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精选读后感作文大全1000字

搜集整理了诗经读后感(964字)、《古剑奇谭》观后感(957字)、阅读笔记—《你在为谁读书》(968字)、丑小鸭与我(1053字)、《水浒传》读后感(1025字)、读《珍惜时间,主动学习》有感优秀作文(968字)、李嘉诚全传读后感(960字)、《写作之瘾》读后感(1038字)等1000字左右的高二精选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诗经读后感_1000字

“于嗟如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的经典概括!看到这样的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着无边的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的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感动着。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她的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的面孔,也许她的心理面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的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白娘子爱许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的传言。看着平静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压迫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的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的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刘兰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换回的结果却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圆晕。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的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的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的精神。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的爱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的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峨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的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现似乎暗示妇女的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的是现代的女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着,我想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这是妇女们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的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成语可歌可泣: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如:《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又如:《长恨歌》一篇,有声有色,可歌可泣。——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

成语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如: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如:岂知转眼之间灰飞烟灭,金山化作冰山,极是不难的事。——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古剑奇谭》观后感_1000字

人生是一场梦,无亦于真或假,对或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时假亦真。

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万物繁衍生存,种种事物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似没有交集的事物或人,总会在不经意间相遇,相识,相知。

多年牵挂,化作动力,拥有了勇气继续向前,为了所爱的他,为了所爱的她,为了亲人,为了族人,不放弃,努力寻找方法去改变残局。正因为有了动力,有了坚持,才没有放弃,才一直走了下去。如果,少了动力,勇气与坚持,我们是不是就会颓废,就会止步不前。

是命运刻意的安排,还是上天茶余饭后的游戏,让没有交集的人相遇,相知,相爱。让年幼时爱上的人,消失不见,多年来的牵挂,多年来的梦,一时间就被击碎。一块小小的玉佩承载了前生今世未后悔的爱,寄托了美好的祝福,载着她的爱默默的守护着他。

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她对他的爱不亚于他爱她。是不是爱神丘比特,和他们开了个玩笑,让年幼的玩伴变得陌生,让她苦苦等候的他有了深爱之人。上天又让他们不能厮守终生,苦苦的等待,换来了冷漠。苦苦的守候,换来了他的一句客套话。苦苦的等待,终究变成过往的一场梦。

有些人,深爱却不得,有些人,爱了不爱自己的人,伤了爱自己的人。相思的苦,相爱的苦,只留给了深夜里的自己。一句我爱你,让多少人感动让多少人流泪。小时候的一次保护,让她爱上他,长大后的物是人非,让眼泪流落。倘若,命运之神喜爱开玩笑,那么拜托,不要让善良的人们受到伤害。

小时候,相识。长大后,意外失忆。不记得曾经,不记得过往,不记得小时候的她。长大后,因为爱,她又走到了他身边,靠近他,温暖他,保护他。纵然知道他体内煞气的危险,却义无反顾的去守护。这就是爱吧,宁愿自己受伤都希望他好。宁愿自己难受都不愿意让他痛苦。一起难过,一起开心,那些年,那些日子,一起走过很快乐。

因为自己的过失丢失了谁,因为自己的弱小失去了谁。又是谁在你最不幸的时候陪你度过。因为亲情,所以寻找,所以忘不掉。因为爱情,所以苦苦守护,所以陪他度过磨难。亲情也好,爱情也好,友情也罢,记住的应该是不幸的时候还在你身边没有离开的人,而不是辉煌的时候在你身边,当你落魄的时候弃你而去的人。

辉煌的时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

人生若梦,有何苦,苦苦追寻真假对错。没有是非,没有真假,只当做一场梦。

成语茶余饭后: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如: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又如:难道还只当作亭子间“茶余饭后”谈天的资料吗?——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成语义无反顾: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意指秉持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语本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源]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引)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後,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典故]“义无反顾”原作“义不反顾”。“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本着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有一年,汉武帝派唐蒙修治通往夜郎、僰中的西南夷道。由於唐蒙徵集民工过多,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使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武帝听到这种情况,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发布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诉巴蜀人民唐蒙的举动皆非皇上本意,并且恳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开发西南夷的行动。檄文中提到:边疆郡县的士兵,听到烽火高举、燧烟点燃的消息,都张弓待射,驰马进击;扛着兵器,奔向战场;汗流夹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触利刃,冒着被流箭射中的危险,也从没想要回头。就是因为他们一心只想着国家的危难,竭尽全力去履行臣民的义务。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将国家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後来此篇文告原文中的“义不反顾”演变成“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用来指本着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阅读笔记—《你在为谁读书》_1000字

