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800字

文章包括读《三国演义》有感、三国演义读后感(818字)、读三国演义有感(819字)、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830字)等8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三国演义读后感_818字

临危不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我合上《三国演义》,我的脑海里仍然浮现着蜀魏吴大战的场景,久久不能散去。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刘邦一统天下,到三国蜀魏吴争夺天下,又到司马炎一统天下,正验证了这句话。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文武双全的曹操,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有爱民如子的刘备,有勇猛善战的张飞,还有霸道的董卓……但让我最敬佩的是机智过人的诸葛亮。

书中有关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比比皆是,如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七纵孟获……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带领着十五万大兵杀到了西城县,可是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一群文官,城内只有二千五百余兵士,怎么办呢?聪明的诸葛亮十分镇定,让军士收起了旗帜,并让他们躲起来,不要说话,还让几十个军士装扮成百姓去打扫街道。他自己则不慌不忙地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见了,心里很疑惑,下令退兵。别人一问,才知道他是怕城中有埋伏,不敢贸然行动。哈哈哈!愚蠢的司马懿被聪明的诸葛亮给吓跑了,司马懿知道后,肯定会后悔莫及吧!

笑着笑着,我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小希望:我要是能像诸葛亮那么镇定,那么临危不惧,就好了。每次,无论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大小小考试……只要老师一通知,我当天晚上必定不会有个安稳觉。我在睡觉前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就一次小练习嘛!没什么可怕的,靠自己的水平,肯定能考好。”我虽然在嘴边这么说,心里还是有点发虚,拼命地让自己不去想它,可是坚持不到一分钟,我又怕了。万一没考好呢?我用被子蒙着头,去想想开心的事,让自己忘记它。我也尝试数羊睡着……总之,我尝试了九九八十一种办法,也未能成功。就这样,我老是熬到很晚,都未入睡。所以,到第二天早晨,我就会变成一只大熊猫。哎!要是我有诸葛亮一半的镇定就好了,我一定要向他学习!

呵!有趣的三国!细细品味三国,还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计谋呢!

成语爱民如子: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如:《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又如:一路地方官员馈送礼物,岳爷始终不受……只是吩咐他们学好做官,须要爱民如子,无负朝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八回

成语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又如:常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比过五关斩六将都难。——王岭群《黑网下的星光》十一

读三国演义有感_819字

文/周文瑞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成语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如: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又如:更佐以乐音灯影,光怪陆离,不可逼视。生抚掌称奇,叹为观止。——清·王韬《淞隐漫录·海外壮游》

成语指指点点:指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又如:曾朴《孽海花》第33回:“看那老番,正望着怒瀑的两岬间,指指点点地给徐骧讲话。”

读三国演义有感_820字

在这个寒假中,我看了《三国演义》这部书,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明白了做人与处事的道理。

这部书讲的是东汉末年,汉帝无能,导致朝庭腐败,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各占一方,自封为主。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后,司马炎统一“三国”,自立国号为“晋国”。在这当中,有许多英雄伟人,他们尽忠、尽职,为人正直,有骨气,值得我们学习。也有阴险狡诈、争名夺利,让我们感得耻、恨。

东汉末年,黄巾造反。大将军何进一边派人镇压,一边张榜招贤,共灭黄巾的起义军。各路诸侯接到榜文后,纷纷起兵,共灭黄巾,保护朝庭。这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尽忠报国,为了国家宁可牺牲一切的道理。

何进死后,董卓造反,要废少帝,把握朝政。丁原挺起,与董卓公开对抗,以保少帝,保住汉王朝。这说明做人要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勇敢的与恶势力斗争。

吉平与董承等合谋共诛国贼曹操。后被曹操抓住,严刑烤打吉平,逼他说出同党,吉平被折磨、拷打,死也不供出同党。教育了我们对于一些重大的机密,要守口如瓶,无论如何也不能告诉敌人与外人。

