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保障

军队组织实施弹药供应所采取的措施。是军械勤务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以质量良好的弹药,及时、准确地保障部队作战和训练的需要。

简史

弹药保障是随着火器在战争中的应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14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枪炮发射速度慢,弹药消耗少,军队作战所需弹药,主要依靠士兵携带和随军骡马、车船运载。19世纪下半叶,随着线膛武器、连发武器的广泛使用,弹药消耗量增多,只靠军队携运的弹药已不能满足作战需要,一些国家的军队在战区设立了仓库,实施前送补给。20世纪以来,随着武器性能的不断改进,作战规模扩大,弹药消耗剧增,许多国家的军队建立了由后方弹药储备基地、弹药补给库和部队移动弹药库构成的弹药补给网,实施不间断的补给。

主要内容

包括计划、筹措、储备、补给、运输和管理:

(1)弹药保障计划,通常分订购(采购)计划、储备计划和供应计划等。制定计划,主要依据作战和训练任务、国家经济能力、弹药供应标准和消耗限额。各种计划的编制程序和批准权限各国不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弹药保障计划,由司令部门和后勤部门编制,经军事指挥员批准后,由军械部门组织实施。

(2)弹药筹措,美国、日本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国的军队,主要是向厂商采购。苏联等国家的军队,由军械部门向国防工业部门订购。还有一些国家的军队,采取向国外购买或寻求援助的方式筹措弹药。

(3)弹药储备,按照纵深梯次配置和保障重点的原则,将弹药分别储存于各级后勤基地和部队仓库。

(4)弹药补给和运输,弹药补给,采取上级计划补给和下级申请相结合的方法,按补给系统逐级下送或向上领取。战时,在必要情况下越级前送。对先遣支队、独立行动的部队或分队组织伴随保障。并注意在部队或分队之间相互调剂、支援和利用缴获的弹药进行补充。作战过程中,根据消耗情况适时进行补给。弹药运输,由军械部门向运输部门提出计划,按规定组织装载,并派出押运人员。

(5)弹药管理,根据弹药性能制定管理制度,实行分类、配套存放,定期进行技术检查、化验、试验、鉴定和修理,防止受热、受潮、自燃、爆炸,确保安全和质量良好。对战场遗留和缴获的弹药进行分类、检查、鉴定和处理。

发展趋势

现代战争弹药消耗大、需要急、补给难。一些国家的军队针对这些特点,着重研究战时弹药消耗规律、战争初期的储备数量和延长弹药储存寿命的措施,建立和健全弹药补给自动化管理系统,提高快速补给能力。

分类标签: 军事 弹药 补给 军队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