摘抄:

别人的耀眼光芒,就像一张结实的网,死死地缠着我们的心脏。心脏是柔而无骨的,就被那张网挤迫得越来越小,让我们艰于呼吸视听。

感悟:

我们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饭桌上坐了一位考试状元,接受着大家的崇拜与赞赏,我们是不是会觉得自己的身子在缩小,缩得很小,恨不得做一个隐形人呢?或者,我们会找到自己的优势作为挡箭牌,去抵抗各种无形的压力呢?

这就是自卑。

在我们小时候,自卑感就已经伴随着我们了。我们刚出生时,只有在大人的庇护下才能成长。我们在长大一点了,更是对大人无比的崇拜:那么重的东西,大人一下子就拎起来了;那么宽的沟,大人一下子就跨过去了;那么厚的书,大人居然也能看懂。与大人一,比较,我们就时常感到自卑。所以,在我们长大后,第一次独立旅行,第一次挣钱,第一次用自己的钱买车、买房时心里都会无比的喜悦,因为这在以前是只有大人才可以做的。

但是这世界这么大,总会有人比我们成绩好,比我们漂亮,比我们能歌善舞、能说会道让我们相形见绌,内心变得不再平衡。为了维持我们内心的平衡,我们就会采取行动。所以我觉得,自卑,会督促我们用行动来摆脱这种处境,然后让我们开始努力。

因此,当我们感到自卑,甚至嫉妒时,先不要着急。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还不够满意,我们有更好的需求。而那些让我们自卑的、嫉妒的,恰恰就是我们想要的。

因为感到自卑,我们努力学习,逐渐变得优秀;因为感到自卑,我们的国家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整顿政治,渐渐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国;因为感到自卑,人类发明各种工具,有了科学。

但是,有一些人却被自卑压倒了。为什么呢?这很简单。不是自卑有问题,而使他们摆脱自卑的方式有问题。

当一个人的自卑感越积越多,而造成他的自卑感的处境一直没有改变,问题也依然存在时,他就会觉得无能为力,就会开始看轻自己,让自己麻痹。这种感觉,很有可能会麻痹人的一生。如果在我们这么大的时候就充满挫败感,在长大以后,也会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于是畏首畏尾,缺乏自信,碌碌无为。

现在有很多人以“屌丝”自居,自轻自贱,并纠集其他人结成群体,互相取暖,共同堕落,不也是出于这种心态吗?

还有很多厌学的学生,他们因为反复经历学业上的失败,自我评价很低,就开始厌倦学习,认为自己不会有好成绩。

成语无能为力:无能为力[wú néng wéi lì],意指“无能为力”,典源作“无能为”。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事。语本《左传·隐公四年》。[源]《左传·隐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典故]“无能为力”原作“无能为”。《左传·隐公四年》记载,春秋时卫国发生弑君事件。卫庄公的庶子州吁十分受宠,又好勇斗狠。大夫石碏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要卫庄公小心防范,但庄公不听。後来州吁果真造反,和石碏的儿子石厚一起杀了庄公,自立为王。州吁为王後,一直不能收服民心,石厚便去请教曾任大夫的父亲石碏,要如何稳定州吁的王位。石碏说:“请君王出访外国就可以了。”石厚问要如何做,石碏又说:“目前卫国与陈国交好,出访陈国便可。”於是石厚便随着州吁到了陈国,石碏赶紧派使者到陈国,告知他们这二人是弑君逆贼,并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意思是卫国弱小,我老臣年纪又大了,实在是没有能力啊!请陈国人帮忙将他们捕捉起来。陈国人果真将二人逮捕,卫国便派使者杀了州吁,而石碏则派家臣獳羊肩杀掉儿子石厚,以咨正法。当时人都称石碏为“纯臣”,大义灭亲。“无能为”就是指没有能力面对事情之意,後世多作“无能为力”,用来表示使不上力,没有能力做好某事。也用“无能为技”,表示没有能力使出技能;“无能为谋”,表示没有能力贡献计策。

