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精选读后感作文大全1500字

本文整理了《印度总理尼赫鲁》读后感(1459字)、有关历史的书读后感(1529字)、《别让孩子伤在小学》读后感(1463字)、上海人读后感(1512字)、教书匠读后感(1525字)、《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530字)等1500字左右的高中二年级精选读后感作文6篇,供您参阅。

《印度总理尼赫鲁》读后感_1500字

尼赫鲁,印度阿拉巴德(新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1889—11—4至1964—5—27。

尼赫鲁是印度1947年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也是世界反帝、反殖民、反种族歧视,在民族独立解放中的一面旗帜,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即第三世界抑或说是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的缔造者。

尼赫鲁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就读于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他性格内向,疾恶如仇,在童年和青年时代曾遭到殖民主义的歧视和刁难,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深恶痛绝,从小在思想上就种下了为民族自由、独立、解放的种子。大学毕业后从一名律师在较短时期内就转入政坛,多是在父亲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进入印度国大党的核心层。

自从进入印度国大党后,他的生活改变了,由一名律师转化为一名职业的政治活动家和政治领袖,曾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奔走呼唤,29次被英国殖民统治者当局关进监狱,但他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政治目标。在圣雄甘地的感召下,在父亲的身体力行和榜样作用下,与许多民族斗士一道不解努力,不懈奋斗,通过30多年的奋斗,终于使印度在1947年获得独立,并利用在印度国大党主席的影响,首次出任印度历史上第一位总理。

印度独立后,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个人魄力、人格精神影响印度的对内对外政策,始终如一的致力于印度的强国富民之梦。他先后围绕民族自由、民族独立、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等问题,施展自身的才能和超然的领袖风范,带领国大党和中央政府建设和发展自己的国家。

印度原是英国的殖民地,多年受英殖民主义的侵略和蹂躏。自独立后尼赫鲁为了使印度获得民族的完全独立,对内积极实行一五、二五、三五经济计划,致力于发展工业和科学技术,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取消士邦制、使用文官制度、发展教育、消除印度教与穆斯林教派之间的隔阂,使印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外他缔造了“不结盟运动”,并一生奉行“不结盟”政策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与美苏英等国家周旋,积极支持中国、亚洲和非洲等国家的民族独立,斡旋于各个国家的关系,发挥了杰出的外交才能,也奠定了他在世界上的领袖地位,成为各个大国争相依靠和利用的一张王牌。在外交上最大的贡献就是由他和埃及的纳赛尔、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发起的“不结盟运动”,以及在英法为苏伊士运河问题入侵埃及、苏联入侵匈牙利、美朝战争、比利时和英国染指刚果独立、印巴问题上都积极坚持这一外交政策,并成为第三世界无可辩驳的领袖和代言人,同时也为印度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发展赢得了发展上的空间和时间。

尼赫鲁是世界近现代史上难得的和光彩夺目的一名出色的政治领袖。有他,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他受到印度人民、世界人民,甚至是他自己的敌人的爱戴和敬佩。然而,纵观他的一生,其弱点也是较明显的:性格内向、清高、自负,往往对他人比较冷漠。中印战争、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一直是他的死结,由此而大大降低了他的威信,一生都未解决这一问题。总之,尼赫鲁毕竟不是脱离真空而存在的政治领袖。正是他的民族性,决定了他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他为印度创建了一个民主自由政府,制定了良好的规则和法律秩序,而且为了民族的独立不移余力,终其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缔造和发起的“不结盟运动”为发展中国家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树立了一面旗帜,指明了方向,就凭这一点贡献,就应该在世界上受到尊敬。这得益于他良好的修养和知识铺垫,但凡伟人,除了个人努力外,更重要的还在那个时代,以及他不平凡而又坎珂的经历和自信。正如他经常引用印度的一句谚语:“大象站起来总是从容不迫。”

成语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如:《淮南子·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又如: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成语无可辩驳: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如:他问一句,澄观点一下头,只觉他每一句话都是无可辩驳。——金庸《鹿鼎记》第二十三回

有关历史的书读后感_1500字

今日,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沾满灰尘的书《历史的天空》,这本书以前看过好几遍,电视也看过。书中的姜大牙、东方闻英、陈墨涵、韩春云,这些人物的音容笑貌,一一展现眼前。

荣获第三届"茅盾人民文学奖"

在没有看电视以前,我并不知道《历史的天空》这本书。后来看了电视以后,特意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本书获得第三届"茅盾人民文学奖"、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也就赶紧买了一本。

今天处在歌舞升平的我们,还曾记得我们的先烈们那挥刀拼杀的场面吗?

