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400字

整理了云裳读后感(366字)、对一朵花微笑读后感(427字)、挥一挥清袖,不枉来尘世(368字)、《隐形的翅膀》观后感优秀作文(425字)、学会承担责任(419字)、子路背米读后感(396字)、掩耳盗铃的读后感(431字)、橡皮膏大王读后感(417字)等400字左右的小学四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供您参阅。

云裳读后感_400字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叫《云裳》的故事。刚一翻开这本书,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再也舍不得放手了。这本书讲的是是一个叫云裳的小姑娘,她有一双像杏仁一样形状的大眼睛,一头美丽的长发。五月初的那几天,一早起来,云裳就开始编《云穿衣小报》,每期只有一份。《云穿衣小报》已经有几十张了。云裳的家人足足有十一口人。周天娇把太婆婆的花盆打碎了,今天是太婆婆的生日,太婆婆是很讲究过生日,要图吉利的。

云裳的爸爸去湖南买东西,云裳和妈妈在车站等他,等了两班车云裳的爸爸回来了。上学了,云裳班正好上地理课,忽然,地震来了,云裳和心心在水泥板下面。云裳班的张一凡把救援的人叫了过来把云裳和心心救了出来。心心的左腿要截肢,云裳和妈妈去上海治疗。云裳回来的时候,家人都平安无事,云裳继续去上学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的一生,永远不是圆满的。

成语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如: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又如:我把选书的九十几两银子给了他,才买回这个东西来,而今幸得平安无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对一朵花微笑读后感_400字

今天,我读了《对一朵花微笑》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从花草中得到自然的感悟。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看见小草笑,自己也笑起来,还有一次,我在麦地里睡觉,看到是否不景气、没长大的小草。我活得太严肃,忘了对一朵花笑,我的微笑可是对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我成荒野中的一个。我弄草,不仅限于嚼,挖个坑,自己栽进去,不能判断草长在这也是这样。我想草木得到人的道理,不是草木的道理。

这篇文章第八段第一句让我感受到一个道理——大自然给作者的道理:人不能活得太麻木,应该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动。第二句也让我感受到:人要学会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其它生命,还有大自然的和谐能让人愉悦,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文章最后一段让我感受到: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的悲哀相隔着。

联系实际,我感受到在生活中,到处有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的景象,我们也可以细心观察,学作者一样,从大自然感悟道理。

这篇文章作者感悟许多道理,难道我们也不应该去观察,去感悟?

挥一挥清袖,不枉来尘世_400字

荣誉,只不过粪土;物质,只不过是享受,抛弃沉重的包袱,拔下后脑勺的一根欲望发向后扔,不转头。

这个启发是在我读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后的体会。居里夫妇那种投入科学的火炉永不退缩的精神让我震撼!只可惜,皮埃尔早逝一切重任压在居里夫人的身上。居里夫人的美貌肌体因为镭辐射而隐退。难道她不知道会这样吗?不,她知道,只是为了科学为了人民所以她要奉献自己的青春、美貌、健康甚至是一生。她的一生很是辉煌,获得过不下百项的奖品可是不曾在她口中或心上见她享受,而是努力看着前方努力!

她在六十七岁时,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不再迈进,可是她使用的笔记本40年后还在放着射线可见这种伤害身体怎能赞同?

现在许多明星有点小钱换个国旗,到哪个国家享受去了。难道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才不枉来尘世吧!

《隐形的翅膀》观后感_400字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政府礼堂观看了《隐形的翅膀》这部感人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主人公志华在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时候,风筝落到了高压箱上,当志华用木棒够风筝,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木棒触到了高压箱时,高压箱发生了爆炸,志华被电击到了,因此她的双臂被截肢了。志华承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她想到了自尽,但是她在爸爸妈妈的劝说下,她选择了生存下去,并且要考大学,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她开始学习用脚写字,吃饭,洗脸,刷牙,穿脱衣服……原来用手能做的事情,在她的努力和坚持下,用脚都能做了。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她被游泳教练选中,并且参加了训练,在训练期间,她付出了比别人多的汗水,别人训练她训练,别人休息她还在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上大显身手,获得了冠军并收到了大学通知书。

这部影片给了我许多感想和启发,使我终身难忘。我想:我和志华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啊!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

成语有心人:有某种想法,肯动脑筋的人。如: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5回:“我看卢兄有心人,或别有深意亦未可知。”又如: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语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如:唐·杜甫《哀王孙》:“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又如: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吧!(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