成语好勇斗狠:狠:暴戾,凶恶,残忍。爱逞威风,喜欢斗欧。形容人凶强好斗。如:《孟子·离娄下》:“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又如:两位勇士都是好勇斗狠的,但他们两人生长在一个地方,却从没有见过面。——郭沫若《齐勇士比武》

丑小鸭与我_1000字

“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众所周知,安徒生笔下的这只“丑小鸭”生来就遭到所有人的欺负。

“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他安静地躺下来,枪声还在芦苇里响着,枪弹一发接着一发地射出来”……可是丑小鸭,他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坚守自己的梦想,始终不屈地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过去他遭受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他现在感到非常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正在向他招手”丑小鸭最终能变成白天鹅,一切都缘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其实,在成长道路上拼搏,还未成功的我们,都是一只丑小鸭,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我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钢琴家,带给人们美妙的音乐。于是,五岁那年我便拜师学艺,真正感受钢琴。

初学后的几年一切顺利。可是到了五六年级,钢琴课程逐渐加深,满纸的小蝌蚪密密麻麻,像调皮的小人似的上蹿下跳,我常常把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弄混,盯着看好一会儿才认清它们。不仅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我还变得心烦意乱,总是乱发脾气。并且,变化多端的节奏更是让我烦恼。特别是左右手节奏不一的时候,我总是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同时学业任务加重,我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原本每天准时响起的琴声开始减少,甚至消失……我彻底迷茫了,曾多次思考:钢琴真的值得我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去学吗?钢琴家这个梦想我还要坚持追寻吗?终于有一天,我告诉爸爸,我想放弃学琴。爸爸并没有生气:“孩子,做钢琴家不是你一直坚守的梦想吗?怎么要放弃?”我摇摇头:“不,钢琴不适合我,我不是当钢琴家的料。”爸爸笑笑,语重心长地开导我:“孩子,不是你没有当钢琴家的天赋,而是你没有坚持到底,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坚持不解的心,学习的道路是坎坷艰苦的,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如果有不懂的问题,要多和老师交流。记住,坚持才会成功。”我认真思考爸爸说的话,想起自己最初学琴时的那份热情,那份刻苦,心想:既然是自己选择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我每天严格按照钢琴老师的要求练琴,经过努力,终于补上了课程,并重新在钢琴中收获了乐趣。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也与丑小鸭一样,在成长路上遭遇坎坷?可是只要不放弃,心中坚守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就能和丑小鸭一样,成为一只收获成功的“白天鹅”。

甲宝峰曾说过:“心中有梦想就要一如既往,不能遇到困难说放就放。千锤万炼才能磨练出好铁,饱经风霜才能更强。”让我们坚守梦想,努力奋斗,去追寻成为一只“白天鹅”吧!

成语心烦意乱:心烦意乱[xīn fán yì luàn],意指“心烦意乱”之“意”,典源作“虑”。“心烦意乱”指心情烦躁,思绪凌乱。语本战国楚·屈原〈卜居〉。[源]战国楚·屈原〈卜居〉(据《楚辞·卷六》引)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典故]“心烦意乱”原作“心烦虑乱”。战国时楚国人屈原秉性坚贞,他为国家竭尽了忠心智慧,却屡遭奸臣谗言毁谤,而被放逐在外三年都没能再见到君王一面。在“心烦虑乱”,不知如何在这污浊世界自处的情况之下,他只好去见太卜郑詹尹,希望能藉占卜解除自己的疑惑,结果却徒劳无功。後来“心烦意乱”这个成语就从“心烦虑乱”演变而出,用来指心情烦躁,思绪凌乱。

成语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又如:于是敌军处于一种恐怖气氛中,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三章

《水浒传》读后感_1000字

真挚深厚的兄弟情谊,各显神通的绿林好汉

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各有神通,齐聚一堂,力量甚是强大。当初他们若是惧怕官府,未出手互相搭救,而各求自保,梁山泊上不会形成如此强大的势力,许多好汉也会命丧黄泉。

我最欣赏绿林好汉的兄弟情谊。无论形势多么严峻,他们都愿意挽救朋友的性命。五湖四海,身手不凡的诸位兄弟以义相聚,举杯痛饮,豪情满怀,声震梁山,此乃人生之幸事也。

中国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常常是一两个人挑大梁,事事百通,其他人都是无能之辈,只要那一两个人可以解决问题。本人喜欢美国电影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每个人物都很重要,少了谁都不行。《水浒传》也具备这样的特点。若没有阮家兄弟,如何捉得了凌振,使得了火炮,取得了青州?若没有时迁,如何偷得了雁翎骑就圈金甲,请得了徐宁上山,破得了连环马?此类例子不多说。简而言之,如果没有众位好汉,晁盖和宋江也干不成大事;同样,没有晁盖和宋江的领导,百余位好汉只会一团糟。我觉得这是需要灌输给中国儿童的观念: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同样重要,因为每个人的存在,世界会更加美好。

是好汉还是土匪?

