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防止技术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生长中后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逐渐上升为我县玉米上主要病害之一。褐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以叶片和叶鞘交界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病斑常呈白色透明状,叶鞘和叶脉上病斑较大,为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黄褐色粉末。严重者造成叶片大面积枯黄,植株枯死,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由于近期降雨较多,田间湿度加大,并且正值高温天气,加之当前玉米长势旺盛,田间郁闭,非常有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蔓延。据县植保站近日调查,全县平均病田率达25%,平均病株率1.3%,病叶率0.4%;严重田块病株率达10%,病叶率达2%以上,发生面积15万亩,已进入发病盛期。预计下一阶段褐斑病在我县夏玉米上将会迅速上升,危害加重,因此建议广大干群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以防为主,及时有效地开展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在防治上,应采取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25%戊唑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30%苯甲·丙环唑1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应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对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可与杀虫剂混合喷洒,兼治玉米螟等。

分类标签: 玉米 褐斑病 田间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