也许是由于我的祖辈,也曾扛过枪,参加过八年抗日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的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了重伤,子弹打在肚子上肠子都流出来了,右手也被打掉三根手指头。幸运的是没有牺牲,飞机空运到现在绥远(今日的呼和浩特),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所以对于军人,尤其是战争年代的军人,我内心有一种天生的好感、尊敬感。战争的年代,铸造了姜大牙他们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人生。今天的我们,处在歌舞升平的年代,还曾记得我们的先烈们那挥刀拼杀的场面吗?

昔日的姜大牙

我喜欢梁大牙,我是一个男人,当然喜欢具有血性的汉子。姜大牙从一个满嘴脏话、无赖式的小混混,在东方闻英爱情的滋润下,在战争炮火的锤炼下,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将军。历史的车轮在前进,创造历史的主人也在不断的进步。他的大牙,让我们很多人都记住了;至于他的小聪明,尤其是在当大队长的时候,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典型的草莽英雄。

美丽、聪明的小东方

在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好多军人的婚姻都是由上级安排;但是姜大牙的爱情,这个粗犷豪放、野性十足的汉子,用自己独特的男人魅力,一点一点感化、征服了美丽、聪明的小东方。爱情的种子不仅可以在温室里发芽,即使在战争年代同样可以茁壮成长。

一颗无情的子弹,击倒的不仅是美丽的东方闻英,还有铁骨铮铮的姜必达

至今,我不愿意看书中东方闻音的牺牲那一段。这颗无情的子弹,击倒的不仅是美丽的东方闻英,还有铁骨铮铮的姜必达!姜必达,东方闻英为我们可爱的“大牙哥”取的新名字。为一个人取名字,想必那时的小东方,已经开始爱上了这个性情彪悍的男人。书中最纯最美的爱情,被一颗无情的子弹破坏掉了,我曾不止一次为之扼腕叹息!

爱情的种子在温室里发芽,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同样可以茁壮成长

对于男人来讲,一个好女人就是世界上一所最好的学校!

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东方闻音的出现,姜必达的命运会是什么,他以后的人生命运,极有可能改写。如果没有东方闻英,他不会留在麒麟山,不会加入共产党。即使加入了,他的鲁莽和粗野,在当时斗争形势严峻的环境里,极有可能过早的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正是东方闻英的美丽、纯洁、善良,降服了这头难以驯服的雄狮,使姜大牙收敛了自己的鲁莽,成为男人中的精品。对于男人来讲,一个好女人就是世界上一所最好的学校!

男人之间的生死之交情谊

在《历史的天空》里,不仅能看到美丽的爱情故事,还能看到男人之间的生死之交情谊。杨庭辉、王兰田、以及姜大牙和朱一刀的兄弟情。这里,我特别想提的是杨庭辉司令。什么叫领导?什么叫管理?看过《历史的天空》,人们对杨庭辉的决策、用人、激励的领导艺术,不得不佩服。如今好多企业老板管理一两百号人头的企业,都感觉人心难测,不好管理,建议这些老板多学习一下杨庭辉的管理艺术,对人心的深刻洞察以及作为领导人应具备的宽阔胸襟、善于用人的肚量和气魄。

这篇读后感就写到这里吧,想必作者徐贵祥先生在写《历史的天空》这本书的时候,思绪常常回到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那一声声喊杀声,在提醒我们今日的和平年代,是用祖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需要珍惜!写书不易啊,在此,笔者也向辛勤耕耘的作者致谢!

成语歌舞升平:升平:太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初,天下诵而歌舞之。”汉·张衡《东京赋》:“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又如: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起来。——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成语达官贵人: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如:《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又如:达官贵人,略有些名目在世者,其死后必有部诗文刻集。——清·张贵胜《遣愁集·感慨》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读后感_1500字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是饶雪莉根据自己15年小学教师经验,以老师、家长的双重身份,凭借自己教学过程中所经历的众多真实案例写的一本教育类图书,旨在让更多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够顺利沟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站在统一战线。这也是国内第一本小学老师写给家长、如何与老师打好交道的沟通秘笈。

书中包括28个最让家长们困惑的问题,也是各种学校论坛、家长论坛中家长们热议度最高的话题。15年小学一线老师的亲身经历,饶雪莉敞开心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给家长最实用、最宝贵的方法,涉及到敏感问题时能够直言不讳,为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地在小学时代健康成长。下面谈谈几个经典问题的感想:

