给的方法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供应,同时进行军队农副业生产,补助供应。

组织给养保障须周密计划,及时筹措,分级储备,加强管理,采取逐级、越级等多种方法实施供应。

给养保障的重点是组织战时饮食保障。基本作法是:

(1)根据战斗任务和运输能力,规定部队携运行的给养数量。

(2)采取灵活多样的饮食保障形式。通常以连、营为伙食单位,特殊情况以班、排为单位或人自为炊。

(3)尽量供应热食。中国人民解放军规定,一线作战部队一天不少于两餐热食,并保证饮水供应。苏、美军队也有类似规定。

(4)无法组织热食保障时,供应野战食品(包括单兵、集体和特勤人员食品)。

(5)力求供应主食副食的成品、半成品、实现炊事手段机械化,提高饮食保障的快速性和机动能力。

(6)严格执行检验制度,防止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污染食品。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使用面包加工车制作面包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许多国家设立了军用食品和给养装备器材研究机构,不断研制新产品。食品结构讲究多样化和营养构成。野战食品力求体积小、营养丰富,携行、食用方便。炊事设备强调适应多种炊事方式和快速、机动。

分类标签: 军事 给养 保障 供应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