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常用固涩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它们五味俱备,皮甘、肉酸、核仁苦辛,皆有咸味,故名。

产地和性状

五味子多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蒸熟后晒干。北五味子(图1)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毫米。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亦产。南五味子粒较小(图2),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主产于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

性味和功用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功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主治肺虚喘咳、自汗盗汗、心悸健忘、肾虚滑精、久泻不止及消渴等证。

成分和药理

五味子果皮和成熟的种皮中所含有效成分为多种木脂体类化合物,主要为五味子素及其类似物α-、β-、γ-、δ-、ε-五味子素,伪γ-五味子素、五味子醇乙、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酯甲及乙等。果实和果皮还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枸橼醛;果肉含挥发油少量,油中主要成分为α-、β-花柏烯。此外,尚含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原儿茶酸和维生素C等。华中五味子的果实含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酯甲及乙,华中五味子酯C、D、E,右旋表白松香素等。

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使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有明显的兴奋呼吸作用,能对抗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酸性成分有明显的祛痰作用。五味子的某些化学成分对化学毒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还能使升高的谷-丙转氨酶降低。

应用和禁忌

五味子温而不燥,不论阴虚阳虚都可应用。治肺虚久咳、上气喘急,以五味子敛耗散之气,配人参、白术补气;若为肺肾两虚之喘咳,则此品与干地黄、山萸肉等补肾药配伍应用。五味子亦常用于肺寒痰饮咳嗽,多配干姜、细辛等以温肺化饮。五味子用治自汗盗汗、气虚自汗者,可与黄芪、浮小麦等固表敛汗药配伍;阴虚盗汗者,则可与麦冬、生地等养阴滋液药配伍。本品用治心气不足之心悸失眠、多梦易惊,可与柏子仁、远志、茯苓等宁心安神药同用。五味子亦能下摄肾气,故治肾虚遗精、滑精、遗尿,与山茱萸、金樱子、龙骨同用共奏固肾涩精止遗之功;治肾虚久泻、五更肾泄,可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等温补脾肾药配用;治肾虚消渴,于补肾药中加入本品能益肾生津止渴。内服煎汤用量3~9克,或研末服用量2~3克。治痰嗽宜生用,作滋补药宜炒熟用。凡外有表邪、内有实热,以及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均应慎用。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