1.好老师胜过好学校

孩子在小学时期,能进入一所适合他的学校,能遇到一位好的班主任老师,孩子就能快乐成长!大多数家长都希望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名校,可实际上是给孩子选择了一个具有“爱心、责任心、上进心”的好老师,比选择一所名校更重要。当然这不是说名校不重要,而是说我们应当给孩子选择一个具有“三心”的好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况且,在现实生活当中,普通学校也有卧虎藏龙,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另外事实上,在小学阶段,老师除了教给孩子学习任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而不是厌学或者是感觉学习索然无味,我们重要是看学生获得成绩的过程,而不是仅仅看试卷上的分数,一个强压的一百分和一个轻松愉快换来的九十分,大家更愿意哪一种呢?并且很多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要等到孩子到了中学才能显露出来,所以将我们的目标锁定在“分数获取的过程”,这样更能判断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

2、“三心”判断好老师

小学老师需要三心:爱心、责任心、上进心。有了这“三心”,才算是真正的好老师。

3、家长越热情,老师越害怕

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很微妙,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远,最好保持一个尊重的距离,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4、家长越坦诚,老师越真诚

如果孩子的错误牵涉到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老师说不定会有所隐忍,除非家长表明态度,老师才会放下戒心。

5、别轻易叫老师“下课”,家长也可以改变老师

当你发现孩子的老师不如你所愿时,不要首先考虑去跟学校要求换老师,如果能够帮助老师提高教学能力、改变教学方法将是最好的办法。

6、别急着请老师帮孩子换座位

有时候,孩子不能和同桌好好相处,别急着赵老师帮孩子换座位。你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怎样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7、别在老师面前推卸你的责任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正视孩子的缺点,摆正自己的心态,清楚自己的责任,这才是对孩子负责的态度。

9、小心!孩子也会利用老师说谎话

现在的小孩很聪明,经常一句“我们老师说的……”就堵住了家长的嘴巴。老师变成了最好利用的王牌。孩子利用老师说谎,家长也要仔细思量。

10、孩子很优秀,别忘了老师的功劳

孩子很优秀,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培养。感谢老师的付出,让孩子学会感恩。

11、不是所有责罚都是体罚

不是所有责罚都是体罚,只要老师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只要每对孩子造成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家长都应给与理解和配合。

除上以上的收获之外,还有很多的启发,再此不能一一赘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者,小学教育是学生的起跑线。要让孩子快乐起跑,家长和教师就应是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和“合作伙伴”。本书真实的案例,真诚的话语,就像老师在和家长娓娓谈心,帮助家长解决孩子上小学遇到的种种问题。值得家长和老师一看。

成语志同道合: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意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语本汉·王充《论衡·逢遇》。[源]汉·王充《论衡·逢遇》夫贤圣道同,志合趋齐,虞舜、太公行耦,许由、伯夷操违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时也。道虽同,同中有异,志虽合,合中有离。何则?道有精麤,志有清浊也。许由,皇者之辅也,生於帝者之时;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并由道德,俱发仁义。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为仁义,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尧溷,舜浊,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麤,举措钧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据《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引)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於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矣。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典故]“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论衡》是汉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说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风顺,要有好时机,遇到一个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洁,不保证能够当官。王充列举虞舜、许由二人,都是唐尧时的圣人,但虞舜继承帝统,许由却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时的贤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却饿死首阳山下。虽然都是圣者贤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异,合中有离,人的境遇不同,结果也就迥异,终究都是取决於出生能否逢时,所遇能否得人。後来“志同道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现“志同道合”的书证如宋·陈亮《陈亮集·卷一九·书·与吕伯恭正字四首其二》:“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自非元恶大憝,皆可借其利心以成回复之势。”

成语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如: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又如: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上海人读后感_1500字

余秋雨在(上海人)一文中对上海人进行了人木三分的剖析,正如文中所说的,近代以来,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上海人勤奋、好学、开通、机灵、精明,但并不一定高明,自负又带点自卑……作为一个上海人,读时令人沉重,读后使人深思。

我生在上海,长于上海,常为自己是一个上海人而感到自紊。今年年初六,我上一家家电修理铺去修半导体,正巧碰上一位阿姨来修冰箱,当她得知修冰箱的是位外地师傅时,无论如何也要把冰箱重新拉回去,还口口声声地说:“我就是不要外地人修!”气得店主恶狠狠地反问她:“你是正宗的上海人吗?”这个问题真让人困惑。究竟有多少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呢?真正地。道的“上海人”是上海郊区的农民,而现在的上海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于是,上海人陷人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尴尬。如同余秋雨所指出的:“上海人始终是中国近代史开始以来最馗尬的一群。”

