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读书笔记1200字

文章包含简爱读后感(1192字)、顾城作品读后感(1211字)、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1241字)、唐吉柯德读后感(1184字)、《昆虫记》读后感(1207字)、梁启超传读后感(1229字)等1200字左右的初三读书笔记6篇,供您参阅。

简爱读后感_1200字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小时候父母就相继逝去,按舅舅的遗愿到舅妈里德太太家居住。在那里,简爱没有尊严,还常常要忍受表哥表姐们的打骂,受各种如罪犯般的虐待,没有童年应有的快乐与幸福,没有应属于自己的自由。后来她被舅妈像扔包袱一样扔到了劳渥德学校。她所在的这所学校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好的教师,条件极差……但是简爱并没有悲观消极,在那里学会了许多东西,例如,弹琴、异国语言、纺织等。后来成为了一名知识丰富的教师,被应聘到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后来她和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并结了婚。但是当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妻室时,无奈于罗切斯特的前妻的破坏之下,她辞了职,一路流浪到了圣约翰家住下,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亲哥哥姐姐,后来继承了亲叔叔的一份巨额遗产,变成了有钱人。但她心里一直深爱着罗切斯特,毅然抛弃巨额财产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可是她看到她曾经爱过的人现已双目失明,腿残废了……原来的豪宅变成了一片废墟。简爱还是义无反顾的要和她爱的人幸福的生活下去。简爱,她让我敬佩。以前,她没有尊严,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切,但她用自己坚强不息的精神,努力的劳动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另一种生活。她,在被人逼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依然还是不放弃自己的未来,不愿成为别人的傀儡,立志要走向成功的红地毯。而我的妈妈,她就是一个拥有简爱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人。她也努力、顽强的生活下去,靠着自己的劳动在社会上走出自己精彩的未来之路。我的妈妈,在以前并不富有,是个小小的职员,根本就是在平常人的人流之中。她的婚姻虽不如简爱那样经历过生离死别,但也是非常的坎坷,妈妈被它打击的几乎支离破碎。于是就整天以泪洗面,并不想再次重新站起来。可是,后来她觉得自己这样并不是办法,如果不能在社会中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整天就在家里这样窝囊着,那自己,又算个什么?于是,妈妈就这样一年复一年,毫不放弃,努力的学习知识……终于,她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连锁店,房买上了,车也买上了,每年挣的钱比别的工作者高好几倍,还结识了许多大公司的总经理,这些大老板也非常的信任妈妈。这就是妈妈花了几年的心血创造出来的成果。如果妈妈早就放弃,坚持不下来,能有今天的这种生活吗?我依然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的一句话:“孩子,将来我不希望你继人膝下,要永远坚持不懈的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我不要你做默默无闻的小草,我要你做草丛中的牡丹花。你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挖掘自己的能力,进入社会高端,这样才不会让社会的黑暗给吞没。你看妈妈,不就是靠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来创造了令我自豪的成果么?当然,这还不够。等妈妈再赚了钱,就继续一步一步升高妈妈的地位层次。你要以妈妈为榜样,来靠自己的双手亲自创出未来的精彩人生,不要靠着别人去生活。这样,自己亲手创成的人生之路走起来才会觉得自豪!”妈妈的这些话我牢记在心,我也要像妈妈一样,像简爱一样,靠自己去创就未来的美好生活!

成语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如: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又如: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义无反顾。——华而实《汉衣冠》二

成语义不反顾:秉义直前,决不回顾退缩。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

顾城作品读后感_1200字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并且也是多愁善感的。有一种“罗纱轻遮伊人面,眼目含情似无情。樱唇欲语又还羞,婷婷袅袅似烟飞。”的神秘气质。

顾城也不例外,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一顶帽子?”顾城的帽子是用他的一条牛仔裤的裤腿做的,在访谈录中张穗子也曾问过顾城:"为什么你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戴着这顶帽子?"顾城说:"当我完全不在意这个世界对我的看法时,我就戴着这顶帽子,也就是说,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过这顶帽子确实是我和外界世界的一个边界,戴着它给我一种安全感。它像我的家。戴着帽子我就可以在我的家里走遍天下。"这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的思想,也是想保持自己有一颗纯洁,干净的心。

