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读后感作文大全1300字

本文有韩寒三重门读后感(1322字)、高中堂吉诃德读后感(1278字)、《精忠岳飞》观后感(1342字)、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1321字)、《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318字)、匆匆那年(1257字)等1300字左右的高二读后感作文6篇,供您参阅。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_1300字

在愉快的心情下重读韩寒的作品《三重门》,再一次感受到韩寒的幽默。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拜读这本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本书的认识也加深了一层。

韩寒出版的第一篇小说,男主人公多多少少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富有个性,从小报读诗书,重文轻理,高中挂科。在我读《三重门》的时候,早把雨翔的形象和那个留着长发桀骜不驯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了。

说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从他的童年说起。快乐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痛苦的噩梦。当村里的同伴都在铁路边玩耍的时候他被文绉绉的父亲关在黑暗的阁楼中,在孤独与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诵着诸如《史记》《大学》等古文。他必须始终听父亲的教导——现在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也因为这样,在小学时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然而这神童是那个年代悲剧的代表,对社会上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反感,却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在自己的骨子里鄙视中国教育,却只在骨子里,而肉体却在“无比光明伟大”的中国社会的领导下成长。对于当时的中国教育,我很同意韩寒的一句话: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建议以后的评分取消优良中差,“优”改成“正合我意”,“良”改成“相差不远”,“合格”则是“参考大纲”,“不合格”自然是“逆我者亡”。

我的性格与书中的林雨翔的性格有些相似,懦弱,虚荣,什么都想批判,这些并不是那个中学生时代独有的性格,却在不同的时代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至少我认为我的现况比林雨翔好的多了。

全书的剧情被中考给“腰斩”了。前半段大多是暖色调的,而雨翔上了高中后就多是韩寒的冷幽默了,而后半段在对人性的抨击方面更耐人寻味。这和金庸的小说有些相似。《连城诀》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风霁月。《连城诀》后“江湖”,污烟瘴气、沆瀣沉浊。而小说中的初中与高中的生活的区别,亦是如此。

林雨翔的经历不禁让人为之扼腕叹息。学业,生活,恋爱处处不得意。但转念一想,当今又有几人能在三重门中活得潇潇洒洒呢?每个人都梦想着自己总能无忧无虑得活在这世上,但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要活在这世上,就不能无忧无虑;相对的,想要无忧无虑,就只有做一个得道高僧,或隐居深山,不食人间烟火。否则,你的生活必须在坎坎坷坷中度过。

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人的烦恼。特别是这个时代。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时刻刻都在三重门中迂回、周旋。无疑的,林雨翔的经历激起了各时代人的共鸣。或许,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奈吧。你适应了,不过多一个教育的牺牲品;你尝试去改变,却难于上青天。很庆幸我经历了那些炼狱依旧有着一个清醒的头脑。我现在只是一个初三学生,不是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但却依旧要去改变——这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奈吧。

读完《三重门》后,我感受更多的是郁闷与惆怅,而不是刚开始重读时的愉快。作者把一个消极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丢给了我们,让我们去无限地延伸。这是一个消极的包袱,但韩寒本人又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火。那桀骜不驯的个性,沉着老调的笔锋和打碎枷锁换得自由的辉煌人生为我指明了方向。

成语扼腕叹息: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如:晋·王隐《晋书·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又如:他这么快就离开了,真令人扼腕叹息。

成语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如: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又如:所以虽没有在家里自在,我也算是无忧无虑的过着了。——朱自清《笑的历史》

高中堂吉诃德读后感_1300字

《堂吉珂德》确实是一部既让人欢喜的喜剧,又可以说是一部使人感觉悲哀的悲剧。书中描写了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阿隆索。吉哈诺。他竟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改名为堂吉珂德,将自己装扮成一个骑士,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作侍从,骑着老马洛西南特,三次出发周游全国,想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以致惹出了不少笑话。他到处碰壁受辱,要么被别人打成重伤,要么给人当成疯子送回了家,叫人哭笑不得啊。

