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后感6篇600字

文章含读《读书》有感、读书伴我行读后感(568字)、简爱读书笔记(572字)、《茶花女》读书心得(573字)、《围城》读书心得(575字)、读书体会(581字)、读书随笔《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582字)等6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6篇,供您参阅。

读书伴我行读后感_568字

淋浴在书香世界里,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我,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与书相伴了十二年,在这十二年里,书,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形影不离的朋友。

今天,我拿起一本《青鸟》读了起来: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夕,棣棣和咪棣家里来了一位仙女,让光带着孩子们去寻找青鸟,水、火、狗、猫都变成了人的形状,棣棣和咪棣在回忆过了看到了爷爷奶奶,在未来世界里看到了青孩子。猫十分狡诈,为了自己生存,不惜一切代价,与狗的忠诚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两个孩子历经重重困难,最后在家里找到了青鸟,送给了邻居女孩,女孩的病也立刻好了。

读着读着,我想起了梅特林克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幸福,其实幸福并不难得到,如果我们经常怀着无私良好的意愿,那幸福就近在咫尺之间。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幸福,甚至在太阳底下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幸福。幸福,宛如一只可爱的小鸟,引领我寻找幸福的方向。

翻过最后一面,我知道了这样的读书方法才是正确的:首先要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知道中心思想,然后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圈出好词好句,并下来,再把故事编下去,找出不懂的句子,最后,把找出的问题解决……

我们就应该这样读书,品书,这样细细的理解每个句子、词语,找出生词,知道中心思想……这样读书,才能有进步,有收获。

我喜欢我的书,我喜欢我的这碗心灵鸡汤!

成语形影不离:形影不离[xíng yǐng bù lí],意指形容关系密切,不能分开。语本《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後亦用“形影不离”形容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源]《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於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典故]《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论述的重点是教人把握时机。时机不对,纵使有商汤和周武王的才德也无法成就功业;反之,处在夏桀和商纣暴虐无道的朝代而没有商汤、周武王的才德,同样也无法成就功业。圣人和时机不可分离,就像一个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体和影子不可分离一样。後来“形影不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与人或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密切,不能分开。此外,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则用“形影不离”形容二人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

成语近在咫尺:咫尺:很近的距离。形容距离很近。如:宋·苏轼《杭州谢上表》:“凛然威光,近在咫尺。”又如:那马明明近在咫尺,却误为丧失不见,就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之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简爱读书笔记_572字

我读了《简爱》,的确很好看。我特别喜欢夏洛蒂的那句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主人公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只剩下一个舅舅,可不久又死去,她舅舅临死前嘱咐她的老婆,就是简爱的舅母,要好好照顾简爱,可是舅母却没有遵守,对她平平般般。有一次舅母的孩子约翰里德和简爱打了起来,简爱的舅母就把她关在了红屋子里,简爱在那个阴森的屋子里待了一晚上,使简爱的心灵受到的创伤,只有白茜最关心简爱,成了简爱的好朋友。因为简爱不收舅母的喜爱,就把简爱送到了劳渥德学校,她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长大了也在那里当了老师……,不久后去当了家庭教师,并喜欢上了那的主人罗契斯特,当她得知罗契斯特骗了她时,她毅然离开了庄园,当简爱再一次看到残疾的罗契斯特时,她又回到了罗契斯特的身边。

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简爱无疑成为了独立女性的经典。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爱帮助了千千万万的人,真正的爱不被金钱所利用,不被权利所控制,它只终于一颗充满了爱的心,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更美好!

成语一贫如洗: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如: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又如:当时父亲赤手空拳出来做官,家里一贫如洗。——邹韬奋《我的母亲》

成语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如:《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又如: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默默无闻的原因,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吧。——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二)》

《茶花女》读书心得_573字

记不得第一次阅读《茶花女》这本小说的时间了,也记不得当时的感慨了。今天偶然的机会再次捧起这本著名的小说,静静地读完。眼泪情不自禁地占据着眼眸,太多的感动和不舍。玛格丽特,一个不幸沦为妓女的女子,虽然每天不得不委身于那些所谓的上流绅士,但她始终保持着善良的心。她的行为大概是她看透厌恶社会的无奈之举。我不想为她多说什么,我只是觉得她很命苦。是的,她有倾国倾城之貌,她是交际圈的明星,她备受瞩目,可是她却很清醒,她明白那些不过是浮浅的表面,那些男人不过是为了他们自己才爱上她,想成为她的情人(在那个时期,有情妇是司空见惯的事,有一个漂亮的情人是很添彩的事,没有才是怪异)。

她是时代的牺牲品,她这样的女子有权爱却无权拥有。她是可怜的,为了爱人阿尔芒,她选择继续以前纸醉金迷的生活,每天穿梭在一群自己厌恶的人身边。她是可敬的,虽然是命运的弃儿,却仍有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是可歌的,为了爱人的前途,放弃自己的幸福,默默无言,忍受爱人的报复折磨。为这样一位女子,我感到惋惜。她本可以拥有幸福,可她却偏偏经历坎坷,凄惨地死于青春。她的故事让我不由的想起了一为中国戏剧家写的一个故事,女主人公陈白露也是一为漂亮的女子,同样的心地善良,却终究被时代所侵害。自古女子多舛途,谁懂那份柔与刚?叹世间冷漠,悲人间戚凄,伤世人薄情,怎抵那伤心人的无言呐喊!

