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以字为单位,按某种检索方法编排,每个字注明其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

中国古代字典中对字和词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加区别,其中有不少既解释单字,也解释复词。古代将这一类书一律称为“字书”, 直到清代《康熙字典》采用“字典”之名,近代出现了“词典”这一名词,字典和词典才有了相对的界限。现有的字典,有时也兼收语词;词典一般也以单字为词头,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在英语中, 字典和词典是一个词,意思相同;英语词语工具书中, 没有类似汉语中的字典。日语词语工具书中的“字引”,相当于汉语中的字典。

早在公元 2世纪初,中国就有了许慎依据字的形体结构排列编著的《说文解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以后从南朝至宋、元有了《 玉篇 》、《类篇》、《六书故》、《 龙龛手镜 》;明直至清朝鸦片战争前,有《字汇》、《正字通》、《康熙字典》。这些都是按《 说文解字 》体系发展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字典是《康熙字典》,收字 47035个,是当时以及以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古代中国还有根据字的读音排列的字书,如魏李登的《声类》(已佚)。现存的以隋的《 切韵 》为最早,唐宋时期有《 唐韵 》、《广韵》、《集韵》,元、明、清时期有《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音韵阐微》,其中《集韵》是韵书中收字最多的一部。近、现代的字典,是在古代这一类工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有陆费逵等编的 《中华大字典》, 全书收 4.8万字,稍多于《康熙字典》,还纠正了后者的错误2000多处。1986年开始出版的湖北、四川两省辞书出版社合作编撰的《汉语大字典》又有了发展,收字 56000个。由于目的对象不同,中国近、现代编的字典,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字典,如《新华字典》,主要是为学习语文、解决阅读中单字方面的困难而编纂的;一类是专门性字典,如《经典释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等,是专供研究字形、字音等而编纂的。

根据汉字的特点,常用字典的排列法有三种,即音序、部首、四角号码。有的字典,则两或三种排列法兼用。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