梁山好汉行侠仗义,似乎是众人的共识。但他们真的是“行侠仗义”吗?

读完全书,觉得故事情节有点滑稽:一个人犯了事,另一个人来救他,然后他们结为兄弟,一起去救另一个要被杀头的人,以此类推,这个队伍渐渐壮大,成为梁山泊好汉。

虽然有些人是被陷害而判罪的,但还有些人的确犯了罪,为何可以逍遥法外?细想书中,一有矛盾就是打,一有不快就是杀,惩治罪魁祸首也罢了,无辜的人和罪不至死的人也未能幸免。比如宋江怒杀阎婆惜;武松令张都监主仆一家血溅鸳鸯楼;劫法场时围观的百姓被打死、打伤的不计其数;杨雄把自己的妻子和丫鬟一刀杀了;如此等等。

从人道主义上说,这是非常残忍的行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宝贵,凭什么他们可以肆意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从法律上说,那些人应该被交予官府处置,依法裁决,他们怎能代替律法,了结他人性命?况且围观百姓、家中仆人都是无罪的,滥杀无辜的行为本身就应该被惩治。当然,那时的法律不完善、官府的黑暗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他们的行为还是恶劣至极的。

常说好汉是被逼上梁山的,刚开始的时候是被官府逼的,发展到后来就是梁山泊为了取胜,用各种手段逼可用之人落草。这种情形像极了黑帮。

一群身怀武艺的人聚在梁山上,打着“替天行道”的招牌,吃着劫来的粮草,杀了许多有罪和没罪的人,教中国人莽撞、冷酷和复仇。

成语罪魁祸首:罪魁祸首[zuì kuí huò shǒu],意指“罪魁”,犯罪首恶者。语出宋·文天祥《指南录·卷一·纪事》。“祸首”,肇祸为首者。语出《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罪魁祸首”指领导或策划肇祸犯罪的首要人物。[源]宋·文天祥《指南录·卷一·纪事》先是,予趣平江,入疏言:“叛逆遗孽,不当待以姑息,乞举春秋诛乱贼之法。”意指吕师孟。朝廷不能行。至是,文焕云:“丞相何故骂焕以乱贼?”予谓:“国家不幸至今日,汝为罪魁,汝非乱贼而谁?三尺童子皆骂汝,何独我哉!”《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申屠刚,字巨卿,扶风人。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史鰌、汲黯之为人。涉猎书记,果於行义。元始中,举贤良对策:“昔周公豫防祸首,先遣伯禽守封於鲁,离断至亲,以义割恩。使己尊宠,不加其後。”言甚切直。[典故]“罪魁祸首”系由“罪魁”及“祸首”二语组合而成。“罪魁”一语见自宋·文天祥《指南录·卷一·纪事》。文天祥,字履善、宋瑞,号文山,庐陵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吕文焕是南宋末期将军。他统领南宋军队与蒙古军交战,死守襄阳五年,因得不到後援,孤军奋战而终于降敌。吕文焕投降後,蒙古军猛攻南宋,宋朝封吕文焕的侄儿吕师孟为兵部尚书,想藉以缓和蒙古的攻势。文天祥当时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在一次宋、元双方对谈时,文天祥骂吕师孟是遗孽,吕文焕是乱贼。吕文焕问文天祥为何这麽骂,文天祥马上痛斥吕文焕说:“你引狼入室,带领蒙古军南下,叛逆误国,让国家遭遇如此不幸,这样的『罪魁』,你不是乱贼谁是乱贼?小孩子都骂你,何止只有我骂你!”後文天祥督诸路军马抗元,兵败被俘,英勇就义。“祸首”一语见於《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周武王灭商後,分封鲁地予周公,但周公一直未到封地。武王死後,这里的淮夷、徐戎同时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势。周公因为辅佐年幼的成王,无法到封地,为了预防“祸首”再度俟机为乱,便让他的儿子伯禽代他受封,让伯禽镇守这一地区,并要他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周王朝强有力的後盾。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罪魁祸首”,用来指领导或策划肇祸犯罪的首要人物。