在堂吉诃德“发疯”的时候,凡尘俗世的一切都是“着了魔”的,他用这个词语解释世界的丑。解释他心上人为何是村姑,巨人头颅为何是酒袋,军队为何是羊群,巨人为何是风车。在那个“着了魔”的世界,桑丘也可以成为海岛总督,一切理想得以实现,一切不平得以铲除。那些捉弄他的人们诱使他发出的议论,篇篇高明 无比,字字句句都来自于天赋与自尊。作为“幻想+行动”的代言人,堂吉诃德不是疯子,却是一个勇士与艺术家,是英雄和诗人,是世上最美好的词汇的结合,世上最美好品质的拥有者。以捉弄他为乐、为业的伯爵夫妇二人,很遗憾,是整个故事中最坏的人物。他们貌似清醒,实则是迫害艺术家和勇士的、以操纵他人命运为乐的残酷的政治家、统治者。作者对他们的态度不够明确,这恐怕就是此书在“残酷”问题上遭人诟病的原因吧。此外,堂的朋友,参孙学士、神父和理发师三人,他们从开头烧掉书房起,到扮演镜子骑士与白月骑士诱使其还乡,以致堂吉诃德因郁而终,他们撕毁勇士的美梦,毁灭其幻想的彼岸世界,正是这种从魔界、英雄界到凡界、现实世界的落差,造成了堂吉诃德的死亡,以及这个梦一般的故事的彻底终结,他们作为堂的朋友,却不知如何去爱他,拯救他,如同唤醒一个窗边的梦游者,使其因恐惧失足坠落而亡。这是十足的悲剧,以现世的绝对力量压倒勇士诗人的着魔的幻想世界告终。

在我认为之中,堂吉诃德其实是生活在理想世界中的的人,在他的想象他可以不用顾及其他人只用做自己,可在结局当中堂吉诃德却又回到了现实中,这不是说明这种想象在现在是不可能的,被种种现实给拉了回来,这也算是种悲哀吧,就好像“你的运道决对不可能久长,转眼之间就会处处遇灾殃,你的喜悦不过是梦中幻想…”所说。如那世外桃源,黑暗社会背景下,美好的生活就显的是那么的无比珍贵,那种天真也是如此的可爱。而堂吉诃德所走的道路,之所以为世人所惊诧,不仅在于其艰辛,更主要在于其脱离现实。这其中,如果说“艰辛”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要说它的“脱离现实”是有现实意义和讽刺意味的—在当时或是今天,当一个人为之奋斗的希望无法达成时,我们怎么说?——“深表遗憾”,而如果他依然走自己的路,我们又怎么说?——“他是个疯子!”现实不像软土可以随意塑造,而活在现实中的人却又不像钻石那样善于包持本色,更何况在今天让钻石发生变化也并非难事。这就所谓的生活吧。

当我们现代人不再需要唐吉诃德那样英雄式的任务,于是他就被我们抛弃在书堆与网络的深处,翻阅也是偶尔一刻。然而,当唐吉诃德手持着长矛冲向他心中的魔鬼——风车时,我们是否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缺失呢?或许是梦想,或许是……

成语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如: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又如: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成语转眼之间: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如: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葛衣记·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又如:他转眼之间就不见了。

《精忠岳飞》观后感_1300字

最近把《精忠岳飞》看完了。不可否认,本剧有很多脱离史实的地方,比如赵鼎之死(历史上是绝食而死,非刀枪之灾)、小满报仇、忠义社素素、岳飞口口声声迎二圣(实际上在后期,岳飞已经把宋钦宗说成“圣眷”了)……但是,本剧毕竟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岳飞塑造出来了。

岳飞的忠是毫无疑问的。也正是因为“忠君”,才落得个如此下场。但是“忠”又是他的追求:忠于赵氏、忠于大宋、忠于人民。所以岳飞之死从另一个角度说,使他成了忠臣的典范。古有诗云: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岳飞战胜了时间,战胜了历史。

岳飞三十功名并没有化作尘与土。因为如果没有岳飞,南宋就会提前一百五十年灭亡。南宋灭亡会有什么后果呢?看看徽宗的后妃、女儿、宫女就知道了。金人能够制造靖康之耻,也就能够制造建炎之耻,更会制造淳熙之耻。所以,虽然岳飞只打下半壁江山,亦保全了江南国土免遭兵焚。岳家军使得汉文化多保存了一百五十二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看过一篇文章《崖山之后无中国》。蒙古族横扫欧亚,并不是值得国人自豪的事情。元朝杀掉了80%的汉人,致使中原文明近乎毁灭。金人也奉行屠城政策,不施仁政。所以有岳飞,是民族的大幸。