一首《远和近》最触动我的心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段,简简单单的两个表示距离的用词,却能确切地表达出,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和社会的现状。就如作者所说:“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比人与云之间的距离要近很多,但却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可见人心与人心之间的戒备,信任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在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拼搏,自私得甚至不惜伤害身边的人,原本一颗单纯,懂得信任的心,在镜头的推拉中,渐渐地,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扭曲,甚至失去了当初的模样。信任已无存,何来单纯?就像一块纯洁无暇的碧玉,在战

火纷飞的战场,被摔得支离破碎,又被烟熏得乌黑,变得一文不值。戒备心也是如此恐怖:它带走了人性的美,带来了人性的恶;它带走了纯洁的友谊,带来了笑里藏刀;它也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每天如此勾心斗角,不如快快乐乐的过,多去为别人着想着想,收获心灵的快乐,这也不尝是给自己最大的回报。

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遥远,但“你看云时很近”。这云代表的是大自然,可见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恋,对大自然的崇敬。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可以使人抛开一切凡尘俗世的杂念,来净化心灵的圣地,它可以让你敞开心扉,大声倾诉自己的心声与难以说出口的苦衷。站在原地,让鸟儿的歌声来安抚你的心灵,把疲惫的双脚伸进凉爽的清泉,抚平浮躁的心,微风带来一阵阵花朵的清香,时刻围绕着周围,就像一片片柔软的花瓣,轻轻地落在身上,尽情的把自己融入大自然,放松心情,这世界就与你无关了。

《一代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种对黑暗的抗衡,对光明的渴望。黑暗想要吞噬光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这黑暗反而激起眼睛要寻找光明的渴望这是一种叛逆,这是一种反抗,对光明的向往。黑暗与光明的对立,可见顾城的清澈,纯净的心,是一种与生俱来,也是对心灵上的光明的憧憬,就像泥土对水分的憧憬;就像花朵对阳光的憧憬;就像大人们对童真的憧憬。

尘世纷杂,便多给自己留一席清净之地吧。

成语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如: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又如:尽都是把手为话,对酒当歌,郑州浪汉委实多。——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

成语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如:唐·杜牧《阿房宫赋》:“各报地势,钩心斗角。”又如:在这件事上,他们最是赤祼祼地毫无勾心斗角的意思。——茅盾《虹》九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_1200字

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么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么一点不循常情,成了英雄。——王安忆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全书以主人公许三观卖血的经历为主线,年轻时,许三观出于好奇,同时证明自己有把好筋骨而第一次卖血,第一次拿到了三十五元钱,在胜利饭店吃了人生中第一盘爆炒猪肝,喝了第一口温过的黄酒。接下来,他因为大儿子一乐打伤了他人没钱支付医疗费而卖血;又出于对出轨对象林芬芳的内疚而卖血;自然灾害时期为了全家人能去胜利饭店吃碗面而卖血;儿子们下乡插队,许三观卖血给一乐补身体、增开销,又卖血给二乐的生产队队长置办酒菜;最后一次,也是最漫长、最艰辛的一次,一乐病重,为了凑钱治病,许三观一路卖血卖到上海……在许三观的意识里已经根深蒂固的认为,卖血就可以解决灾难。所以,当他六十岁得知自己已经老到没人再要他血的时候,他的精神崩溃了,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站在大街上失声痛哭,“我老了,我以后不能再卖血了,我的血没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灾难怎么办……”

主人公许三观活得简单而直接,在他固有的道德准则中,卖血并不意味着痛苦和磨难,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许三观卖血记》用冷静朴素、极具控制力的寥寥数笔,勾勒了一个有着顽强坚韧的生命力、面对苦难从容执着的人生态度,以及有着不同常人的伦理情感和生存思维这三个独特维度的许三观。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小说中,作者让许三观平凡的人生用对话、重复的叙述模式来呈现,以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使“客观的叙述”、“单纯的对话”、“简单的重复”达到“心动”的效果。

故事情节看似荒诞可笑,跳跃性极强,但其实作者用不经意的笔墨表现了苦难重压下民间赖以生存的幽默和乐观主义。比如过生日时,许三观用嘴帮家人每人炒了一道菜,让大家用耳朵听着吃,到最后屋里的口水声响成一片。小说与现实的距离被拉到最为接近的方位,挣扎在生活底层的人民表现出独立面对苦难的本色。作者在书中尝试用类喜剧的方式去解释痛苦、消解痛苦,于是选择用重复来制造这样一种效果,在重复的过程中人的机械化得以彰显,从而引发一种近似于自嘲的、笑着流泪的效果,读者透过重复的苦难看到生命里难得的温情也露出了悲凉的底色。

