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二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二条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二条内容如下:

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主旨

本条是关于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规定。

释义和理解

我国是通过建立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法律救济的。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对此分别作了具体规定。治安管理处罚作为一种行政权,在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行使这种权力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情况,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违法或不当的处罚决定,对被处罚人的权利造成损害,赋予被处罚人一定的救济手段是非常必要的。本条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本条规定的“依法”主要是指依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包括按一般程序作出的处罚决定和当场作出的处罚决定。

根据本条规定,被处罚人如果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采取救济手段,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即被处罚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选择进行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1986年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时采用的是复议前置的做法,即“先复议、后诉讼”,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要先提出行政复议,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在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的情况下,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原条例的规定是在尚未制定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的情况下规定的,在当时对于规范执法行为,纠正不当处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的相继出台,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法律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救济手段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当事人自主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为原则,以“复议前置”为例外,即原则上由当事人自己选择行政复议还是行政诉讼。只是针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纳税争议、专利确权、商标确权等争议,法律作了特别规定,应当先经过行政复议,只有在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的情况下,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应当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在随后出台的一些法律中,在有关救济权的问题上,或作了选择性的规定,或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为维护法制的进步和统一,方便,被处罚人行使权利,本条对原条例规定的“复议前置”做法作了修改。被处罚人可以自主选择上述法律救济的方式。

在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中,一般情况下,行政复议不是终局裁决,被处罚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最终由人民法院来作出最后决定。但是,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处罚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在行政复议期间,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本条规定有两层含义。

(一)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我国1999年制定的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和决定等作出具体规定。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应当依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运用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关系,依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a href='http://www.b15k.com/baike/222/32357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榈木咛逍姓形猩蟛椴⒆鞒龃砭龆ǖ囊恢只疃切姓低衬诓慷孕姓ǖ募喽叫问健P姓匆樵诜段А⒊绦虻确矫嬗凶陨硖赜械挠攀疲哂屑笆薄⒎奖恪⒊杀镜偷忍氐恪1咎踉蚬娑吮淮ΨH硕灾伟补芾泶Ψ>龆ú环模梢砸婪ㄉ昵胄姓匆椤U庖还娑ㄒ裁魅繁硎荆灾伟补芾泶Ψ>龆ú环婪ㄉ昵胄姓匆榈模匆榛囟苑仙昵胩跫挠Φ笔芾怼>咛迦绾我婪ㄉ昵胄姓匆椋枰菪姓匆榉ǖ墓娑ń小8菪姓匆榉ǖ挠泄毓娑ǎ⒔岷媳痉ǖ墓娑ǎ灾伟补芾泶Ψ>龆ú环男姓匆榈某绦蛑饕ㄏ铝心谌荩?/p>

(1)被处罚人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如果超过规定的时效,被处罚人就失去了复议申请权。

(2)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3)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政府工作部门(公安机关)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公安派出所)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公安机关)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4)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5)行政复议期间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①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②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③被处罚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④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如符合本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的,行政拘留可以暂缓执行。

(6)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7)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二)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我国1989年制定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依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起。在我国,行政诉讼是由人民法院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一种司法救济,是行政系统外部对行政权的监督形式,也是行政相对人获得救济的一个途径。由行政系统外部对行政权的行使进行监督,更有利于客观、公正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本条原则规定了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除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外,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是一致的。具体如何依法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进行。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法的规定,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的程序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被处罚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收到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2)被处罚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执行:①被告(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②原告(治安案件的被处罚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③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如,符合本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的,行政拘留可以暂缓执行。

(4)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治安案件的被处罚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公安机关)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6)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7)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8)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