比起岳飞,赵构其实才是最可怜的人。赵构因为畏惧金人,在逃亡的路上失去了八岁的儿子,从此再无子嗣。由于徽宗的后代除了赵构以外全部被金人俘获,所以徽宗一系可以说是断子绝孙(当然,徽宗的一些女儿为金人养育的后代另当别论)。赵构作为杀害岳飞的主谋,失去了本来能够获得的“中兴之主”的荣誉。笔者以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中兴:光武中兴。至于东晋偏安建康、南宋偏安临安、南明偏安南京、溥仪“三登帝位”、蒋介石盘踞台湾,都只能称为“苟且偷安、苟延残喘”而已。赵构有贤才而不能用,实为最大的蠢材和最具悲剧性的人物(赵构的父兄客死异乡、妻子受辱自尽、儿子夭折)。贪恋皇位、陷害忠良、用人多疑、疑人多用,并不是一种帝王智慧,而是历史的罪人。想起这位千古昏君,笔者不由自主地想默写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才是坚决抗金的,但是像岳飞这样的柱石已经没有了,所以宋孝宗始终没能越过黄河。真可谓是:高宗时期无中兴之君,有中兴之臣;孝宗时期有中兴之君,无中兴之臣。

秦桧最后是病死的。这个结局很多人表示不满。但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毫无疑问,秦桧当政让宋朝乌烟瘴气。有时候觉得,秦桧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呢?陷害了那么多忠臣良将,晚上是否能够睡着?为人心狠毒辣,唯有小人才会与之交往。秦桧将死的时候,还恬不知耻地要把相位传给养子秦熺,结果被无情拒绝。秦桧是金朝的奸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大宋的子民。人生只是一场梦而已。自己作恶多端还要让千秋万代挨骂,真是无耻至极。

留名历史的有两种人:一种如岳飞,一种如赵构秦桧。而第三种人则繁衍了种族。细细一想,赵小满、岳银屏真是不够聪明。他们应该像岳霖、岳霆那样,好好活着,好好养育后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即使过着平凡人的生活,也圆了岳飞的田园梦。我想岳飞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女们能快快乐乐地活着。

这部电视剧充满了负能量,可是我们应该去挖掘岳飞身上的正能量。这位英雄叱咤风云三十年,让人感动和敬佩。

成语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又如:韦珍说不上什么爱不爱,只是接触的多了,便不由自主地常和常飞亲近起来。——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

成语乌烟瘴气: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如今闹了个乌烟瘴气。”又如: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_1300字

在老师建议下,我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一书。读完此书,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这段话影响了几代青少年的成长。他像一盏明灯,为我们青少年点亮了人生的航标灯。我们青少年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做起,勇敢地担起复兴中华、振兴中华的使命。

作为新中国的中学生,我们都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盼。我们必须正视自己,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们要学习先辈革命者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的繁荣和共产党的强大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颂扬中学生的崇高理想!

我们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春天,我们就要用一缕温暖的光芒温暖祖国的花朵和柳丝;夏天,我们就要用一缕火热的光芒闪耀祖国的山川和河流;秋天,我们就要用一缕金色的光芒镀亮收获和喜悦;冬天,我们就要用一缕呵护的光芒守护幸福和希冀。生命赋予我不去的灵魂和必胜的勇气。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注定要疾步匆匆。日出就有日落,潮来就有潮往,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青少年勇往直前,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就会在黎明的曙光里绽放我们青少年的风采,我们就会在复兴中华的大潮里涌起我们青少年的浪花。

我们的祖国有着5千年的历史,有着举世无双的四大发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深地烙下华夏子孙的足迹。长江黄河是我们脉管里涌动的血液;三山五岳是我们身体里挺立的骨骼;草原盆地是我们敞开的胸膛;森林草地是我们繁茂的毛发。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是幸福的。时代在发展、祖国在繁荣、民族在昌盛、共产党在强大。所以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把目光放开、放远,我们要把在温暖里的爱酝酿成为一种责任感,在幸福中缔造复兴中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我们更要坚定一种关于我们的国家,关于我们的民族,关于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会更美好的愿望,并且相信这种愿望会成为生命中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们要把这种信念作为青少年 一切行为的自觉动机,以其高度的理想性成为引导我们青少年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激发我们青少年产生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意志,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心甘情愿的为祖国和人们的强大与幸福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要有担负起富民强国的责任和理想。周总理在学生时代就曾说:“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这也成为了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他以次为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我们看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也看到了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周总理人生的信念和人性的光芒就像一座坚定不移的灯塔,指引着几代青年人扬起理想的风帆穿越人生的精神海域。