成语默默无言:默默:不出声。不声不响,闭口无言。如:《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旧五代史·唐庄宗记》:“今兹危蹙,赖尔筹谋,而竟默默无言,坐观成败。”又如: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成语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如: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又如:这是试探咱,要是咱不声不响,以后开会就不再咱啰。——柳青《狠透铁》三

《围城》读书心得_575字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一部经典之作,这是一部以调侃的语调来极力讽刺人生的笑面悲剧,“围城”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么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句话深刻的揭露了人物对于婚姻、事业的感悟。人们的生活就像圈在这围城之中,想逃脱,想挣脱,却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

书中主人公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情感纠葛,与其说是方鸿渐被孙柔嘉的计谋所败,还不如说方鸿渐因为其自身的怯弱与言不由衷而自食婚姻的恶果。这座曾令方鸿渐无限神往的感情围城,终止于主人公无奈地忍受城中的无聊。

同样可以让人给予无比辉煌的荣耀,也能让人深陷泥潭的事业围城,在作者的笔下也是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压抑着每个人的神经,令本性善良而又怯弱的方鸿渐只能退缩,离开三闾大学这压抑的事业围城,本以为可以深吸一口自由空气的方鸿渐,却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混乱地社会大围城,在这里封建制度、家庭责任、事业衰败一切都排山倒海般的涌向他,让他无所适从,所我这一切都像是被命运的大手无情的掌控着,任凭你做无谓的挣扎,最终只能屈服。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方鸿渐所处的围城,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座围城里,如何身处其中,却能乐于其中,让围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才是我们该积极面对的,一味的挣扎、逃脱只会让自己在泥潭之中越陷越深。

成语言不由衷: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意指“言不由衷”之“衷”,典源作“中”。“中”同“衷”,指内心。“言不由衷”则指所说的话不是发自於内心。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语本《左传·隐公三年》。後用“言不由衷”泛指心口不一,虚应敷衍。[源]《左传·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於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谿沼沚之毛,苹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典故]“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诚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软弱,王室政权完全掌握在诸侯国的郑武公和其子郑庄公手里。对於这样的情况,周平王常常觉得不安,所以想将部分权力转移到虢公手上。郑庄公得知後,前往质问,周平王慑於庄公的气势,只好赶紧否认,并且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诚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继位,便真地将政权移转到虢公手里。郑庄公大为愤怒,於是强夺了周朝两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报复。周、郑两国从此交恶。史家对这件事的评论是:如果承诺不是发自於内心,即使强留人质作为抵押,仍然无法保证彼此能信守约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循礼法,即使没有任何抵押物,也不会破坏盟约。後来“言不由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今则多泛指心口不一,虚应敷衍。

成语无所适从:无所适从[wú suǒ shì cóng],意指适,专主。“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谁才好。◎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後世借以比喻不知怎麽办才好。[源]《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左传·宣公十二年》伍参言於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典故]据《左传·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晋献公爱宠妾骊姬,立她为夫人。後来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於是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和两位公子重耳与夷吾。骊姬先怂恿献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只把奚齐和她妹妹与献公生的儿子卓子留在身边。又派士蒍去筑蒲城和屈城。士蒍知道骊姬离间献公父子的阴谋,所以城筑了一半就停工了,把柴薪晒在上面。公子夷吾知道此事,就向献公控告士蒍办事不力。士蒍为自己辩解道:“臣听说:『如果没有丧事却悲伤,忧愁必然接着到来;没有兵患却筑城,必会被敌人据守。』既然会被敌人据守,又何必完成它呢?担任官职而不服从君命,是不敬;把敌人可以据守的城池筑得坚固,是不忠。一个失去忠敬的臣子,还拿什麽事奉国君?希望您能够以修养德行的方式来巩固宗子的地位,又有甚麽城池比得上呢?”士蒍退下後,又感慨地赋诗明志,诗云:“如今国家混乱的情势,就像破旧狐裘上的毛一样纷乱,一个国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该听从谁的命令才好!”典源又见《左传·宣公十二年》。言楚国与晋国交战,楚庄王见到晋军声势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参力主迎战,并分析敌情说:“晋国的执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发布号令。他的副手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晋军的三个统帅无法专权行事,想听命又没有上司下令,如此一来,大军该听谁的命令才好呢?所以这次战役,晋军必败。”“无所适从”在此亦为不知听从谁才好的意思。後来“无所适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多用来比喻处理一件事却不知如何是好。

