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读后感精选作文8篇1100字

文章包括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1138字)、总有一种爱让心灵震撼—读《男孩的最后8个愿望》有感(1062字)、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121字)、《震动》读后感(1091字)、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1063字)、对孩子说人话读后感(1062字)、叹《红楼梦》(1093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1082字)等1100字左右的初一读后感精选作文8篇,供您参阅。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_1100字

她坐在“跳动的洁白之路”上的马车里,看着“闪烁的小湖”的水面上闪烁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盼望着一个温暖的家,盼望着新的生活。她在卧室里祈祷和感谢上帝,感谢上帝能让她有个温暖美丽的家,希望自己永远留在这里。她和朋友一起上学,穿过“白桦小道”和“紫罗兰峡谷”,心中有无限的幻想和期望……她就是《绿山墙的安妮》中那个女孩——安妮·雪莉。

住在绿山墙的马修和马瑞拉两兄妹想收养一个孤儿院的男孩,孤儿院却送来了安妮,这对善良的兄妹最后决定收养安妮。她在绿山墙成长,交了许多朋友,认识了许多亲切的邻居。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奎因学院,拿到艾弗里奖学金,将要上大学,却为照顾生病的马瑞拉而留在绿山墙,当一名教师承担养家的责任。

安妮没有父母,是一个孤儿,十一岁时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但安妮仍然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乐观,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为自己有一个家而欢喜,对周围的一切心存感激。如果我和安妮是一样的处境,应该不会有她那么乐观积极的心态,会自卑,会羡慕别人,抱怨上天不公。受到别的孩子的嘲笑,会抬不起头。

安妮得到家后,并没有过着放纵娇气的生活。她在来到绿山墙之前,已经十分能干、独立了。她以前照顾过许多小孩,干过很多活,生活的环境也十分不好。但她并没有灰心丧气,她仍然喜爱生活,喜欢幻想。来到绿山墙后,她没有被娇惯,还帮助家里做饭、做点心、织布……

对比自己,我感到惭愧,生活无忧,家庭幸福,可时不时地总会矫情地“为赋新词强说愁”。和同学口角,会生气;看到不公,会抱怨;遭遇失败,会气馁……可是安妮“告诉”我,快乐是自己给自己的,幸福是因自己的心而生。是啊,经常看新闻说上有些我们觉得很不幸的人,而这些人自己却微笑面对生活,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安妮有理想。她一直把吉鲁伯特当作学习上的对手。起初是为了报复,到后来更多的是为了理想和抱负,她在班里的学习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安妮听到可以参加奎因学校的应考班后,发愤图强,在几何上拼命努力。上了奎因学校后,她学习的是两年制的课程,依然名列前茅。她的目标是艾弗里奖,于是十分努力地学习,并如愿地拿到艾弗里奖学金。

我也有目标,可我是怎么对待的?体育一直是我的弱项,我自己也知道只要坚持锻炼就能提高。可是我总是热的时候怕热,冷的时候怕冷,运动一下就叫苦叫累。最简单的跳绳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就是我的体育期末没有优秀。安妮有目标,为了目标而发奋图强,丝毫不嫌累。而我有运动器材、运动的合适场地,却不知努力。她能努力,我又怎么不能呢?

在我难过和生气的时候,安妮让我发现生活中更多是美好。在我懒惰而又想实现理想的时候,安妮让我明白努力是实现理想重要的一步。在我埋怨的时候,安妮告诉我,感激会让我更加幸福。

成语名列前茅:名列前茅[míng liè qián máo],意指茅,通“旄”。旄,旄牛。前茅,古代行军打仗时,前行的兵士所拿的竿顶用旄牛尾装饰的指挥旗帜。一说茅即茅草,春秋时代楚国行军,有人拿着茅草当旗帜走在军队前面,或担任斥候。“名列前茅”,指其名列於队伍前面。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後用“名列前茅”比喻成绩优异,名次排在前面。[源]《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及於郑而剿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後。”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楚军讨郑,怒其贰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荆尸而举,商、农、工、贾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蒍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後劲,百官象物而动 ,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其君之举也,内姓选於亲,外姓选於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兼弱也。〈汋〉曰:『於铄王师,遵养时晦。』耆昧也。〈武〉曰:『无竞惟烈。』抚弱耆昧以务烈所,可也。”彘子曰:“不可。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而不从,不可谓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且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命有军师,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为也。”以中军佐济。[典故]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春秋时代,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援郑,但晋军抵达前郑国就已投降,晋军统帅荀林父於是打算班师回朝。上军主将士会支持荀林父的决定,因为他认为现在的楚国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章、礼仪都具备周全,根本无法与之为敌。在分析到楚国军力时,他曾说道:“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後劲。”意思是:楚国军队纪律严明,行军之时,右军紧随在主将车辕旁备战,左军负责割草以备休息用,前军的哨兵侦察敌情极为慎重,中军依情报制定谋略,後军则十分精良,整个部队实力雄厚,难与抗衡。士会话中的“前茅”,指的便是行军时置於最前方,负责侦察敌情的哨兵。古代作战时,前锋部队是以旄旌或茅草作为识别标志,一旦侦察到敌方位置,就举之而告知後方军队加强戒备,故以“前茅”称此负责侦察的前军。後来“前茅”引申有排名在前的意思,而“名列前茅”则可用来比喻成绩优异,名次排在前面。