杨朔曾经说过:“人是要靠理想才能生活的,没有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力量。正式对未来抱着理想,我们的人们才能有那么饱满的战斗力量。”我们青少年从小应该树立自己的崇高理想,做一个胸怀大志、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要全面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我们注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承担。

成语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如: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又如:人人惧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

成语人生观: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如: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在他们面前装得很老练很大方,侃侃而谈,吹着他那套生意经和人生观。”又如:年轻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_1300字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小豆豆就是作者自己。小豆豆曾经由于过分淘气而被退学,后来就来到了小林宗作老师创办的巴学园里就读,也正是这段际遇,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小林校长独特的教学方式,亲切与充满关爱的为人,给巴学园的每个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小豆豆可爱又勇敢的冒险举动而逗得哈哈大笑。比如: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长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比如小豆豆与自己的小狗洛基相互扮狼而损伤自己的耳朵;比如小豆豆有一天单臂吊在树上,校长走过来问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说,她看见牛肉也是这样整天被挂着,她今天想做牛肉……有趣的事情真是层出不穷,令人忍俊不禁。“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无论老师、学生,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或许,有许多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异想天开,它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但我觉得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作者丝毫不采用理性话的语言,因为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给予读者更为深刻的启迪和感触。童年意味着快乐,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应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孩子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学校是培养和教化人的场所。惟其如此,学校应该对所有学生都肩负起责任,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样,对个性极强,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应采取独特的教育方法,这里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于勒令退学的小豆豆,巴学园敞开了大门,不仅愉快地接纳了她,而且还给她和同伴足够的快乐。在巴学园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而决定上什么;孩子们可以在大厅的地上画画,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里游泳,可以带着毛毯来大厅露营,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树。这些快乐的事情是兴趣的营养剂,使小豆豆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怎样待人,怎样做人。巴学园作为一所学校成功在于,当别的孩子说,这个学校是破学校时,孩子们一起喊:这是一所好学校。读了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颗聪明、活泼的小豆豆,有幸落在了一片自由、开放的土地——巴学园;一位睿智的校长,用他的爱心、耐心和童心,把巴学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如果小豆豆没有进入巴学园,得不到小林先生的悉心照顾与教导,恐怕她无论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所包围,不知怎么做才好,就怀着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一直等到长大了吧?没错,有些事情的做法循环反复也未免太老套了,要有勇气去尝试一下新的做法,这样也许会事半功倍,有意外收获,生活,正因为要有创意,有新思想,才变得丰富多彩,才不枉此生啊!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航行,自信是船,勤奋是帆,毅力是风,我们是舵手,要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勤于思考,乐于创新,富有爱心,讲究诚信,学习知识与学会做人,做一个知勇双全的新世纪好少年。花一样的年华属于花一样的我们,我们一定会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世界上最美,最灿烂的理想之花!

成语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又如:刑部书吏得了他的贿赂,便异想天开的设出一法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八回

成语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如: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又如: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匆匆那年_1300字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电影《匆匆那年》,里面讲述了在高中时几个学生的友谊以及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些都让我们观众看了觉得感动的地方。在此,令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高中生活的日子,是那么快活并纯真。

高中的三年以来,陪伴在我身边的一群密友;直到毕业后我们都还保持着联系,我们每当坐在一起闲谈的时候,都会说起高中里面的一些趣事或者是难忘的事。

上一周我和妹妹去广州购物,刚好我高中一群密友里面当中有一个他现在就在广州工作了;我便提前告诉了他我和妹妹去广州购物的行程。他很热情地接待我们,到了广州车站一下车,我就已经见到他在等我们了。而且从他口中得知他已经向老板请了几天假,为的就是接待我和我妹妹;在这之前,他提早一天帮我和妹妹在酒店订了房间,让我们一玩累了就马上可以回房休息。这些我都不知情,是他之后告诉我的;我得知后便感动不已!

