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读后感6篇800字

本文包括读《观后感》有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14字)、观《红海行动》有感(814字)、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15字)、参观圆明园国宝遗物观后感(816字)等8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814字

开学第一课节目中,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学的浸润,她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中国人的风骨,它永远是我们的中华骄傲。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正是与作者之类的交流,阅读是一个最富有智慧的精灵。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处不在,你走到哪里,它就会跟到哪里,不离不弃。它永远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还记得小的时候,每每夜幕降临,要进入甜美的梦乡之前,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半卧在床头,阅读一本童话书,不用有精美的插画,不用有华丽的包装,也不用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他它只需要有充实的内容就足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阅读、对语文的喜爱之情也逐渐升温。念小学的时候,课余时间还比较多,每个周日闲暇在家时,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随手在书架上拿下一本书,坐在阳台边,静静的读者着,不管楼下有什么声音,在我看来都是噪音,我依然如痴如醉的在书海中遨游。有时,这样一坐就是一整天,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饿,不知道渴,不知道困,不知道累;只知道书中有哪些人物,情节是怎样发展的,和主人公一起笑,一起哭。

进入中学后,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阅读长篇小说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几乎都被数理化给霸占了。可我对阅读的热爱却没有随之减少,反而越来越浓厚,越来越想读。我常忙里偷闲,在课间匆忙的读上一两篇几百字的优秀作文,就这样我也很心满意足。

从小就对阅读格外感兴趣的我就喜欢语文,在每次考试中,我最爱做的题就是课外现代文阅读,哪怕这篇文章我从来没有和它见过面,我也不会怯场、不会害怕,很坦然的去面对。因为喜欢阅读,所以不害怕;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很有自信;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很坦然面对。

谁说阅读没有生命?阅读是一个精美无比、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阅读,那文字的演变,不正是阅读生命的体现吗?在这个世界,阅读无处不在。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阅读,将怎样开出灿烂之花呢?

只要用心去阅读文学作品,用心去品味,你就会发现其中无穷的奥妙。

成语心满意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如:宋·吕祖谦《晋论》中:“君臣上下,自以为江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又如: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成语万世之安:永久的安定、稳固。如:《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又如:朕断不用金玉,庶先帝神灵有万世之安。——《宋史·张焘传》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创造向未来_814字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创造,今天的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造、抛弃创新呢?创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一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其实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老框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成语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如:《晋书·山涛传》:“涛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又如:《晋书·山涛传》:“涛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

成语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如: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唐书·艺文志》:“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能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兴衰。”又如:爱国精神之表现于中外文学里已经是层出不穷的,数不胜数了。——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观《红海行动》有感_814字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看过《红海行动》的观众对这句话都应该不陌生吧?这句话是电影中蛟龙突击队的口号,也是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我是一个军迷,看过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但《红海行动》无疑是我看过的战争场面最真实,也最精彩的一部。

影片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本来在其他影片用来秀肌肉的片段,在这里,却损失了一名战友。

在随后的撤侨行动中,敌军以孩子威胁父亲去做人肉炸弹,父亲疯狂的吼声,孩子绝望的哭声,手雷的爆炸声,士兵的呻吟声构成了一首人间地狱狂想曲,场面惨绝人寰。

虽然经过一番苦战,救出了大部分华侨,但还有一人被敌军抓走,蛟龙突击队奉命继续营救,但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战争更加残酷,损失更严重。

七名突击队员迅速潜入关押人质的地方,不料却被一百多名恐怖分子包围,他们只好带着人质突围,想让大部队来接应,但是因为信号太弱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只能让通讯员架设简易天线。通讯员独自一人搜素信号时,被四名敌人偷袭,虽身负重伤,但他依然顽强的用枪和手雷干掉了几名偷袭者,并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成功的将天线架好,用自己的生命保证了突击队的通讯。

在人质营中,战斗达到了最激烈的时刻。

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面前,队员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的勇敢。但在敌人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机枪手石头的半张脸被子弹削掉,血肉模糊,但他并没有因此停止战斗,而是更加勇猛。

混战中,一颗手雷飞了进来,医疗兵为了大家的安全,飞快地握住了快要爆炸的手雷,并从窗子扔了下去,手雷在半空中就爆炸了,队友们脱险了,但是她的手臂却被炸成了一堆碎肉。

之后,在战斗中,他们劫持了一辆卡车,冲出了包围圈,并成功地将人质送上了军舰。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真正的战争不是抗日神剧,真正的战争是你死我活,是冷酷无情的。这才是战争。

曾经有人问:“中国真的会搭上那么多条命去就一个人吗?”答案是:“会的因为我们一个都不会落下。”

成语你死我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非常激烈。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大海只将折箸搅,你死我活,猛火燃铛煮佛。”又如: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成语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如: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又如:这不仅是一点感触,而惨绝人寰的事实,是民族最大的耻辱,是每个人的仇恨。——老舍《蜕》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815字

