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粥

佛手柑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味。

佛手柑粥的基本资料

佛手柑粥(《长寿药粥谱》引《宦游日札》)

处方佛手柑10-15g。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理气止痛。主年老胃弱,胸闷气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等症。

用法用量上药煎汤去渣,再入粳米50-100g,冰糖少许,同煮为粥。

各家论述佛手柑味辛酸,性温无毒,入肝、胃经,是理气止痛,开胃进食之佳品。对于中老年人体虚胃弱,消化力差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胃痛胁胀,嗳气吐逆,胸胞气闷,以及患有慢性胃炎时,常常吃些佛手柑粥,均有较好的效果。

佛手柑粥古籍论述

佛手柑粥《保健药膳》

主要原料:佛手柑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先将佛手柑煎汤去渣,不宜久煎。以粳米、冰糖适量同煮成粥,粥成加入佛手汁,微沸即成。效用说明:治疗肝胃气滞之胃脘痛。对于肝胃不和的呕吐有一定疗效。

佛手柑粥相关中药材

1、佛手柑

别名佛手,佛手香橼,蜜筩柑,蜜罗柑,福寿柑,五指柑,佛手,手柑。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秋季果实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收。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蒸发,纵切5~10毫米厚的薄片,晒干或阴干,或以低温烘干,密闭贮存,防止香气散失。

生境分布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扛、安徽等地。

性状①鲜佛手 下部圆形,近柄处略窄,有残留果柄或柄痕。上部分枝,为圆柱形,如手指状,屈伸不一,长短参差,一般长12~16厘米,顶端稍尖或扭曲,外皮橙黄色或绿褐色,有纵横不整的深皱,及稀疏的疣状突起,较平坦的地方可见到细密的窝点,皮厚1.5~4毫米许,内面果肉类白色或黄白色,中心有两条纵行筋络状条纹,直达顶端,质较软而韧,气芳香,味酸苦。②佛手片 ㈠川佛手,片小质厚,不平整,质较坚,易折断,长4~6厘米,宽约3厘米,绿边白肉,稍有黄色花纹,气清香,浓郁。㈡广佛手,片大质薄,多皱,长6~10厘米,宽3~6厘米,厚1~2毫米,黄边白肉,花纹明显,气味较淡薄。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主产四川、广东。此外,福建、浙江、安徽、云南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分类标签: 方剂大全 佛手 span class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