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

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和资本积累率低于北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调节和指导人口发展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发展中国家之间,无论在人口状况或人口政策的演变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都属于高增长类型,而且民族传统崇尚多生多育。20世纪下半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深感人口重负的压力,都希望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到80年代末至少已有42个发展中国家 (占全部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的3/4以上)已经正式采取了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政策。

亚洲

各国推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较早,印度于1952年就正式实行这种政策,但成效不理想。70年代中期一度受到群众抵制而遭挫折,80年代起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对少子女的家庭给以鼓励的政策,促进群众自愿接受小型家庭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巴基斯坦于1960年,斯里兰卡于1965年,新加坡和尼泊尔于1966年,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于1969年,泰国于1970年,孟加拉于1971年,先后正式公布了明确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有的国家制订了政策性的数量指标。泰国政府还把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列为人口政策的组成部分。印度尼西亚人口政策的目标是:解决人口总数和增长率、人口分布和密度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降低生育率和提高平均预期寿命的目的。新加坡则要求到2030年实现人口静止。

亚洲许多国家在人口分布方面还采取发展农村地区经济,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大城市的政策。

拉丁美洲

各国在推行人口政策方面进展较迟缓。这些国家的传统一向反对控制生育,70年代中期以前,仅有民间的家庭生育计划活动。7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1974年布加勒斯特世界人口会议(见国际人口会议)以后,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在人口政策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政府转而公开支持家庭生育计划活动。从1978年开始,巴巴多斯、哥伦比亚、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正式采取降低生育率的政策,目的在于促使人口的增长与开发资源的可能性相适应。其他拉美国家也相继推行程度不等的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拉丁美洲各国在人口分布方面的政策是限制过快的人口城市化,发展地区经济;在国际迁移方面则希望引进专业技术及行政管理人才。

非洲

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人口增长迅速,只有很少几个国家,如肯尼亚、加纳、毛里求斯等国制订了明确的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政策;还有一些国家虽然提供家庭生育计划服务,但没有明确的人口目的;有12个国家则没有人口政策,也不支持家庭生育计划。

中东和北非的一些国家仍然实行鼓励人口增殖的政策,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在人口迁移方面,这些国家迁入大量外籍工人和专业人才,以满足对劳动力的需要。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