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图

中国唐朝中后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字退之,河南南阳(今孟县)人,先世曾居昌黎,故也称韩昌黎,做过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又称韩文公。韩愈13岁能文,25岁中进士,但仕途不畅。曾任中书舍人,因上书极论崇佛之弊,而被贬为潮州刺史。后被征为国子祭酒,旋转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其政治思想保存在门人李汉收编的《韩昌黎文集》中。

韩愈提倡儒家的正统观念。他崇儒排佛,以儒家的道统反对佛家的宗教法统。他所谓的“道”,是指仁义道德。“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原道》)。仁义备,才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才能恪守君臣、父子、夫妻的纲常名教,才能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学派的修齐治平理论。他认为这个“道”,由尧传舜,由舜传禹,由禹传汤,由汤传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孔子,孔子传孟子,孟子死,不得其传。他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自命,表示“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他提倡儒家的正统观念,旨在反对佛教的出世原则,维护世俗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儒学的正统与独尊地位。

韩愈还提出尊君论和诛民说。韩愈认为,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者也;民者,事其上者也。臣不君其君,民不事其事,这种状况是不能被允许的,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因此必须尊君;对于民,如果“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原道》)。

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鼓吹天命论和复古主义,反对社会变革。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思想是矛盾的,存在着保守和进步的两种倾向。这是当时矛盾的历史现实和他个人所处的“跋前踬后,动辄得咎”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他维护的儒家正统观念,对宋代理学产生了影响,理学家(亦称道学家)也以继承孔孟道统自居。尊君论和诛民说为后世的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标签: 政治学 韩愈 儒家 昌黎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