经过这之后,又令我回想起高考时的第一天;我是那么的鲁莽,竟然考试连准考证都忘记带了。真是太可笑了!当时,我既害怕又紧张;因为还有半个钟就进入考室了,我马上从裤袋里拿出已经关了机的电话开着并打给了妈妈,但妈妈没接,这是时候的我非常措手不及。挂了妈妈一直没接通的电话之后;没多久,我手机响了起来,我以为是妈妈给我回电话了,但原来不是,他是我高中时密友中的一个,他是那个我和妹妹去广州购物热情接待我们并又向老板请假陪我们、怕我和妹妹玩累了马上可以回房睡,提前帮我们订房间打点好一切的人。他打给我是为什么?还有什么会比高考来的重要?在当时,比起高考什么都会微不足道了;我接通了他的电话之后,他傻傻地问了我一句吃早餐了没,说帮我买好了就在途中,快到考场了。当时的我没心搭理他的话,只跟他说我现在的情况,告诉他我忘记带准考证了,他当时听了,也吃惊;奇怪的就是他连考虑都没考虑就轻而易举地说出了帮我回我家拿,那时我很感动,听了他的话。但离进入试室还剩二十分了。我唯有不让他去,但他执意要去,说他反正是在途中;说完这句他挂了。这时,我妈妈的电话来了,说帮我带准考证出来了,并且已经在考试场的楼下等我了,要我去取。

从妈妈手里取得准考证后,得知妈妈今天准备去买菜时,见我的准考证就放在大厅的桌面上,所以就帮我拿过来了;原来我打电话给妈妈时一直没接通,那是因为她正赶着给我送准考证的途中!

这时,我便顺利地进入了考场考试,但我的那位同学就是为了帮我回家取准考证而耽误了他进入考场的时间,因为考场有个规定,迟到了十五分钟不能进入考场的;他迟到了,他迟了25分钟,就在我从妈妈手里取得准考证时,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的那位傻同学告诉他我妈帮我拿准考证过来了。当时,他已经到我家了;等他赶到考场时已经来不及进试室了;结果第一科没能考。这件事,我一直深刻地记在内心深处。当现在提及此事,我不仅仅会表露出难过,还更多的是深刻和感动。

《匆匆那年》,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匆匆》,但它留给我们的回忆相信大多都是美好又难忘和感动并深刻吧!快来回忆一下你们的《匆匆那年》,因为它总有着精彩的事和难忘的人。

成语轻而易举: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意指重量轻而容易举起。形容非常轻松,毫不费力。语出宋·朱熹《诗集传·卷一八·大雅·烝民》。[源]宋·朱熹《诗集传·卷一八·大雅·烝民》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我於是谋度其能举之者,则惟仲山甫而已,是以心诚爱之,而恨其不能有以助之。盖爱之也,秉彝好德之性也,而不能助者,能举与否,在彼而已,固无待於人之助,而亦非人之所能助也。至於王职有阙失,亦惟仲山甫独能补之。盖惟大人然後能格君心之非,未有不能自举其德,而能补君之阙者也。[典故]“轻而易举”意谓重量很轻,可以非常容易地举起来。其实早在汉代王充《论衡·状留》中即有“枯而轻者易举”这样的句子,但“轻而易举”一语则要到宋代,方见於大儒朱熹《诗集传·卷一八·大雅·烝民》。〈烝民〉一诗据载为尹吉甫所作,内容为称扬仲山甫的美德。仲山甫是西周宣王时的大臣,德行很高,〈烝民〉诗中描述他“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也就是说他的性格刚正不阿,行事极有原则,软硬都不吃,只以正道为依规,不会去欺悔弱势,也不会畏惧强权。诗中接着又说:“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輶”是轻的意思,“鲜”则是少的意思,朱子解释此段诗义说:“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我於是谋度其能举之者,则惟仲山甫而已。”意思是:人们多以为行有德之事是很容易的,但却很少有人真的能身体力行。我想了想,恐怕真只有仲山甫确实做到吧!朱熹话中的“轻而易举”,即用来形容非常轻松,毫不费力。

成语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如:《谷梁传·隐公七年》:“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又如: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