许三观是卑微的,只是“想吃一盘炒猪肝,我想喝二两黄酒,我想卖了血以后就去吃炒猪肝,就去喝黄酒……”他以小人物简单而实在的性格面对生活的艰辛磨难,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看似不经意的回环往复中勾起读者带着泪的笑。许三观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幸福不断付出,并且为了家人可以不惜拿自己生命冒陷,他是平凡的人,但绝不是平庸的人;他是卑微的人,但绝不是怯懦的人。

成语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如:《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又如:但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将来有万一之希望。——鲁迅《两地书·十一》

成语深根固柢:柢:树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如:《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又如: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六回

唐吉柯德读后感_1200字

《堂吉柯德》是一本有意思的书,西班牙一个国王在王宫阳台上看到一个学生一边看书,一边狂笑,就断定这个学生一定在看《堂吉柯德》,否则就是个疯子。果然,那家伙就是在看《堂吉柯德》。

这本书堪称经典,但是最好不要带着那么严肃的眼光去看,因为这本书在出版后一大段时间内属于地摊读物,他的价值也曾被认为仅仅是“逗笑”(塞万提斯不学无术,不过倒是个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当时人语),不管曾经遭过什么评价,这本书确实很逗笑,我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都忍不住想笑。这本书言语轻松活泼,似乎每一句话都是信手拈来而又很贴切,但不是那么精确,甚至情节的前后衔接都很随便,以至于出现不少漏洞,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个书的吸引力,这本书有一种来自民间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朴的乡下人扎堆开玩笑,就能感受到这种暖和的,自然的活力来。

作者塞万提斯正是这种社会低层的角色,他是个伤残的军士,被俘当过奴隶,其间带领弟兄们几回逃跑,都被抓回来。被人赎回来之后,一贫如洗,写作也没有让他脱贫,还因为无妄之灾坐了几回牢……最后得水肿病死了。死后,人们也不知他的确切葬处。

堂吉柯德,一个乡下绅士,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把书中骑士的种种行为付诸现实,他以利相诱,居然说动了邻居桑丘去作他的奴仆,这样,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就开始了这部“伟大的信使”。

在历险中,和别人交谈,只要不涉及骑士道,堂吉柯德头脑清晰,见识高明,他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称骑士典范,他一心追求正义,和想象中的敌人“作战”毫不畏惧,连命都不要,他坚信自己应该扶助弱小,但事实上,他往往给别人添乱。他扞卫纯洁忠贞,痴心不悔地坚守着自以为是的爱情,而他所谓的“情人”是个粗壮的村姑,压根不认识他。他在想象的世界里生活,历尽挫折而不后悔,认为这只不过是“魔术家捣的鬼”,还不断给桑丘打气——骑士总是要历尽各种艰险,才能成就丰功伟绩的。

而桑丘呢?他是个只看见眼前利益只顾自己的农民,因为堂吉柯德许给他种种好处,他才跟着去当奴仆的,他满足于口腹的享受,对堂吉柯德的各种奇思异想不断戳穿,对他的清苦生活满腹牢骚。“天上飞的老鹰,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鸡。”他凭常识判断处理问题,总督居然当的不错,当然,后来他觉得累,不愿当了。

主仆二人的历险,略似《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历险,只是前者是现实世界为背景的荒谬,而后者是以神话世界为背景的奋斗。这另人想起信仰的问题,信仰是遥远的,如远方的灯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于经验,是感性的,浅薄的而或许是“正常的”,桑丘就是一个没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仆二人看似矛盾,实际却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谁又能笑话他呢?如果一个人有点使自己激动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游侠梦更加真实,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满足于眼前的快乐,又有谁甘心这样呢?