成语人道主义:道:道义。关心人类幸福。如: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如果你不是以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去对待他,那无异于落井下石、谋财害命,把自己的欢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又如:我们要讲人道主义。

读《珍惜时间,主动学习》有感_1000字

“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回来的时候”。自然界的事物就是这样反复循环,可是,有一件东西是一去不复返的,那就是——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世界上流的最快的不是水,而是时钟上的一分一秒。读了《珍惜时间,主动学习》这篇文章,我更加意识到了时间的可贵,学习的重要。

鲁迅年少时,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父亲也患上了水肿,家境越来越困难。他一边学习一边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数次还为给父亲煎药而迟到学校,先生狠狠批评了他,说:“怎么能随便迟到呢?学习一定要刻苦,将来才能成为有用之人”。鲁迅很羞愧,于是拿出小刀在桌上刻了个“苦”字。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可从此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因为他总是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正因为鲁迅的这一习惯,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家庭背景的因素并不会阻挡你前进的道路,认为学习很吃力是因为你根本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虽然家庭背景不好,文化基础差,17岁才进中学。起初,他科科都不及格,但他却不服输,反而更加积极进取,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果然,上帝不会辜负努力的人。1927年童第周毕业后,任中央大学生物系助教。这不仅为他自己争了气,而且还给蔑视我国的外国人一个有力的回击!

对于时间,人们经常会自己原谅自己:你说要抓紧学习,他却说,等明天吧。你说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做,不要推迟,他又说有的是时间,明天做也不迟。这种不珍惜时间的人其实会付出很大代价:你就永远不可能完整的做好一件事。

有一次考试,同学们都在拼命地复习着,而我却在悠然自得地画画,一边看着同学们努力地复习着,一边想:唉!用得着这么用功吗,不就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嘛,难不成这么看看就能拿个一百分?等到考试时,同学们都齐刷刷地拿起笔来写,可是我却坐在那里拿着笔一个劲地发呆。因为之前我根本就没有复习,所以对于我来说,有些简直就像天书一般。再看看别的同学,有的在冥思苦想,有的还在不停地写着,这让我更加着急。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勉强做了一些。果然,不出所料,那次考试我只考了69分。所以,不论是大事小事都要认真去做,不能瞧不起它。因为,一件小事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的一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主动学习!

成语出人头地:出人头地[chū rén tóu dì],意指高出一个头。後指超越他人,独露头角。语本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其三〇。[源]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其三〇(据《欧阳修全集·卷一四九》引)某启。承惠〈答苏轼书〉,甚佳,今却纳上。〈农具诗〉不曾见,恐是忘却将来,今再令去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罚金未下,何害?不必居家俟命。因出,频见过,某居常在家。吾徒为天下所慕,如轼所言是也。奈何动辄逾月不相见?轼所言乐,乃某所得深者尔,不意後生达斯理也。另可参考:《宋史·卷三三七·苏轼列传》[典故]北宋仁宗嘉佑年间,当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当他阅卷时,看到了苏轼的文章,十分惊喜,认为这苏轼是个难得的人才,想将他名列第一。因为当时考卷是密封的,并不知是何人所作。欧阳修虽然非常赞赏这篇文章,但又觉得看起来很像是他朋友曾巩的文笔,为了避嫌,就把这份考卷定为第二名。放榜後,苏轼去拜见欧阳修时,才知是误会一场。欧阳修很欣赏苏轼的才气,他写给好友文学家梅尧臣的信中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就是说欧阳修觉得苏轼实在很有才气,应该给苏轼让路,不要阻挡他的前程,让他能超出自己的成就。後来苏轼在欧阳修的提拔下,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出人头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超越他人,独露头角。