曹操围攻徐州,关羽被俘,曹操要关羽投降。关羽为了不出卖刘备,不害兄弟,宁死不降。让我明白:手足之情重于一切,无论怎样,也不能加害亲人,出卖友谊。

刘备心地善良,待人宽厚,得到各路诸侯的喜爱、敬佩,后来有了一份伟大的基业。告诉我们:要待人宽厚,只有你对别人热情,给予帮助,你就有同样的回报。

曹操在三国中评论甚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枭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认为他是一个“贼“,一个实实在在的贼。他把曾经给他出谋划策的人通通杀死,或迫害。他逼死荀或,囚禁毛阶,杀死崔琰,斩死杨修。这种人遭厌恶。

而诸葛亮是一个智慧的化身。他帮刘备出谋划策,忙前顾后。在先主死后,一心一意辅佐阿斗,鞠躬尽瘁,受到后人的敬仰,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一心辅国,为国家尽力的优秀品质。

《三国演义》写的真好看,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的历史故事,也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成语一心一意: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意指同心同意。亦用於指心意专一,毫无他念。语本《杜氏新书》。[源]《杜氏新书》(据《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裴松之注引)喜欲恕折节谢己,讽司马宋权示之以微意。恕答权书曰:“况示委曲。夫法天下事,以善意相待,无不致快也;以不善意相待,无不致嫌隙也。而议者言,凡人天性皆不善,不当待以善意,更堕其调中。仆得此辈,便欲归蹈沧海乘桴耳,不能自谐在其间也。然以年五十二,不见废弃,颇亦遭明达君子亮其本心;若不见亮,使人刳心着地,正与数斤肉相似,何足有所明,故终不自解说。程征北功名宿着,在仆前甚多,有人出征北乎!若令下官事无大小,咨而後行,则非上司弹绳之意;若咨而不从,又非上下相顺之宜。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杀胡之事,天下谓之是邪,是仆谐也;呼为非邪,仆自受之,无所怨咎。程征北明之亦善,不明之亦善,诸君子自共为其心耳,不在仆言也。”喜於是遂深文劾恕。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据《全唐诗·卷七七·骆宾王》引)寄语天上弄机人,寄语河边值查客。乍可匆匆共百年,谁使遥遥期七夕。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典故]“一心一意”出自?丁度尽放崴芍⒁抖攀闲率椤贰F渲屑窃兀蔽汗蟪级潘≡谛锤纤舅稳ǖ囊环庑胖兴档剑骸叭袅钕鹿偈挛薮笮。啥嵝校蚍巧纤镜猓蝗糇啥淮樱址巧舷孪嗨持恕9释埔恍模我灰猓倍兄!币馑际亲约核湮率簦绻鋈魏问露家任使纤荆趋嵘纤径┒ǖ脑蚓兔挥幸庖辶耍患偈刮柿擞植荒馨凑丈纤镜木龆ㄈプ觯彩遣挥Ω谩K栽诤芏嗍律希妥约鹤髦髁恕F渲小巴埔恍模我灰狻笔侵复Р馍纤镜南敕ǎ肷纤就摹!耙恍囊灰狻本捅硎就耐獾囊馑迹纭抖膛陌妇妗ぞ砣罚骸八痪幸晃亩模W韵膊涣呱帷K拮蛹吡说模鍪桥鳎有欧穑沧杂胨恍囊灰猓涫巧馇潮。欢啻笫拢挥幸蝗詹簧崃轿牡摹!薄耙弧币灿凶ㄗ⒌囊馑迹虼酸崾酪灿谩耙恍囊灰狻北硎拘囊庾ㄒ恢狻H缣啤ぢ姹鐾酢创朗客趿殄朗坷钊佟凳骸耙恍囊灰馕耷钜眩镀嵬督悍亲隳狻!敝噶饺说那楦信ê瘛⒆ㄒ唬耷钗蘧。萌缃核破岫嘉薹ㄐ稳荨a崂础耙恍囊灰狻闭飧龀捎锞痛印巴埔恍模我灰狻毖荼涠觯挥美幢硎就耐饣蛐囊庾ㄒ唬廖匏畹囊馑肌?