成语无妄之灾:无妄之灾[wú wàng zhī zāi],意指“无妄之灾”之“无”,典源作“无”。无,古“无”字。古时一人把牛系在路上,却被路人牵走,而使当地人平白受到怀疑和搜捕。比喻意外的灾祸。语本《易经·无妄卦》。[源]《易经·无妄卦》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典故]无,古“无”字。无妄,是《易经》卦名。卦象是下震()上乾()。六三的爻辞说:“无妄之灾。”意思是不妄为却无故招致灾祸,这就像是有人把牛系在路上,却被路过的人牵走,而使同邑的人平白受到怀疑和搜捕。後来“无妄之灾”被用来比喻意外的灾祸。如汉人王充《论衡·卷一五·明雩》:“无妄之灾,百民不知,必归於主。”百姓因为不明究里,往往将意外的灾祸归究於为政者。

成语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如:《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又如: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昆虫记》读后感_1200字

我是个“啃书虫”,今年暑假里,我“啃”的第一本书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用那似乎聊天般口吻,讲述了那么多种昆虫的不同习性、外表和捕食方式,把我带进昆虫世界,让我身临其境,甚至着迷。

萤火虫在捕食时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猎物注射一种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然后慢慢享用;松毛虫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一样,总是排着环形队伍,好像时刻准备围剿自己的敌人;蜘蛛的电报线,那简直太神奇了,它就像人类的电报线,不管敌人处于什么位置,只要“入侵者”触动这根“电报线”,蜘蛛就会让它死无葬身之地;毒蝎子的毒针,那真是它的神兵利器,不管敌人如何强大,只要它把自己的独门武器——“亮剑”,它的对手就会一命呜呼;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竟然还能愉快地进食,如果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还有蚂蚁、蟋蟀、燕子、螳螂……种种奇妙的现象都展现在我的眼前。原来昆虫也跟我们人类一样啊!有生死、有喜怒,有和平、有战争,有善良、有残酷。

我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诸多情景:一个老爷爷,他在路上发现许多蚂蚁正在搬运几只死苍蝇,就马上伏在地上,不顾路人疑惑或鄙视的目光,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一个老爷爷像孩子般地悄悄爬上一棵大树,躲在树干后面,屏住气息,偷偷地在观察着树上的螳螂……这时,我想到了个问题,法布尔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成为举世闻名的“昆虫大王”,这是为什么呢?是他脑袋特别灵吗?是他读的书特别多吗?看来显然不是。我想除了他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外,主要就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观察力,进化论之父达尔文就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法布尔超常的观察力,就没有《昆虫记》,我们也享受不到足不出户就能身入其境般地感受那奇妙的昆虫世界。

从法布尔身上,让我想起了许多伟人,他们都是因为拥有对身边寻常事物超乎一般人的敏锐观察力,使他们走向成功。众所周知,毛泽东能带领人民推翻了旧世界,显然,这和他在长期的斗争和实践中那超乎常人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分不开的;爱迪生能成为发明大王,就是因为他热爱思考,善于观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揭示了万有引力定理;瓦特小时候那一句“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的疑问,成就了后来的蒸汽机。同样,法布尔正因为他那超乎常规的观察力,成就了《昆虫记》,也使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记得俄国的巴浦洛夫也曾经说:“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据说,在他的实验室的建筑物上还刻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警句。

可见,观察力是多么重要。生活中,我们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抓住那些一闪而过的机会。丰富的知识、牢固的记忆、准确的分析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观察力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让我们放飞心灵,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去观察世界,早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钥匙吧!

成语无与伦比: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如: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又如: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祖国人民无与伦比的最热情的接待。——魏巍《东方·归来》

成语一命呜呼: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如: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谁想乐极生悲,过了六年,刘后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呜呼。”又如:杀两个叫花子开张!这两个叫花子就是这样一命呜呼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汤峻岩

梁启超传读后感_1200字

用了三周,大致第一遍读完了《梁启超传》,期间屡次感叹,凡有趣的书最少要读两遍。精力不济,以后再来翻读。

印象最深的,就是梁启超“笔锋常带情感”。连他本人也常常以此自述。《梁启超传》大段引用了《饮冰室文集》里的内容。我总有“读原著”的冲动,看了《饮冰室文集》的卷册数目,还是算了,决定改道认真读完《梁启超传》。梁启超的文字,确实很有感染力。既朴实,又活泼。而且可以体会到他积极思考、乐于分享的特点。读到康有为时,看到他的刚愎,便有很直接、快捷的比较,深刻体会什么样的语调让人喜爱。