成语日月如梭:日月如梭[rì yuè rú suō],意指梭,织布时用来牵引纬线的器具,两头尖,中间粗,形似枣核,丝束放於中空部分。“日月如梭”指太阳和月亮的交替运行,就像织布的梭子,来回不停地穿梭。形容时光迅速消逝。语或出宋·高登〈朱黄双砚〉。[源] 宋·高登〈朱黄双砚〉(据《高东溪遗集·卷下·上当道远小人书》引)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胜自在家中,时光迅速,日月如梭,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余,道不得坐吃山崩。[典故]梭,是织布时用来牵引纬线的器具,两头尖,中间粗,形似枣核,丝束放於中空部分,织布时,梭子就来来往往地快速运行,所以後来常以“梭”来比喻极快速的样子,如以“穿梭”指往来次数频繁,以“掷梭”比喻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一语亦是如此,日与月的交替便代表一天的消逝,而日与月以梭子运行的速度交替,便象徵时光流逝地极为迅疾。宋人高登在〈朱黄双砚〉文中说道:“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朱黄”原指古人校点书籍时用来圈点的朱色丹砂与黄色雌黄。整句话是说:时光消逝地如此迅速,文章书籍却如大海般广博,根本来不及深入研究,如何能敢怠惰学习?後来“日月如梭”被用来形容时光消逝迅速。如《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中有段描述:张胜受雇於张员外为线铺主管,一日,员外夫人无故赠予张胜许多财物,张母认为事有蹊跷,为免生事端,便要张胜不要再到舖里去,在家待着,但“时光迅速,日月如梭,捻指之间,在家早过了一月有余”,身上的钱都已用尽,只好另谋生计。再如《水浒传·第六二回》:“三十余个上厅头领,每日轮一个做筵席。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早过一月有余。”《二刻拍案惊奇·卷二〇》:“果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二十年。贾廉访已经身故,贾成之得了出身,现做粤西永宁横州通判。”都是以“日月如梭”来形容时光流逝之速,而且在这些例证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成语均非单独出现,分别有“时光迅速”、“光阴荏苒”、“光阴似箭”等词语置於前,由此可知,“日月如梭”常会与其他同为比喻时光流逝的词语搭配使用。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_1000字

1928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1939年,日寇占领潮州后,随父母流落香港。12岁被迫辍学到社会谋生。17岁成为一个批发商的营业员,每天工作16小时,由于工作出色,18岁做经理,19岁成为总经理,22岁开始创业。

读完《李嘉诚传》这本书后,我发现本人物传记前1/3是讲做人做事,后2/3是讲做生意。我也发现其实读书可以有选择的去读,而且只要你善于从中寻找你要学习的东西,善于思考,你就会有所收获。李嘉诚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大的作为,是因为他有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执拗劲。小小年纪的他就掌握了经商的秘诀,他对推销工作已经有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摸清市场动向,建立销售渠道,广交朋友,才能做好生意。

李嘉诚推销商品不是靠高谈阔论,而是注重市场和居民中使用这种产品的情况。李嘉诚把香港划了很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居民生活情况和市场情况都记在一个小本上,只要产品一出厂,便知道该送到什么地方去。因此,李嘉诚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推销额远远地超过了同事们,得到老板的赞赏。由于李嘉诚做出的成绩在职工中非常出色,老板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因此,在李嘉诚刚满17岁那年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时隔不久,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李嘉诚成了塑胶厂的台柱。

他从茶馆小工到钟表店小工,再到五金店销售,再到塑胶店经理,这一系列的转变才是真正刻骨铭心的。可以说,一个人的现在并不能代表他的将来,只要肯于努力进取,努力奋斗,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再就是李嘉诚有一个好母亲以及一个好父亲,父母给予他的不是物质的财富,而是精神的财富。孟尝君的故事,种稻谷的故事,这些很朴素的东西却成就了他最辉煌的一生。正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了他的一生。当我们还埋怨自己没有一个富裕的家庭,没有一个有钱当官的父母的时候,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你给你的父母了什么?是不是从小到大,你只知道向他们索取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让他们能够在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呢?

李嘉诚的一生可以说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成功的典范,那么当今世界,又是什么样的人能成就那样的辉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该如何去设计自己的人生?我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应该爱这一个职业,应该有一颗甘于平凡的心。我们的辉煌是什么?是今天的努力付出,是明天的桃李满天下!