成语如胶似漆: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又如: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_830字

世界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故事《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而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而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李力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李力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己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读了《火烧连营》,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

成语怒气冲冲:盛怒的样子。如: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又如:张学海不等汤阿英说完,就怒气冲冲地质问:‘陶阿毛有啥不同?他不也是工人吗?’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成语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如: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又如: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读三国演义有感_833字

文/郭珍琳

去年九月份,爸爸推荐我和他一起阅读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刚开始,我并没有信心,担心自己看不懂,直到爸爸告诉我许多盖世英雄在那个时代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完《三国演义》,我深深体会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作者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我印象很深的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再说关羽,一个黑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成语能文能武: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又如: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七回

成语所到之处:所去的任何地方。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又如:他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三国演义读后感_840字

“文鸳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扬州”,该篇讲述了都督毋丘俭因不满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与刺史文钦以废主之名,举兵讨伐司马师,毋丘俭失败之后,司马师卧病不起,并在传印于其弟司马昭后病逝。

开头就提到,毋丘俭与文钦率兵讨伐司马师,但最后却沦落到毋丘俭被人设宴杀之,而文钦大败而归的下场。这场战役虽不及三大战役赫赫有名,但也极为精彩,是我最喜爱的片段之一。那么,信心满满、野心勃勃的毋丘俭一众将领为什么会战败呢?其实早在司马师在府养病时就已听到了淮南的告急,并请太尉王肃等人一同商议,众人谈到毋丘俭好谋而无断,文钦有勇而无智,所以司马师命令王基领前部兵来南顿城下寨。那为何他要命令王基领兵前往呢?因为南顿极好屯兵,可提兵星夜取之,若迟则毋丘俭必先至矣。而回到战争最本质的要点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输给了敌方的战略谋划,毋丘俭最终不可避免地迎不了他的胜利,并且极为可悲地死于慎县城的县令宋白精心设置的盛宴上。回到开始,毋丘俭与文钦起兵造反的目的是什么?便是因司马师的废立之事所引起的不满;战胜后的司马师又如何了呢?在毋丘俭与文钦密谋杀害司马师之时,他早已患病,且卧府养病中。这两人的造反使司马师不得不带病出征,战后便病逝了,并于死前将印传于其弟司马昭,两人心心念念地盼着打败司马师反身为王,而司马师即便是战胜了也活不久,这场战役到了最后,双方皆不在了。最可笑的一点是,曾经曹爽心腹之人魏殿中校尉尹大目,因其主为司马懿所杀,故事司马师,但常有杀司马师报曹爽窒息呢,又素与文钦交好,在文钦杀入敌方阵营前,他曾为文钦向司马师求情,并想告与文钦司马师命不久矣,但文钦并不听劝言,反先前计划,最终大败而归。

看完这些我深有感触,一个人明明能够有机会达成所愿,却偏偏与胜利擦肩而过;而另一边的胜方却在之后因病消逝,让人分不清孰胜孰败了。而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使下一步走向了未知的道路,不到最后谁也不清楚结局,可谓步步惊心。从中我也感悟到了,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成语尔虞我诈:尔虞我诈[ěr yú wǒ zhà],意指彼此互相诈骗。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後用“尔虞我诈”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骗手段。[源]《左传·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典故]春秋时,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宋国,包围宋国的都城。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国一直无法攻下宋国。宋国城内粮食的供应也将近匮乏,又听说楚国将要在宋国内建造房屋,打算长期屯兵,因此宋国人民都非常害怕。宋国因此派大夫华元进入楚营,请求退兵。华元在一天夜里来到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中,威胁说:“我们宋国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交换孩子来充饥,拿死人骨头当柴火来煮饭的地步了,尽管如此,我们宁愿战死,也绝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国能退兵三十里,那宋国对於楚国将会唯命是听。”子反听了也很惊恐,只好和宋国签订盟约,同意退兵三十里。宋国和楚国因此讲和,并以华元为人质,盟约中明白地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不必对我猜忌。”说明两国必须以诚信相待。後来“尔虞我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骗手段。典源中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用的是倒装句,它的语意其实是“我无诈尔,尔无虞我”,後来用其反意,而成为“尔虞我诈”这句成语。

成语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如:《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如:对付敌人,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曲波《林海雪原》十一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