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苦难碾磨后享用的杨绛

94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是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的杰出贡献(翻译《堂吉诃德》)。

杨绛老人经历过很多天灾人祸的变故,但她却总能本着一份处变不惊的乐观心态度过难关。1966年8月,杨绛、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双双被“发配”去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斗完又勒令我们脱去鞋袜,排成一队……押我的那个大姑娘拿一条杨柳枝作鞭子,抽得我肩背辣辣的痛。”如果说“坚强”构成了杨绛生命的支撑点的话,那么“豁达”则是她对命运不作逃遁的外在表现。这种豁达,是对恶意攻击的一种漠视。因为穿透了表象,窥破了人生,她在苦难中分泌出乐观、幽默的成分来。比如剃“阴阳头”,她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她在磨难中直面人生,豁达乐观的精神足以让人仰视。

1997年3月4日,杨绛的独生女儿钱瑷不幸病逝。女儿病逝,“老年丧子”,甚是难过。更不幸的是,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驾鹤仙去,更大的痛苦压迫着杨绛先生。她寄托哀思的办法是:将读书治学作为人生的最后追求。她对生、老、病、死透彻豁达,希望自己能够“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语)。半年之后,她化悲痛为力量,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斐多》,“试图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而柏拉图这篇描述苏格拉底就义当日在雅典监狱里与朋友们的谈话,谈的正是“生与死”的问题。2002年冬,杨绛又定下心来写《我们仨》。她几乎是伴着眼泪写完的。

杨绛的精神堪称别一境界,即健康长寿、神清气爽的境界。其含义在她的长寿经验之中:

第一,保持清洁。①生理清洁。“我爱整洁;阿瑗(女儿钱瑗)常和爸爸结成一帮,暗暗反对妈妈的整洁。例如我搭毛巾,边对边,角对角,齐齐整整。他们两个认为费事,随便一搭更方便。他们把毛巾随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搭整齐”。②心理清洁——陶情养性,调节心灵。只有做到心灵的纯净,才能带来纯净的生活。

第二,坚持锻炼。这点也包含两个层面:①身体锻炼。杨绛锻炼不辍、持之以恒,习惯早上散步,做体操,慢慢做各种动作;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流连忘返,吸取清爽怡人的新鲜空气。②毅力锻炼。既具备理智的情绪调节,又具有正义性的感情冲动。

第三,心胸开阔。此心平静如流水,放眼高空看过云。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艺术地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不必说得与失,荣与辱,喜与悲……诸如此类反复逆转的规律。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砺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杨绛生活很有规律,劳逸结合,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不喜油腻,粗茶淡饭,不择精粗,咸甜杂进。杨绛宁静淡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语)。她认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大胜利。这便是她的人生哲学与养生哲学。她的幽默,有一种洞达世情又超然物外的味道。晚年的杨绛先生尽管面皱如菊、发染霜雪,但她魅力永存。

分类标签: 杨绛 钱钟书 豁达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