成语高谈阔论:高谈阔论[gāo tán kuò lùn],意指“高谈阔论”典源作“高谭清论”。本指见地高超、范围广阔地谈论。语本《东观汉记·卷一八·赵勤列传》。後来也用“高谈阔论”比喻畅快而无拘束地谈论。或没有实质内容,空泛而漫无边际地谈论。[源]《东观汉记·卷一八·赵勤列传》赵勤,字益卿,南阳人。……为南阳太守,桓虞功曹,委以郡事。虞下车,叶令雍霸及新野令皆不遵法,乃署勤督邮。到叶见霸,不问县事,但高谭清论,以激励之,霸即解印绶去,勤还入新野界。令闻霸已去,遣吏奏记陈罪,复还印绶去,虞乃叹曰:“善吏如良鹰矣。”[典故]“高谈”一词出现的时间相当早,在《东观汉记·卷一八·赵勤列传》中就有“高谭清论”的用法。“谭”与“谈”通。“高谈清论”就是高雅不涉俗务地谈论。後来“高谈阔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见地高超、范围广阔地谈论始见唐代吕岩〈徽宗斋会〉诗的开头两句“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吕岩就是吕洞宾,相传学道成仙,为八仙之一。後来这句成语引申有“痛快而无拘束地谈论”的意思。例如《三侠五义·第二一回》:“换盏传杯,高谈阔论。”又被引申泛指没有实质内容,空泛而漫无边际地谈论。例如《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他们三个人围着烟灯谈天,席面上主宾四位,也在那里高谈阔论起来。”

成语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如: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又如:我们一望漫无边际的大海,感觉自己很渺小。

《写作之瘾》读后感_1000字

今天看了严歌苓的《写作之瘾》,把她对写作的热爱描写得淋漓尽致。写作对她来说不是痛苦,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活得淋漓尽致的状态。哪一天不写作,生命就达不到那种浓度,不到达那个敏感度、兴奋点,那一天就活得窝囊,她把这叫做瘾。

她描述的那种飘飘欲仙、自由惬意的感觉,真的是一种瘾。怪不得人们叫爱吸烟的人叫“瘾君子”,虽然我没有体会过,但我想,或许在喷云吐雾中,云雾缭绕中,身体和思绪也轻盈若舞了。这种瘾是一种亢奋的状态。写作,这种事,确实是个苦差事,大脑高度地兴奋,殚精竭虑地去寻找灵感,筛选材料,谋篇布局。为一个合适的表述,让人过目难忘的标题而苦苦思索。想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如难产一样的焦虑,茶不思,饭不香。一直到灵感闪现,婴儿奔涌而出那一刻,才会有那难以言说的身体和心灵的极大愉悦。

这瘾是什么呢?或许是读书,一日不读,就觉面目可憎、灵魂空虚。或许是写作,一日不写,就好像虚度了今日。就像博尔赫斯对创作的一句话:“我写作,是为了让光阴的流逝让我安心。”是的,流逝的岁月,总是让人恐慌,莫名地忧伤。写作就是或许就是为了填补这种恐慌吧。或许是运动,豆大的汗滴,紧咬的牙关,哆嗦的双腿。这不是在自虐吗?而巨大的愉悦却是在这自虐后的舒坦,那种每一个毛孔被打开的通畅无比的舒坦,汗液是它们喜悦的眼泪。

这瘾或许是一种爱好。记得小区门口一群跳舞的女人,其中一个并不漂亮,身材不是最棒的,还有些矮胖。但只要音乐一起,身体像通了电似的,扭臀,摆胯,甩头,柔软而有弹性的身体像是装上了弹簧,自在地伸缩,拉伸,自由地组合出各种造型,风一样转身。让人感觉她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跃,那么地随性,那么地舒畅,身体成了音乐的一部分,彷佛就是一个音符,她就是跳跃的精灵,彰显了无限的生命的活力。舞蹈,让一个平凡的女人光彩四射,魅力照人。

雪山上努力攀岩的探险者,稍有不慎,就会葬身雪海,他们却宁死不屈,享受那种征服的快感。钱塘江潮中的冲浪儿,在浪涛尖上冲刺,回旋。寂寞的修行者,十年如一日,青灯孤影相伴。这些瘾的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

当别人以为你像疯子一样癫狂,像苦行僧一样不可思议时,你却独自去探求那发自内心的呼唤,享受那份安心宁静。广阔浩淼的世界,彷佛就你一人,在你的世界,你的灵魂在自由地飞舞。那是你生命中最愉悦的状态,是一种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却增长了生命高度的状态。

我想起一句话,过把瘾就死,那是过于狂热的追求。但,又何其痛快!痛苦并淋漓尽致地快乐着,这就叫瘾。

成语飘飘欲仙: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如: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又如:七古、近体,豪宕磊落,飘飘欲仙。——清·归庄《顾天石诗序》

成语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如:《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又如: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不可思议。——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