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智力糖浆

小儿智力糖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小儿智力糖浆的基本资料

小儿智力糖浆(现代标准)

名称小儿智力糖浆

拼音Xiao'er Zhili Tangjiang

成份石菖蒲、雄鸡、龙骨、远志、龟甲。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粘稠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

功能主治调补阴阳,开窍益智。用于小儿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

小儿智力糖浆相关中药材

1、石菖蒲

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昌本,昌羊,九节菖蒲,剑叶菖蒲,菖蒲叶,香菖蒲,药菖蒲。

来源为天南里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涧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间。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主产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干燥报茎略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有时残留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着。气芳香,味微辛。以条长、粗肥、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弱者佳。

功能主治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③《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④《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⑤王好古:“治心积伏粱”⑥《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⑦《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⑧《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⑾《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变种植物细叶菖蒲(又名:钱菖蒲)的根茎,亦同等入药,一般用鲜品,亦称鲜菖蒲。古代文献称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本品亦有九节菖蒲之名,但目前华北一带用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作九节菖蒲。参见“九节菖蒲”条。

2、龙骨

别名五花龙骨。

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生境分布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性状①五花龙骨 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以质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②龙骨 又名:白龙骨(《千金方》).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但一般以五花龙骨为优。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⑤《珍珠囊》:“固大肠脱”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3、远志

别名小草,细草,小鸡腿,细叶远志,线茶,葽绕,蕀蒬,棘菀,苦远志,小鸡眼,小草根。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根。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残基及泥土,阴干或晒干。趁新鲜时,选择较粗的根用木棒搂松或用手搓揉。抽去木心,即为“远志筒”;较细的根用棒捶裂,除去木心,称“远志肉”;最细小的根不去木心,名“远志棍”。

生境分布生向阳山坡或路旁。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主产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此外山东、内蒙古、安徽、湖北、吉林、辽宁等地亦产。

性状①远志筒 呈筒状,中空,拘挛不直,长3~12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灰色,或灰黄色。全体有密而深陷的横皱纹,有些有细纵纹及细小的疙瘩状根痕。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较平坦,微有青草气,味苦微辛,有刺喉感。②远志肉 多已破碎。肉薄,横皱纹较少。③远志棍 又名:远志梗、远志骨。细小,中间有较硬的淡黄色木心。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1)祛痰开窍:用于痰阻心窍之神昏痰盛及精神失常,可配菖蒲、郁金。(2)交通心肾: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常配茯苓、酸枣仁。①《本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②《本草经集注》:“杀天雄、附子毒”③《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④《药性论》:“治心神健春,坚壮阳道。主梦邪”⑤《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⑥王好古:“治肾积奔豚”⑦《纲目》:“治一切痈疽”⑧《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痫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⑨《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

备注此外,尚有一种宽叶远志的根,也作远志使用,习称“土远志”,《滇南本草》称之为“甜远志”,参见“甜远志”条。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