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天文频率分配

按照国际协议分配给射电天文观测用的频段。射电望远镜一般只接收来自宇宙射电源的射电辐射,并不向外发射任何无线电波,对其他任何电信业务不会造成干扰。但是,它自身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却是很敏感的。随着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射电望远镜的接收灵敏度不断提高,使用的频段越来越多,越来越宽,从几兆赫到几百京赫。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其他电信业务对无线电频谱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频谱不敷使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几种不同的业务共用同一频段的情况下,干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射电天文观测来说,造成严重干扰的可能性最大的,是那些发射强大功率信号的业务,如广播(包括电视)和雷达业务。而空间业务,例如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的发射机,虽然功率很小,但对射电望远镜的观测影响却很大。因此,给射电天文分配一定的频段并予以保护,就成为一个关系到射电天文研究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与发展的根本问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国际电信联盟下属的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里,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研究讨论对射电天文频率的分配与防止干扰的问题,建议提供专门的射电天文频段,并给予有效的保护。1959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通过将射电天文作为一项电信业务,分配给它几个频段。以后,在1963年和1971年的世界空间无线电行政大会上,又分别增加了一些射电天文频段。与此同时,各国电信主管部门也开始注意射电天文的频率分配与保护问题。各国在国内各种电信业务间进行协调,防止对射电天文业务产生有害干扰,解决了一些局部地区性的干扰问题,促进了射电天文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射电天文学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宇宙空间发现了大量的分子谱线以来,用于谱线观测的设备和频段大量增加,原有的射电天文频率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而射电望远镜接收系统的灵敏度又大幅度地提高。目前绝大多数射电天文接收机,需接收记录比接收系统本身噪声低几十分贝的信号。在其他电信业务的发射机功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干扰问题就越加严重起来。为了更好地解决射电天文频率的分配与避免干扰的问题,国际科学联合会于1960年应国际无线电科学协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空间研究委员会的要求,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射电天文与空间科学频率分配联盟间委员会(IUCAF),研究射电天文的频率需要。

到目前为止,国际组织分配给射电天文业务的频段,除少数专用频段外,都在一定的条件下与其他业务共用。这些频段大多分布在短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以及波长更短的频段。例如,对最著名的中性氢21厘米谱线(1420.406兆赫)分配了1400~1427兆赫的射电天文专用频段,这一频段同时也供连续谱类型的观测使用(这种类型的射电天文观测与谱线观测不同,它不需要准确的频率,但需要较宽的频带);在羟基OH谱线1665.401和1667.358兆赫附近,提供了1660~1670兆赫的频段;在氨谱线23.694和23.723京赫附近,则划给23.6~24京赫的频段。此外,在米波段和长分米波段也都分配给一些频段,主要进行连续谱类型的观测,如37.75~38.25兆赫和406~410兆赫频段等。

分类标签: 天文学 射电 频段 天文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