翠绿的树叶渐渐开始变黄,闷热的空气渐渐变得凉爽,又是一年开学季,夏天已悄无声息地过去,秋天来了!每年的此时此刻,CCTV1都会在9月1日晚上准时播放《开学第一课》,今年我当然也不会错过,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主题为:创造向未来的《开学第一课》。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如今中国自主研发大型客机C919的首飞,我们在为祖国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不得不为这背后付出无数艰辛努力的人们表示敬佩。

成龙作为一张显眼的“中国名片”,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他也为我们做了有关于“梦想”的演讲——他经过无数次的摔打磨练,成就了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也助力了中国的进步,从小人物做起,努力必有结果;摄影师解海龙用镜头记录下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我要上学”的梦想,他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同时用照片改变了乡村孩子的命运,让我不禁感叹:知识改变命运,创造改变未来。

知名教育机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三次高考,从英语xx分到考进北大,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还在地里种菜。他告诉我们,奋斗,只要你不放弃你心中的理想你就可以坚持下去。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进步和进步,这样的过程。一路奋斗一路精彩。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给自己留下一个精彩的结果。

中国自主研发大型客机C919的总设计师吴光辉,中国开放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结合资料为我们详细介绍了C919的概况,在这“工业皇冠”的背后除了他还有几十万名的科研人员。正是因为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才有今天中国的崛起。培养出这样优秀的总设计师的老师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魏老师。最后,吴总设计师将C919搭载的国旗通过魏老师赠送给母校。这一幕看的我热血澎湃,并立志将来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报答母校,感谢恩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这样的朗读声中,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落下帷幕。但是所有老师讲的道理,却永远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创造向未来,今天过后,我想,我又有了一份前进的动力。

成语夜以继日: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意指以夜晚接续白天,昼夜都不歇息。语或出《孟子·离娄下》。亦用来形容工作勤奋,日夜不停。[源]《孟子·离娄下》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 ,不忘远。周公 思兼三王 ,以施四事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管子·禁藏》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典故]“夜以继日”就是以夜晚接续着白天的意思,是说用夜晚的时间来继续做白天未完成的工作。这句成语出於《孟子·离娄下》,孟子以上古圣王为例,说明他们治国、爱民的德政。夏禹是个厌恶美酒而喜好有意义、合理言论的人。商汤持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用人惟贤,因此任用贤人没有固定的常法。周文王把已经安定的人民,视同伤者,加以爱护,不敢劳动;追求正道,彷佛永远没有终止,不敢自满。周武王从不轻慢身边的臣子,也不会遗忘远方贤德的诸侯。周公想要兼备夏、商、周三代圣王的美德,以实施禹、汤、文、武四位贤王的德政。当发觉做的有与圣王不合的地方,就仰着头思考,白天想不出来时,夜晚就继续地思考,幸而想通了,就会高兴地坐等天亮,以便立刻施行。“夜以继日”被用来形容日夜不停,在《管子》和《庄子》书中都曾出现。《管子·禁藏》说:一般人之常情,都会趋利避害。商人通商时,总是夜晚接续着白天,以加倍的速度兼程赶路,是因为利益在前的缘故。其原文虽作“夜以续日”,其实就是“夜以继日”的意思。《庄子·至乐》说:地位尊贵的人夜以继日为献可替否而思量,对於养护自己的形体就有所疏忽了。

成语视民如伤: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如:《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又如:君莅其任,视民如伤。——晋·潘岳《扬荆州诔》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815字

史鑫艺

今天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我印象最深的是成龙为大家讲述了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个人和家国梦想的经历,用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坚持奋斗,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理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有梦想、有追求的国家是伟大的。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著名的广告词:“中国梦”、“梦之蓝”,那蓝色的中国梦,激励这中国的千万青年。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而青春,却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最容易消逝的一段时光。我相信:夜空中的流星虽然短暂,但是它划破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年轻的新中国、中国的青春是这么美好,青春年华的梦想更是泛烂着耀眼的光芒。

打开沉重的中国历史之门,深深地伤痛像刺刀一样刺向我们心中。这些伤害像寒冷的狂风在即将到来的灾难中跌宕起伏,同时也加强了国家和人民成为有识之士的梦想。展望现代。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的局势慢慢由坏转变为好。经济发展也越变也好。我们住的房子油以前的矮平房变味了高楼大厦;我们的食物也变得越来越美味……新中国正在改变,需要我们去改变。

放眼未来。我希望,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到处飘着瓜果的芳香。美妙年轻的歌曲,已经深入了人们的心房,已经告别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现在及未来的社会安详和谐,人们安居乐业!

青春飞扬,承载着梦想的航舫。青春是活力的象征,是奋斗的代名词。青少年怀着祖国强大的梦想,活力四射、朝气蓬勃!所以说,青少年作为祖国下一代的主力军,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有着不可推辞的责任。青少年若能把握时间,拥有振兴中国的梦想,一定能为今后中华民族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

实现民族振兴、祖国强大,是世代中华儿女的梦想,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我相信,这个梦想能在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身上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的梦!中国青少年的梦!中国梦!