我们的前辈以他们的精明能干建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上海,出现了许多领风气之先的全国第一。所有这些变化都有着其深刻的人文背景,都体现出上海人的精神、人格和素质。

余秋雨认为:“续写上海新历史,关键在于重塑新的上海人,重塑的含义,是人格结构的调整。”

首先,要善于学习。目前学校里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往往是些外地人,特别是些农村来的孩子。有些上海学生往往甘居中游,喜欢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实在让我们感到脸红。在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爆炸的新世纪,我们必须从依靠小聪明的状态中走出来,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学习。这样,才能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全新面貌来挑战世界,挑战未来。

其次,要不断创新。上海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个新上海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创新的环境中,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招生制度等,使高考不再是惟一的指挥棒,使以传播知识和文化为主的学校教育功能得以转变。个性化学习、创新型教育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面前,使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索质教育。这一切都为我们创新幼苗的成长提供了阳光、雨露和土壤。我们必须从小树立创新精神和锻炼创新能力,要有好奇心、钻研心、信心和恒心,这样,才能真正成长为创新人才。有了创新的人才,才有创新的上海。

还有,要敢为天下先。余秋雨说得好:“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没有统领全局的强悍,上海人的精明也就与怯弱相伴随。”镶嵌在长江人海口的上海,曾经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而在改革开放中,上海人创造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进人21世纪,上海人应更领先一步,魄力更大,蓝图更加宏伟,它要面向大海、世界、未来。

最后,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改革开放,使上海人从阁楼、拥户、弄堂走了出来,从拥挤不堪的交通以及萦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上海人的心胸变得开阔了,眼光变得远大了,他们正与“大都市中的小市民”,正与“精明而不高明”等传统陋习告别。新世纪的新上海人应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使上海成为成千上万富有进取心的中外人士的家园。在他们中间,上至科学家,下至打工仔,他们不一定具有上海“户口”,不一定会说上海话,但他们也是“新上海人”,因为他们与我们一起建设这座充满鲜花、理想和活力的城市。“同是申城创业人,相逢何必曾格识”。

余秋雨在《上海人》一文的结尾写道:“失落了上海的中国,也就失落了一个时代。失落上海文明,是全民族的悲哀。”尽管我还无法读懂其中的深刻含义,但我想,上海不会失落,上海文明不会失落。在新世纪,上海将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将有立体的快速交通,诗惫的居住空间和一流的教育,上海人将更加文明礼貌、勤奋高效、脚怀大志和富有开拓创新精神。

成语脚踏实地: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意指比喻做事切实稳健。语出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八》。[源]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八》康节有〈安乐窝中诗〉云:“半记不记梦觉後,似愁无愁情倦时。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公爱之,请书纸帘上,字画奇古,某家世宝之。公与康节唱酬甚多,具载《击壤集》。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公深以为知言。至康节捐馆,公作挽诗二章,其一曰:“慕德闻风久,论交倾盖新。何须半面旧,不待一言亲。讲道切磋直,忘怀笑语真。重言蒙跖实,佩服敢书绅。”记康节之言也。康节又曰:“君实九分人也。”其重之如此。後公以康节之故,遇其孤伯温甚厚。[典故]司马光是宋朝重要的史学家。宋英宗时,他与范祖禹、刘攽、刘恕等人奉命编撰《资治通监》,由他主编。编写这部史书时,司马光每天凌晨就开始工作,直到半夜才休息,丝毫不敢懈怠。为了怕睡得太久,耽误了工作,还特地制作了一个“警枕”,好让自己睡得不安稳而警醒。而司马光对於书稿的要求更是严格,他先广泛的收集资料,然後串连、剪裁,加以润色,反覆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原有六百多卷,等到最後定稿时只剩下八十卷,可见其要求之精简。等到编成後,全书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写好,一笔不苟。这种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赞赏。宋神宗更为这本史书取名为《资治通监》,表示这部史书能作为历代治乱兴亡的借镜。司马光做事认真勤恳的态度,可以从这儿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马光问他的好友邵雍,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麽样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正是对於司马光最贴切的赞美。後来“脚踏实地”被用来比喻做事切实稳健。

成语成千上万:形容数量很多。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九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上万,未免就把这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又如:做假事骗得了几个人,骗不了成千上万的人。——老舍《神拳》第二幕

教书匠读后感_1500字

在拿到《教书匠》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了,因为之前听过有一本书叫《不做教书匠》,而今天这本是“教书匠”,我倒想看看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教书匠”的人生,于是马上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起来,一口气看完第一节内容,虽只看了一小节,但还是很有感触地。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做教师,当师范毕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老师的孩子,有时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得不到半点回报,或者说付出远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慢慢的,也变得没有原来那么有耐性了。但在看完短短的第一小节后,我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我在想如果拿我自己在工作中所碰到的困难来跟书里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来比,那简直是连个零头也算不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啦!这样一想,突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了许多。

