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文

中国辽代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分大字和小字(图两种。相传大字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神册五年(920)在突吕不、鲁不古等人的赞助下创制,小字是太祖弟耶律迭剌所创制,制字年代略晚于大字。契丹文主要用于碑刻、墓志、符牌以及写诗译书等。金灭辽后契丹文继续使用,并在女真制字的过程中起过很大作用。金章宗明昌二年(119“诏罢契丹字”,契丹文乃渐失传。契丹文图书全部湮灭,除《燕北录》和《书史会要》里收录的几个契丹字外,没有留下片纸只字。

图1 用契丹小字刻写的《郎君行记》碑(1134) 图2 用契丹大字刻写的萧孝忠墓志(1089)

1922年从中国内蒙古昭乌达盟辽庆陵首次出土了辽兴宗帝、后的契丹文哀册。1951年从中国辽宁锦西西孤山出土了用另一种类型契丹文书写的萧孝忠墓志(图2)。此后,两种类型的契丹文碑刻、铭文陆续发现。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多数学者认为西孤山类型契丹文应是契丹大字,辽庆陵类型契丹文应是契丹小字。前者是一种表意方块字,其中夹杂一些直接借用汉字的形式。后者是一种拼音文字,利用汉字笔画形体创制出300多个原字,按

图

这样几种缀合模式拼写成词(在个别情况下也出现

图

的模式)。契丹本族语词大抵一个词写成一个字,汉语音译词则通常用一个契丹字标写一个汉字。这样书写的契丹字都可以由一个或几个原字构成。原字分正楷、行草、篆书等字体,篆体字的拼写方式异于正楷和行草,采取鱼贯式而不是层叠式。行文的款式自上而下竖写,自右而左换行,敬词抬头或空格。叠词中的后一个字有时用“:”代替。原字有一个书写形式代表几种语音或一个语音采用几种书写形式的情况。因此,同一个词或词素表现在文字上可以有不同的拼写形式。(见彩图)

契丹小字《宣懿皇后哀册》(1930年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白塔乡辽庆陵出土) 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昌都乡沙日温都出土)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