学会承担责任_400字

《我不是故意的—学会承担责任》读后感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波力是一只小兔。

一天早上,波力去找朋友埃迪玩。他在路上把妹妹娜娜的布娃娃打坏;把弟弟马尼的小木房撞塌;把哥哥马克的秘密地洞搞坏;回家又把全家人的晚餐—新鲜的蓝莓吃完。

一天中,小波力惹了许多祸,让全家人不高兴。后来他承认错误,把东西都修复好,又和妈妈摘了许多蓝莓。晚上,爸爸回来后表扬了波力,波力懂得:不是故意犯的错,也要主动承担责任。

星期六晚上,我和妈妈跳完舞回到家,我不小心把玩具枪的子弹瓶弄掉了,几百颗黄黄的小子弹滚出来,滚得客厅到处都是。爸爸严肃地看着我,我赶快拾子弹。我一会儿趴在地上拾;一会儿跪着拾;一会儿蹲着拾……拾了很长时间,终于把漏在外面的子弹拾完了。我又用笤帚把茶几和沙发底下的子弹捞出来,一颗颗子弹又回到我的瓶子里。这时,妈妈笑着对我说:“你爸在你拾子弹时偷偷乐呢!”

我再也不敢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了,我以后要做错事就改,学会承担责任!

成语马马虎虎: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如: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又如: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成语粗心大意: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如:宋·朱熹《朱子语类·学四》:“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又如: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子路背米读后感_400字

这是一个富有孝顺的感恩故事,主人公子路其实是博学多才的孔子的学生。

自小,子路的父母就对他关爱备至,而子路也非常孝顺,对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父母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他都会不顾千辛万苦地买回来送给父母。有一天,他的父母想要吃米饭。可是家里并没有米饭,因为大米贵的很,家里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买米吃。可是,子路看着发已苍白的老母亲,于是就背起了篓子准备向他的亲戚家借米。想知,那个亲戚家离子路的家是那样的遥远,要翻越好几次山才能到达那儿。而且那时的子路才7岁,山上的危险连续不断,随时都可能让子路生命垂危,而子路却依然靠着他那坚贞不屈、勇往直前地精神,怀着赤子之心的信念翻越了大山。借到了大米,而回来的时候则更是困难重重,下山的时候都是滑坡,子路一不小心就会濒临其境,但是子路没有退缩,驮着重重的米一步一步地向前前进,好像一只顽强的蜗牛背着他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挪着身躯坚持不懈地向前前进。

成语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如:《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又如: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成语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如:元·张之翰《元日》:“千辛万苦都尝遍,只有吴淞水最甘。”又如:侨胞的金钱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于他们胼手胝足,千辛万苦,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邹韬奋《抗战以来·热烈爱国的千万侨胞》

掩耳盗铃的读后感_400字

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篇成语故事以后,感触很深。

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个贪财的人看见了一口大钟,就想背回家去。可是钟太大、太笨重,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没能搬动。于是,他找来一只铁锤,打算把钟砸碎,再一块一块拿回家去。不料那人用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阵洪亮的钟声。这下他可犯难了:“要是别人听见响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呢?"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他认为: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应该也同样听不见。于是,他放心大胆地用力去砸钟,巨大的响声传得很远,官差闻声赶来,把他抓获了。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那个人太愚蠢了,真是自欺欺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实际上是自己欺骗自己;做任何事情要经过再三考虑以后再做,不能随便下结论,那样倒霉的只会是你自己,不会是别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是属于你的东西,你就不能占为己有,无论这个东西你是多么的想得到,这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引以为戒。

成语自欺欺人: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意指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语出《石门文字禅·卷二五·题古塔主两种自己》。[源]《石门文字禅·卷二五·题古塔主两种自己》六祖谓永嘉曰:“汝甚得无生之意?”对曰:“无生岂有意耶!”又问:“让公什麽物与麽来?”对曰:“说似一物即不中。自是观之,古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云门,其自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也。”《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或问下·传六章》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便教尽大地只有自家一人,也只是自欺,如此者多矣。”[典故]宋代时,禅宗出现了一派禅者,他们打着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名号,却不讲经教、不从师训,以为是脱去文字的束缚来说禅,其实所谈论的都只是些浅薄无根的空话,却自认为继承了禅宗的正统。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满这一派禅者的作法,他在所着《石门文字禅》中认为他们让“佛祖之微言,宗师之规范,扫地而尽也”。禅宗本不立文字,惠洪却用文字说禅,正是对此种现象的一种反省。在书中列有“题古塔主两种自己”一节,惠洪藉六祖和永嘉玄觉禅师之口,说明佛法本来不能用任何事物来加以比喻,因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无实体,只是空,根本无法描述。所谓的“两种自己”,就是落入了形体的对立之中,不合於禅宗的主旨。这些人被自己局限的想法所蒙蔽,还认为自己继承了禅宗的正统,并向信徒们传扬他的思想,更是自己欺骗自己,又欺骗了他人。原文中的“自欺欺人”,就是用来比喻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

成语占为己有: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3章:“父亲买回来后,她看完就偷偷地占为己有了。”