成语遵养时晦: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如:《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又如:段祺瑞经了此险,越发杜门谢客,遵养时晦,连几个围棋好友,也不甚往来了。——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

总有一种爱让心灵震撼—读《男孩的最后8个愿望》有感_1100字

每个人都有愿望,如果愿望实现了,那它将成为你生命中最闪亮的明珠。我不知道别人是否感动,但我却被有着愿望的男孩感动着,直透心灵……故事的主人翁萨姆,11岁,患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萨姆在生命最后的四个月里,写了一本书,描述他这四个月里的生活经历和想法,还包括最后的八个愿望:他想弄清UFO是什么,还想弄明白灵魂是否存在,想坐一次飞艇,还想飞上太空看地球,想打破一项世界纪录,还想逆着步行电梯的方向跑一次,想看一次大人不让看的恐怖片,还想体验一下恋爱的感觉。这八个愿望对于平常人来说,有些是不能实现的,何况萨姆还是个白血病患者。但是在父母和好朋友菲利克斯竭尽全力的帮助下,萨姆的愿望,最终一一实现了。这个故事名叫《男孩的最后8个愿望》,是我在暑假里看的一本书。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1岁,伴随萨姆的应该是阳光、草坪和那天真无邪的笑声,但无情的病魔却一点点的吞噬他稚嫩的生命,使他不得不承受着连成人都难以忍受的痛苦。“白血病,一个让人谈病色变的疾病;十一岁的孩子,花一样的年龄。”这两个概念不停地在我脑海翻滚、碰撞,萨姆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生活?他的心里到底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我无法想象!不禁再次翻开书,感同身受着萨姆患病的痛楚,深深体会着他们一家徘徊在几尽绝望的边缘。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坚韧的。小萨姆非常懂事,他用他的坚强、勇敢,抵抗着病魔;他用他的积极、乐观,让家人不再痛心无奈。他并没有为死亡而感到不安,虽然他也曾经幻想,有一天会有一种药能治好白血病,之后再没有人因为白血病而死去。但是当他的好朋友菲利克斯被癌症夺去了生命,萨姆还是感到了一点点害怕,当然,这个世界有谁不怕死亡呢?面对这一切,萨姆却始终坚持他的梦想……看到这里,我明白了,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的,而是现在握在自己手中的幸福。萨姆做到了,而且超乎常人做到了,他用8个愿望,实现了他最后的梦想。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长大就要去死去,爱让我体味完美的人生。是的,小萨姆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理解,来自于他的朋友、家长,以及社会给予的爱。他在最后的时间里,老师和病友爱他,陪他在这四个月里体味学习、思考的乐趣;医生和护士爱他,告诉他真实病情,缓解他及家人的焦虑;飞艇协会的爱心人士爱他,帮他实现坐飞艇的愿望;他的家人爱他,始终伴随他左右,直到死去。有人说,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天使的翅膀,可以飞在爱的天空里,那么,就用我们的天使之翼,感受爱、散播爱,让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爱的暖流、爱的气息,让爱感动自己、感动心灵……

成语竭尽全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如:《宋书·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又如:竭尽全力地去反对第一个可能性,争取第二个可能性,反对第一个前途,争取第二个前途。——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成语主人翁:当家作主的人。如:邓小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我们热诚地希望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37章:“因此,很多人对煤矿没什么主人翁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_1100字