再往下看,就越发觉得这位迈考特先生是位非常有思想的教书匠。他当时的一些所谓理想化的教学思想跟我们现在新课改有相似之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他在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在书中,他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很多的案例和教育教学中的启示,他鼓励老师要勇敢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带着正气、带着吸引力、带着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走进教室。他用那颗火热的心,让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迈考特先生走上教书这条岗位,三十年在教学这条路上一步一步并不容易的走了过来,尽管我们没有面对相同的学生,相同的教育环境,但课堂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样的。我有一些感同身受的地方。

作为老师,你不能只有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一定要有自己的经历,或者是人生经验,他们不需要你重复书上已经有的文字。他们能阅读和思考,他们需要的是你的观点。

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质,当你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时,回报你的是他们对你的喜欢,你也能从中得到很多幸福,并且开始热爱工作,我真实体会到过这样的感觉。当我觉得自己心情舒畅面对他们,并且喜欢他们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好。

如果你在乎学生对你课堂,对你人品的看法,你就得注意自己的言行,绝对不能对着他们大面积的咆哮,否则就象作者说的,如果你咆哮和厉声责骂,你会失去他们,他们会用沉默还击,他们会对你怒目而视,他们会用一种最不情愿的,厌烦的厌恶的态度对待你的课堂,他们的眼睛会对你充满蔑视和仇恨,他们对你充满敌意,那时候你就完了,你的课堂将无法进行下去,绝对不能让整个班级和你形成对立。这种情况是最可怕的结局,即使当你忍无可忍,不得不责骂和咆哮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你的用意,让他们认识到错误。

如果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光有知识是不够的,你还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对你的问题感兴趣。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

教书匠,应该这样理解,“教”就是教育,“书”代表所教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执行教书育人这个过程的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想有了点点收获,我会更加认真拜读这本书的,而且我会把我的“感动”化成有效的“行动”的。

成语怒目而视: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又如:太后怒目而视,别了三思回宫,便传旨宣归义王陈硕贞入朝,将前事与她说了。——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

成语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又如: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_1500字

文/杜霖

最近读了《曾国藩家书》,深受启发,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使腐败的满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尽管曾国藩著作留传下来的很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养。他每日记日记,将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记于当天的日记里,对自己的错失,毫不留情,并且还和好友互相传看,以达到监督的作用。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个人一读。古语云:盛不过三代。而曾国藩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和科学家。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最为优秀的成功者之一。儒家文化要求人们积极地面对人生,投入社会,在有限的生命期间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时候,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只有对自己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出较高的能力和素养,面对世界。

中国人喜欢历史。这种喜欢,除因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能带来一种欣赏乐趣外,还因为历史能给人以启示和教益。曾国藩认为,读书,一要有志气,二要有胆识,三要有恒心。“恒”最为重要,学无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废。读书如此,做人做事也应该如此。

(一)普通人照样可以成就事业,改变命运的关键在自我奋斗。曾国藩成为后世榜样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他的成功激励了千千万万没有依靠、没有财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进心。毛泽东可作为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泽东在一师读书的时候,与老师杨昌济谈到自己的务农之家时,杨昌济“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国藩、梁任公之例为勉之。”此话对毛泽东的鼓励是相当大的。现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有一处提到了曾国藩,对曾国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话便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青年时期正是人的理想和抱负的形成期,曾国藩的言行对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确实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曾国藩在进京后的不少家书中,都要那几个迷恋科举考试的弟弟从科举中走出来,去读一些于身心学问有益的书。而他却更加身体力行,拜师访友,求学问道。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曾国藩才有了一个学问和人格的升华,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人的综合素质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会上的生存比作一门学问的话,技能则如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则好比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扎实雄厚,相关的专业则较为容易掌握。现在的社会变化得快,专业门类越来越多,人在学校里的专业学习决不可能都学到,到了社会后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其立身之本则在人的综合素质上。

成语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如: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四》:“至于寻常写景,不必有意惊人,而体贴入微,亦复人不能到。”又如:这却全在美人心意上着想,倒也体贴入微。(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九回)

成语一念之差:念:念头、主意;差:错误。一个念头的差错(造成严重后果)。如: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一念之误,乃至于此。”又如:世间孽子、孤臣、义夫、节妇,其贤不肖往往只在一念之差。——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