橡皮膏大王读后感_400字

读了《橡皮膏大王》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道理,如怎么用橡皮膏、不能骄傲等。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学习不好的孩子——项宁宁,在一次比赛中发挥超常,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从此以后,如果他考试考不好,大家都会说:“这是项宁宁不愿意考好,如果愿意,准是一百分!”他很骄傲,别人会说:“人没有自信心还行吗?这就是男子汉的性格……”项宁宁越变越差,有一天,他旷课去买橡皮膏。那里新出了一种透明橡皮膏,很好用。只要贴在别人的嘴上,别人就一直会帮他说好话。于是乎,项宁宁就骗大家贴上橡皮膏。之后,大家就全都帮项宁宁说好话。终于有一天,项宁宁知道了这样做不好。可是,已经太晚了,他被那里的骗子售货员贴上了橡皮膏……

这个故事让我懂了不能骄傲,就算别人对你刮目相看。看到项宁宁心碎了,我知道,他以后不会再骄傲了。会好好提高自己的成绩,让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才。我也不能骄傲,要努力把自己的成绩提高,争取拿到一百分!

最后,推荐大家看这本书!

成语名副其实: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意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语本《後汉书·卷七〇·郑孔荀列传·孔融》。[源]《後汉书·卷七〇·郑孔荀列传·孔融》操故书激厉融曰:“盖闻唐虞之朝,有克让之臣,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昔廉、蔺小国之臣,犹能相下;寇、贾仓卒武夫,屈节崇好;光武不问伯升之怨;齐侯不疑射钩之虏。夫立大操者,岂累细故哉!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以为小介,当收旧好;而怨毒渐积,志相危害,闻之怃然,中夜而起。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於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诚怪今者与始相违。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又於鸿豫亦无恩纪,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欢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构,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 晋·鱼豢《魏略》(据《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与修书曰:“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观先贤之论,多以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余无可者。……”[典故]“名副其实”原作“名实相副”。据《後汉书·卷七〇·郑孔荀列传·孔融》载,东汉末建安年间,曹操东征西讨,战功彪炳,权势极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却对他多所非议,常常针对时政上书给曹操,一点也不客气。日子久了,曹操对他也有点不满,然因孔融在外的名声崇高,只得隐忍下来。郗虑为附和曹操,便上奏请免孔融的官职,二人於是有了心结,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时,曹操写了一封信给孔融,要化解他和郗虑之间的怨仇。说他们本来交情很好,结果因为一点小事而互相陷害,实在是不值得。以前两人互相欣赏,惺惺相惜,怎麽会变成现在这样呢?希望他们能重修旧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赞郗虑的学识,说他的学问是“名实相副”,和传闻中的一样好,绝不虚假。後来“名副其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成语重修旧好:恢复旧情,重归于好。如: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既然洋人已和我国重修旧好,为世界和平计,我们是否一定要再启战端?”又如:我们已经重修旧好了。

《丰碑》读后感_40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丰碑》篇文章,读完之后,我被书里面主人公——军需处长感动了。因为他那舍已为人的精神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老战士被冻死的经过。他坐在一棵树干上一动也不动,并且还穿着一件破旧的单衣服。将军看到这一切,大声吼到:“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没有人回答他。过了一会儿,有人小声说到:“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与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读到这里,我被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已、专门为人的精神所折服。他是一名军需处长,他有权让别人吃饱喝足,更有权让自己吃饱穿暖,那他为什么又被活活的冻死了呢?他是为了让别人吃饱穿暖,把自己的棉衣发给别人了。他有着一种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还要重要的品质,难道他这种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让我学习军需处长那种崇高的品质吧!

生命最后时刻读后感_400字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叫《生命的最后时刻》,当我看到文题我就有许多问题,比如:是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在干什么?我赶紧看看这文章的情节。这篇文章主要写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跟李冰说“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能战胜它”。我被周总理的话感动了,因为在每一个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想着自己,但是周总理却想着云南那些癌症病人。

周总理刚刚做完手术,便叫来李冰跟她说“要赶紧解决那些工人的癌症问题。”李冰为了不让周总理但心,求周总理不要说话,马上去处理这件事。李冰眼睛里眼泪在打转,李冰再也忍不住了眼泪从眼睛里流了出来。在现实中,如果在我们这里也发生了严重的病,自己治疗过后都会好好养病,根本不会理会别人的生命的问题,周总理这种为别人生命着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注定可能会死,但是在自己的最后时刻听到别人的病症被治好,也许是最后的愿望。

成语不治之症: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太医诊了诊脉,说道:‘……此乃不治之症。’”又如:假使她们真“知道立国数千年的大中华民国”的国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症,那可真是没有面子了。——鲁迅《二心集·以脚报国》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