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

物质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性认识最初级的形式。

感觉是一定的物质运动作用于感觉器官并经过外界或身体内部的神经通路传入人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是物质的刺激向意识的最初转化。由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接受的刺激不同,感觉分为许多种类。例如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于视觉器官引起视觉;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作用于听觉器官引起听觉;物体的分子作用于味觉器官引起味觉,作用于嗅觉器官引起嗅觉;物体作用于触觉器官引起触觉;机体内部组织的某些变化通过内部分析器引起机体觉,等等。感觉器官的专门化使一定种类的感觉器官只能接受一定种类的刺激,并且都有一定的“阈限”,在“阈限”之外的刺激不能引起感觉。这种专门化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并不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障碍。人类可以依靠技术手段把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转化为可以引起感觉的刺激。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源泉是客观的。它反映不依赖于人类和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感觉能够提供客观对象的正确映象,错觉是可以纠正的,在对象和感觉之间没有天生的不一致。主观唯心主义把感觉说成与物质运动对感觉器官的作用无关的主观自生的东西,不可知论把感觉说成与对象毫无相似之处的记号或符号,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感觉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起点,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感觉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主要根据是:

(1)社会实践使人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产生质的区别。人的感觉器官个别地说来往往不如某些动物敏锐,但是人通过感觉识别对象的能力却为任何动物所不及。

(2)社会实践使人与人的感觉能力也产生很大的差异。实践的历史内容不同,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会使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觉能力。原始人辨别色调、音调、气味等等的敏锐程度和精确程度远逊于现代人;长期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对相关对象的感觉比不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敏锐得多。

(3)人的感觉还受到理论知识和集体经验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归根结柢也取决于社会实践的规模和水平。

(4)感觉的对象也与实践有密切的关系。有些事物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只有首先被实践创造出来才可能成为感觉的对象;有些事物虽然从来就存在,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提出的认识任务和提供的物质技术手段,也不可能成为现实的感觉对象。

(5)只有在实践中直接地接触或借助于技术手段间接地接触某种特定事物的现象时,才能产生关于这种事物的感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正确地把感觉理解为物质对象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结果和对象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映象,但是它不了解感觉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因此它关于感觉的观点是片面的。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