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6条,相关中药材2味。

桂枝甘草汤的基本资料

桂枝甘草汤(《伤寒论》)

处方桂枝12克(去皮)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津,顿服。

桂枝甘草汤古籍论述

桂枝甘草汤《伤寒括要》

桂枝 甘草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此汤主之.汗多亡阳.则胸中气怯.故叉手冒心.心悸欲得按者.虚故喜按也.与桂枝之辛.入肺而益气.甘草之甘.归脾而缓中.

桂枝甘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桂枝 炙草 发汗过多,心悸欲得按。汗泄肾阳,木气拔根,风动而冲于上也。风木之气即肝木之阳,肝阳下陷,则肝风上冲,肝阳上升,则肝风自平。桂枝升肝阳,炙草补中气,肝风冲到上部,中虚极矣。心悸得按,奔豚之渐也。

桂枝甘草汤《伤寒寻源》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此于桂枝汤中摘取二味.遂变和营固卫之方.而为理虚护阳之剂也.经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汗者心之液.发汗过多.则心气虚.虚故悸.叉手冒心.心阳失护而求卫也.因虚而悸.故欲得按.乃于桂枝汤中尽撤生姜之辛散.大枣之泥滞.并无藉于芍药之酸收.独任桂枝入心营以助阳.又得甘草逗遛中土.载还阳气.则心君复辟.中宫谧泰矣. 徐灵胎曰.此乃亡阳之轻者.同一心下悸证.若其人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又属真武汤矣.一证而轻重不同.用方迥异.其义精矣.

桂枝甘草汤《医学心悟》

(即桂枝汤倍甘草,见太阳经证)代抵当丸(见淋症)

桂枝甘草汤《医宗金鉴》

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四两 甘草(炙)二两,右二味,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集注】柯琴曰:汗出多,则心液虚,中气馁,故悸。叉手自冒,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根据,如此不堪之状,望之而知其虚矣。桂枝本营分药,得麻黄,则令营气外发而为汗,从辛也;得芍药,则收敛营气而止汗,从酸也;得甘草,则补中气而养血,从甘也。故此方以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阳气生心液。甘温相得,斯气血和而悸自平。不须附子者,以汗虽多而未至于阳亡。不须芍药者,以汗已止而嫌其阴敛也。

桂枝甘草汤《删补名医方论》

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四两)甘草(炙,二两)上二味,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集注】柯琴曰∶汗出多,则心液虚,中气馁,故悸。叉手自冒,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根据,如此不堪之状,望之而知其虚矣。桂枝本营分药,得麻黄,则令营气外发而为汗,从辛也;得芍药,则收敛营气而止汗,从酸也;得甘草,则补中气而养血,从甘也。故此方以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阳气生心液。甘温相得,斯气血和而悸自平。不须附子者,以汗虽多而未至于阳亡。不须芍药者,以汗已止而嫌其阴敛也。

桂枝甘草汤相关中药材

1、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2、桂枝

别名柳桂。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8~7月间剪取嫩枝,截成长约15或30~100厘米的小段,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嫩枝,呈圆柱形,长15~100厘米,直径0.8~1厘米,外表棕红色或紫褐色。表面有枝痕、叶痕、芽痕,并有纵棱线、纵纹及横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有棕红色边,中心色较深。粗枝断面呈黄白色。气清香,味甜微辛。以幼嫩、棕红色、气香者为佳。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