梁启超涉猎很广,治学,政治,历史,宗教,法律,文学,甚至教育,科学等等。如果按照他的理念办学,那一定是一个视野丰富、高质量、开明的通识教育。梁启超教育子女很有成就,各个成为各自领域的栋梁之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梁启超还在各种旅途之中,不断思考,结合亲眼所见的现状,得出结论,改进自己的理念。他对于当时很多社会现象,有深刻而且深远的见地。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写。是当时重要的精神和政治领袖。与此同时,我也看到那个年代大量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同样的讨论中。清末至民国初年,言论自由,百家争鸣,各路思想着实丰富,令人神往。

不记得是哪位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提过,经济学家(甚至科学家)有两类,一类是解释问题的学者:观察到某个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试图给予答案,或解释。还有一类,是建设型的学者。他们获取大量已经有的结论、知识,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解决方案,更有力者,甚至会给予执行(比如美国总统的经济学家团队)。我所了解的基础研究学科,大体也是这样的归类。梁启超,我认为,属于出色的第一类,善于解释、归纳,而不善应用。身处乱世,梁启超没有太多书生不切实际的架子,迫切的想要改善中国的状况,甚至因此曾经被人利用,加之也有自己的私心,他的一生可圈可点,可批可驳。

小学、初中、高中,前后学了三遍中国近代史。我认为我在这套教育体制下,在历史课上学到的东西,让我觉得很幸运!我的记忆力,选择性很强,但凡是我不懂的,一概记不住。记得高一快结束的时候,马上要会考,考前一个月里三次模拟都没过的,好像全班也没几个人。而我居然没什么反应,照常睡觉,还因此被历史老师当堂挖苦。后来为了会考,使劲背了两个礼拜,终于混过。但是,当时背是背下来了,孙中山他们辛亥革命完,为什么大总统自己不当,给了袁世凯,我一直没懂。而且,因为我近代史没学懂(具体为什么没懂,可以参考张千帆的讲座……就是古代史,我也是在美国学中国历史的时候,才学明白),虽说喜欢看历史剧,却从来不看近代史题材的历史剧。最近看了《梁启超传》,对近代史有了兴趣,准备去看一看……看看他们是怎么瞎编乱造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就算军阀横行,土匪猖獗,外强割据,生灵涂炭。越是这样,就越凸显时代的英雄。

梁启超所相信的,要靠制度,要依赖制宪,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里面的深意,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

成语生灵涂炭:生灵涂炭[shēng líng tú tàn],意指生灵,人民、百姓。“生灵涂炭”指人民生活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形容人民处於极端艰苦的困境。语出《晋书·卷一一五·苻丕载记》。[源]《晋书·卷一一五·苻丕载记》丕又进王永为左丞相,苻纂为大司马,张蚝为太尉,王腾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徐义为司空,苻冲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仪同三司,俱石子为卫大将军、尚书左仆射,领官皆如故。永又檄州郡曰:“昔夏有穷夷之难,少康起焉;王莽毒杀平帝,世祖重光汉道;百六之运,何代无之!天降丧乱,羌胡猾夏,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天未亡秦,社稷有奉。主上圣德恢弘,道侔光武,所在宅心,天人归属,必当隆中兴之功,复配天之美。……”[典故]据《晋书·卷一一五·苻丕载记》载:淝水之战前秦苻坚大败,姚苌趁机叛变杀死苻坚,并且在长安称帝建立後秦;同一时间,慕容垂也自立为王,建立後燕,原本统一的北方政权再度分裂。这时幽州刺史王永,拥戴苻坚的长庶子苻丕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晋阳即位,并且向州郡发出文书声讨姚苌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说:“天下动乱,外族入侵,先帝苻坚死在贼人手上,京都长安沦陷,国家衰弱,人民处境艰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没有让秦灭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复国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员接到文书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临晋会师,准备和姚苌、慕容垂决战,可是,结果仍然不敌,王永兵败後,苻丕南逃,他最後被晋将冯该杀死。“生灵涂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於形容人民处於极端艰苦的困境。此外,在《书经·仲虺之诰》中有一句话:“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意思是说:夏桀昏庸不能体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艰困。文中“民坠涂炭”的语义和《晋书·卷一一五·苻丕载记》中的“生灵涂炭”相近似,也可参考之。

成语令人神往:令:使,让;神往:心神向往。使人非常向往。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七:“今着术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又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七:“今着术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