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

东晋僧人、旅行家。俗姓龚,平阳郡武阳(今山西襄丘)人。3岁时,父母送其至寺院出家。20岁受大戒。因慨叹佛教传入中国200余年,经、论传译失真,律藏残缺,从而矢志寻求。东晋隆安三年(399,一说隆安四年),他以65岁的高龄,偕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自长安出发,到张掖后又会同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共11人,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渡流沙,于401年到达和阗,复从和阗越葱岭入北印度境内,南向渡新头河(印度河),经乌苌国、犍陀罗卫、泰义尸罗到弗楼沙(今白沙瓦)。此时宝云等三人已返国,慧应病故,慧景冻死,只剩下法显和道整两人。他们再向南行到跋那国,渡新头河,进入中印度的摩头罗国。法显在印度游历了僧伽施、舍卫城、毗舍离、巴连弗邑、那烂陀、菩提伽耶、贝纳勒斯等佛教胜地和历史名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又返回巴连弗邑,在摩诃衍僧寺住了三年,学习梵语和抄写经律,计得《摩诃僧祇部律》、《萨婆多部钞律》(约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约六千偈)、《方等般泥洹经》(约五千偈)及《摩诃僧祇阿毗昙》等梵本。此时道整不想回国,法显则继续南行,到达东印度的多摩梨帝国(今加尔各答),继续学习、抄经和画像。义熙五年又从多摩梨帝渡海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两年中,求得《弥沙塞律》、《杂阿含经》和《杂藏经》等梵本,均为汉土所未有。后附商舶回国,在海上飘流了90天才达耶婆提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5个月后,继续乘商船拟经广州返长安,但中途遇大风,飘流17日至青州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义熙九年,由彭城(今江苏徐州)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值印僧佛陀跋陀罗亦由江陵至此,二人遂共同译出《摩诃僧祇律》40卷、《大般泥洹经》6卷、《僧祇比丘戒本》1卷、《僧祇尼戒本》 1卷等。所译僧祇律在北方盛行,所得《杂阿含经》其后亦由求那跋陀罗译出。建康译事结束后,转往荆州辛寺,并于此入寂。

斯里兰卡阿努拉达普拉一寺院遗址,相传法显曾驻此

法显以高年立志西行求法,前后约经15年,游历30余国,往返途中,历尽艰险。70岁后方学梵书、梵语,在印度搜集、抄写了数百万字的佛教经典并进行翻译,对佛学的传播和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携归的《方等般泥洹经》,开后来义学一派。其游记《佛国记》(即《高僧法显传》)对研究当时的中外交通和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宗教、地理、文化、社会情况都有很大价值,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资料一

中国东晋旅行家和高僧。俗姓龚。平阳郡(故治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卒于东晋义熙十四年(418)至南北朝宋景平元年(423)之间,终年82岁,一说86岁。当时正值十六国之乱,南北分崩,佛教在乱世中迅速发展。法显3岁出家。于东晋隆安三年(399)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又横穿尼泊尔南部,至东天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他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知德姆卢克)乘商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413)到达建康(今南京)。义熙十年(414),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图1、图2)。

图1 宋代福州东禅寺本《法显传》 图2 宋代思溪圆觉藏本《法显传》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显是中国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上回国,而留下记载的第一人,他还参加翻译从天竺取回的佛经《摩诃僧祗律》、《大般泥洹经》等。

参考书目
  1. 法显撰,章巽校注:《法显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5。

资料二

东晋求法旅行僧、译经僧。俗姓龚。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后秦初年居长安,幼年出家,二十岁受比丘大戒。当时,汉地佛?a href='http://www.b15k.com/baike/220/24979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桃蚜餍校鹁氤鏊涠啵狈ν暾慕渎伞?99年(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后秦弘始元年),法显以六十岁左右的高龄,立志西行寻求戒律。他的慧景、道整等从长安出发,沿途会合西行求法的智严等,出敦煌,过今新疆境内的大沙漠,逾葱岭,渡新头河(今印度河),经乌苌(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及斯瓦特河流域)、犍陀卫、竺刹尸罗,至弗楼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北天竺诸国佛徒皆师师口传,不见诸文字,他没有得到律藏典籍,决计远赴中天竺。同来僧人有的中途死去,有的折回,这时只剩下道整同行。他们取道醯罗城(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附近著名考古遗址Hidda)、那竭国、罗夷国、跋那国、毗荼国到摩头罗国(今印度马土腊)。在中天竺,法显到过僧伽施国、罽饶夷城(即曲女城,今印度卡瑙季)、沙祇国(今印度勒克瑙)、拘萨罗国都城舍卫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境内)、迦维罗卫城(在今尼泊尔西南,为释迦牟尼诞生地)、拘夷那竭国、毗舍离国、巴连弗邑(即华氏城,今印度巴特那)。法显在摩竭提国首都巴连弗邑留居三年,礼拜了王舍城、菩提伽耶(今伽耶)等地的佛迹,同时学习梵语,抄写戒律,得大众部摩诃僧祇律、说一切有部萨婆多众律和方等般泥洹经、杂阿毗昙心等经论梵本。道整留在佛国不归,法显为使律藏能流行汉地,决意东返。他从巴连弗邑经瞻波(今印度巴加尔普尔)到位于恒河口支流的多摩梨帝(在今塔姆鲁克),居住两年,写经画像,而后泛海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法显住该国两年,当看见商人用中国的绢扇供佛,不觉凄然下泪。在获得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等经律后,再附商船横渡印度洋,又在耶婆提国(今爪哇或兼指爪哇、苏门答腊)停留五个月,然后航经南海、东海、历尽艰辛,于东晋义熙八年(412)返抵青州长广郡牢山(山东青岛崂山)南岸。

图

法显返国次年即赴东晋首都建康,在道场寺与北天竺僧人佛陀跋陀罗合译了带回的摩诃僧祇律、大般泥洹经、杂阿毗昙心论等六部六十三卷经律。大般泥洹经的译出影响最大,有助于传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义谓不具信心、断了善根的恶人)皆得成佛”的涅槃宗教义。法显后到荆州,卒于辛寺,终年约八十六岁(一说八十二岁)。

法显记述他十多年中巡礼三十余国的行程,写成《佛国记》一卷,又名《法显传》、《历游天竺记传》。这是 5 世纪初亚洲佛教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友好往来以及中天兰笈多王朝超日王时代的重要史料。19世纪时,法、英等国先后出版了译本,清朝末年丁谦曾作地理考订,国外译著以1936年出版的日本学者足立喜六的《法显传考证》最为翔实。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章巽校注的《法显传校注》是目前流行最好的版本。

参考书目
  1. 法显撰,章巽校注:《法显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