成语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如:《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又如:一家正安居乐业,不想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

成语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如: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又如:这种友谊来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国文《月食》

参观圆明园国宝遗物观后感_816字

我曾经有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那就是去北京参观现圆明园遗留下来的国宝文物。今天,我却在宜昌实现了我的愿望。

走进展览馆,关于我国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映入我的眼帘。既让我兴奋又使我愤怒,看着这段历史资料,心中的怒火一下子燃烧起来。可恨的英法联军,羡慕嫉妒恨我国的圆明园,便联合抢夺圆明园的文物。他们破坏了中国人民用心血建造的圆明园。圆明园如今只剩下了几根残柱而已。

再往里面走,看到的是已被找回的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这四尊铜像。他们的脸上挂着笑容,仿佛在为自己回国的事情庆祝。十二兽首国宝之一,牛首铜像具西方特色,活脱一个西班牙斗牛士模样,两眼圆瞪,双角弯曲向前,威风凛凛。而中国传统的水牛和黄牛的造型皆牛角向上或向后,更多的是性情温驯、吃苦耐劳的模样,从未见到过双角向前的事例。

猴首也是中国十二兽首国宝之一,猴首铜像是一个“美猴王”的形象,中国味要浓得多,兽首铜像上的“毛发”都能一根根数清,最有精神处是眼睛,栩栩如生火眼金睛,神态活现。

虎首同样是中国十二兽首国宝之一,虎首铜像与中国传统的虎的造型大相径庭,如果不是额头上的“王”字,许多人都会误以为是一头狮子的形象。只有在中国才将老虎尊为百兽之王,因此这件虎首铜像中西合璧的意义更为典型。

猪首也成为中国十二兽首国宝之一,猪首铜像造型与中国传统猪的造型差别较大,尖嘴长吻,獠牙外凸吗,颇似野猪的形象,但蒲扇般伏贴的大耳,又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融合了东西方造型的艺术特点。目前只有鼠、牛、虎、兔、马、猴和猪七首铜像被找到,其余五首铜像至今下落不明。

除了这些铜像以外,还有十几尊局部残缺和完好的佛像。最后一尊佛像最为奇特:它是由白玉雕刻而成。雕刻的是一个人坐在树底下沉思的的样子。他比前几尊的佛像都要小,但是比前几尊都要雕刻的略微精细。

圆明园的遗留物品竟是那么的少,那么的珍贵。也真因为它们的珍稀,才让它们流离失所,被迫“流浪”到异乡异地。

成语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又如:她转过脸去看墙壁上的字画:那也是“中西合璧”的,张大千的老虎立轴旁边陪衬着两列五彩铜版印的西洋画。——茅盾《子夜》八

成语流离失所:流离失所[liú lí shī suǒ],意指“流离”,流亡离散。◎语出《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失所”,无处安身。语出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流离失所”形容转徙离散,无处安身。[源]《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末年,盗贼群起,发军击之,将吏放纵於外。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澹官以禀之,吏盗其禀,饥死者什七八。莽耻为政所致,乃下诏曰:“予遭阳九之阸”,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奸轨,百姓流离。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岁为此言,以至於亡。《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仆尝受人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信曰:“何谓也?”通因请间,曰:“天下初作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朕既不明,变异数见,岁比不登,食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群职旷废,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据《文选·卷二九·诗》引)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踰。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何夔》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税绵绢。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後,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业,然後齐之以法,则无所不至矣。”太祖从其言。徵还,参丞相军事。海贼郭祖寇暴乐安、济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长广有威信,拜乐安太守。到官数月,诸城悉平。[典故]“流离失所”系由“流离”及“失所”二语组合而成。“流离”是出自《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贬抑外族,开启战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一时间天下动荡不安。在位末年,因遇到乾旱,谷物歉收,使得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造成几十万流民转入关中,对此王莽下诏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因为遭到厄运,连带作物遭受霜害和蝗灾,以致连年灾荒,又有外族侵犯,盗贼群起,结果造成百姓流亡离散。“流离”的典源又见《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蒯通传〉内容则是表述谋士蒯通为齐王韩信分析天下局势,说到刘邦和项羽相争多年,造成人民惨死,流亡离散荒野。因而建议齐王韩信发挥手握重兵的影响力,进而与楚、汉三足鼎立。〈薛宣传〉内容则是表述汉成帝责备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内,怠忽职守,导致国家谷仓空虚,使得百姓挨饿,流亡离散各地,几万人因此生病而死。“失所”则是出自汉·李陵〈与苏武〉诗。汉武帝时,将军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余万人对抗,战到最後,不敌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连累,全部被处死,从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没有回到汉朝。这期间,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苏武,和他结为好友。苏武回汉朝时,李陵写了三首〈与苏武〉诗,诉说与知心的朋友分别,难再相见的心情。其中,用“云被风吹得四处飘荡,失去了居所”来形容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朋友从此分隔两地的无奈。後来“流离”和“失所”被合用成“流离失所”,用来形容转徙离散,无处安身。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