读书体会_581字

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因为书是我最忠实的伙伴,每一本,书都饱含着许多知识,就拿暑假期间我看的一本《快乐的士尼》的书来说吧!这本书让我深受感动,因为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深刻的意义,我每看一篇,我都会慢慢的品,从这本书终会让你学会宽容;懂的亲情无价,学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懂得互相帮助。

这本书里的每个主人公都是那么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团结友爱,每当我捧起这本书,津津有味的看时,就觉得里面的一切人物都在我的身边,仿佛身临其境。就拿一片名为《一头幼鲸》的故事来说吧,小幼鲸生活在海底的时候,经常受到其他海底生物的冷嘲热讽,说小幼鲸长得又丑又奇怪,小幼鲸听到这些话后,就觉得自己孤单,一个朋友也没有,感受不快乐。所以鲸妈妈经常安慰小幼鲸,让他不要难过,在生活中鲸妈妈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小幼鲸。在一次险恶的海浪,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幼鲸,鲸妈妈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就小幼鲸,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其实,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可能是一和种灵丹妙药,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畅流。

读书给人恬淡、宁静,心里得到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旳,书就像人类的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的真谛。

成语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又如:及至身临其境,只落得“原来如此”四个大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五回

成语无微不至:无微不至[wú wéi bù zhì],意指没有细节不照顾到的,形容做事非常细心周到。靡,无。语本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劄〉。[源]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劄〉(据《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六》引)陛下申遣诏使,促臣随班奏事,面谕丁宁。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局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不惟臣子体国之至情,亦所以避谗远谤,庶几无间可入也。[典故]“无微不至”典源作“靡微不周”。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从小聪明伶俐,十五岁就崭露不凡的才华,後来考中进士,一直在朝廷内担任要职。了翁为官尽忠职守,加上学问渊博,因此声望极高,深受宁宗、理宗两位皇帝的重用。理宗时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时而上书皇帝力陈时弊。理宗相当信任他,时常与他讨论国事,徵询他的意见。如此引起其他大臣的妒忌,合谋排挤他,让他不安於位。於是向皇帝上书说朝中大臣只有魏了翁了解军事,建议他去督视京湖军马,并授予江、淮二府督府之职务。此事引起举朝震惊,众臣认为这项派任不合规定,纷纷上书阻止,还有其他身分符合的大臣争取这项任务。当时边塞有敌军来犯,理宗为此相当烦恼,了翁为了不再增加皇帝的负担,上书请辞这项职务。除了感激皇帝的重用,并说明自己不是推卸责任,对於皇帝交代的事一向尽心尽力,每一个细微处都照顾到。但如今受人排挤,同僚皆不配合,行事困难,建议改由参赞军事来执行这项任务。魏了翁五次请辞都没有获准,只有默然受命,理宗因此而更敬重他,并嘉勉他的辛劳,给他加官进爵。魏了翁的上书中写自己做事“靡微不周”,意思是指没有细节不照顾到的。“靡”就是“无”的意思,後来“无微不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做事非常细心周到。出现“无微不至”的书证如清·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卷四》:“张姬爱儿如己出。姬病,儿侍奉汤药,无微不至。”

读书随笔《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_582字

文/陈卓愉

谢谢你,卖火柴的小女孩。

今天写完作业后,我和妈妈又捧起了《安徒生童话》,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已是泪流满面。在书中,我认识了你,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卖火柴的情景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北风呼呼地怒号着,街上的人们都匆匆地赶回了家,可怜的你没卖掉一根火柴,在寒冷的街上艰难地走着,你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裳,赤着小脚丫,有气无力地叫卖着。可没有人理会你,可怜你。你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在墙角坐了来,透过玻璃看见有钱人家围着火炉,有说有笑地吃着可口的饭菜,你又冷又饿,忍痛划亮了一根火柴,你透过火花仿佛看到你希望得到的一切: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最后,你就这样幻想着冻死在了寒冷的大街上……

你的故事很悲惨,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老师的赞扬,幸福是爸爸妈妈妈的笑容,幸福是也爷爷奶奶慈祥的目光。而你渴望的幸福这么简单,一个温暖的屋子,一顿可口的饭菜……却没有一个人来帮助你,使你冻死在街头!

回想我自己,是多么不懂事啊,当爸爸妈妈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时,我就朝他们发脾气。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完你的故事,我是多么内疚!谢谢你,让我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如果一切可以改变,我希望你还在人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我们一起在美丽的校园里玩耍,一起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成语有说有笑: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如: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又如:林边场园里,晒豆子的,打芝麻的,剥包米的,到处有说有笑,是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猎户》

成语相亲相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如: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又如: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