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苦难

当苦难来访时,人们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有些人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有人把苦难当作严正无比的教师,迎难而上;有人则怨天尤人,消极沉伦。而透过苦难,则可折射出一个人的意志和人生态度。

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总与鲜花和幸运相伴,常常会突然遭遇意想不到的痛苦和灾难。当人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不啻为晴天霹雳,多少人在这一巨大的打击下一蹶不振,甚至因恐惧而亡;但也有许多人在苦难中淬火,在苦难中崛起并获得新生。在北京八一湖的“生命绿州”一带,就有那么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自强不息、自娱自乐、自救互助”的“三自”精神鼓励下,笑傲病魔,笑傲苦难,成为令人钦佩的“抗癌明星”。他们对每一位前来进行学习锻炼的病友激励道:得癌不可怕,你们只要转换一下思路,变害怕为斗争,照样可以像常人一样活得愉快、活得轻松、活得自信、活得幸福。因为什么?因为你们可以天天逛公园,可以在绿树掩映下的湖畔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享受鸟语花香并感受人生的真谛。经过这乐观幽默的“话疗”,病友们无不露出会心的笑容。此时,游人看到这些充满了欢声笑语的锻炼者,有谁会想到他们是一些正在同猖獗肆虐的病魔作殊死拼搏的苦难承受者呢?

古人言:“千千为战,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意思即说,自胜者强,战胜自我是人类从古至今的教诲,是非常困难的历程,是竞争中的最高级。而这些与自己的懦弱斗,与自己身上的病魔斗, 与自己遭受的苦难斗的人正是战胜自我的最强者。

其实,在对待苦难上,中华民族是有着良好的传统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置之死地而后生”……从这些诗句和言词里,我们感受到的是面对苦难所持的辩证思想和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宋代杰出的散文家东坡居士,一生中在政治上屡遭挫折,数次被贬,几乎送命。其59岁高龄时,又被贬到称之为“天涯海角”的琼州。如此艰难的人生经历,他非但没有悲观消极,反而形成了旷达乐观、游戏人生的态度,也助长了他诙谐幽默的性格。其所作诗词亦成为宋代豪放派的开创者。这说明,面对苦难,从不感伤悲观,早巳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另一方面,面对苦难,还可以成就许多杰出的人才,更是苦难赐于人们的意外收获。所谓“文章憎命达”,就已经在古今中外的许多成功人士身上得到应验。奥斯特洛夫斯基病残交加中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范仲淹先生若非遭贬,哪怕再临岳阳楼多次也不可能写出其传世之作《岳阳楼记》;鲁迅先生不是生活在黑暗年代,遭遇了那么多的打击和折磨,也不可能有“骨头最硬”的美誉并成就了一大批充满坚韧和斗争精神的不朽杰作。一些知识青年如没有经历上山下乡的磋砣岁月,也不会写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苦难带给大智大勇之人不仅仅是不幸,它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分类标签: 养生 苦难 人生 病魔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