让白鸽永远飞翔在蓝天

当我站在客厅的落地窗前远眺着小城的万家灯火,当我凝望着街道上五光十色的车水马龙,当我欣然看着楼下公园里大爷大妈们神采奕奕地跳着广场舞,当我慢慢合上习爷爷读过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的时候,我心潮澎湃,仿佛内心有千言万语。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在这本书中描写了1812年俄法战争的全过程,以当时四大贵族家庭的活动为线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间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各阶层的现实生活,抨击了那些谈吐优雅,但漠视祖国命运的贵族,歌颂了青年一代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期间,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还是扭转乾坤的“鲍罗金诺”会战,以及莫斯科的大火,拿破仑的溃败,作者托尔斯泰用他的笔都一一作了生动详实的描写,令人读来宛如身临其境。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又何尝不是用千千万万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从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到八年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虽然我们这群00后的孩子从未经历,但是当我们从新闻联播、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战争的残酷性已经足矣让我们感慨万千。就在当代,当我还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在课堂里安心专注地聆听着老师的教导时,在遥远的叙利亚的人们却在饱受着战争带来的痛苦,有多少人死在战争的魔爪之下?从2011年3月15日到2015年6月8日的1547天里,叙利亚战争就已确认造成230618人死亡。听到这样的数据,我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了战争残酷的画面:战场上泥沙飞溅,炮声、火光不断,战场上有给火枪上膛和大炮上膛的声音,也有被炮弹、子弹打中,受伤战士的惨叫声,还有双方交战的厮杀声。战场上,有的战士失去了臂膀,手臂流血不止,血肉模糊,有的战士被炮火炸断了双腿,鲜血喷射,不久就因失血过多死去了……城市里大街小巷高楼坍塌,废墟遍地,人们四处奔逃,妇女们惊慌失措的叫声、孩子们绝望的哭泣声,老人们悲痛的的哀嚎声,弥漫着整个城市。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亲;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有多少父母失去了儿子……我们的国家也是经历了这样残酷的战争才得以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繁荣!

“咕,咕……”一只白鸽停在我身后楼梯旁的花窗上,我转身看着屋内温馨的黄色灯光撒满整个家,茶几上摆放着精美的茶具、鲜嫩的果品、香甜的糕点,妈妈正在书桌前静静地写着书法,爸爸正在沙发上陪着外公外婆看着电视里正在播放《厉害了!我的国!》,当一幕幕壮观恢弘的大规模航拍镜头从眼前掠过,祖国的壮美山河、卓越成就所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扑面而来。我自豪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伟大的新时代,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希望战争永远消失,和平的白鸽永远停留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成语大街小巷: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如: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朗,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又如:吃了早饭,摇个串玲上行走去了,大街小巷乱走一气。——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成语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如: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又如: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震动》读后感_1100字

寒假里我读完了《震动》这本书,六个主人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强与勇敢。正是这样一个故事,打动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懂得了更多的爱。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在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下午,突然发生了大地震。宋佳玲、钟雷、黄春荣、顾芳芳、俞前进和元帅六个少男少女被困在大山里面,在没有水和粮食的情况下,还有两个人受伤,山上的落石滚下,黄春荣的双腿被砸中,生命垂危。顾芳芳腰部受伤,寸步难行。为了生存,其他的同伴四处寻找食物和水,可是这荒山野岭,是很难找到食物的。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半瓶矿泉水,面对水,面对生命的希望,他们每个人的眼里都散发出了渴望。可是,他们想到了同伴——那两个受伤的同伴,水给了两个受伤的孩子生存的希望!此后,大家每天都吃树叶度日,每当他们看到天上有直升机时,微弱的呼救声总会被高空淹没。可是,水没了、周围的树叶也快吃光了!无奈之下,大家只好派出一名勇敢的男孩,余前进,去镇上寻求救援。男孩翻山越岭,不小心坠下悬崖,慌乱中抓住了一根树枝,却不料被毒蛇咬伤,毒液迅速侵袭了他的身体,顾不上太多了,勇敢的男孩咬下了受伤的手指,十指连心啊,他感到一阵眩晕,还是坠了下去……正当他陷入绝境的时候一阵巨痛,使昏迷中的俞前进醒来,他坚持着赶到镇上,找到了救援队,孩子们获救了……

当我读到俞前进自告奋勇去找救兵时,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泪。唯一一条通往镇上的路已经被山石掩埋了,他只能翻越高山去寻找生路。此时的他已经十分疲劳了,但为了六个人的生命他勇敢地上路了,我被他的勇气深深的震撼了。在前进的过程中,他的中指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他不惜咬掉手指来保住生命,这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面对一瓶救命的矿泉水,他们没有自己独食;面对两个受伤的、寸步难行的,生命垂危的同伴,他们完全可以丢下伙伴不管,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派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同伴……

友谊,是一种爱的表达,人世间最平凡的情感。王巨成的《震动》不仅仅是一本描写地震后的小说,它让人感动、它抚慰心灵,文中的小伙伴们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一曲爱的歌唱。

求生,这两个字很平凡。可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可是,哪个人会傻到连自己的生命都放弃呢?是,是有。生活中经常有这些事件,比如:有些学生压力太大想不开,有些大人也是因为压力太大选择了结束生命。其实,只有在徘徊在生死边缘时,才会感到生命的可贵,地震中。有多少因为求生的欲望而活着的人?有多少在非典瘟疫中努力想活着的人?其实,坚强和求生是连接的。只有坚强,才会求生。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如何在灾难中生存,我一定会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

成语十指连心: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十指连心,可怜昏死在地。”又如: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明·汤显祖《南柯记·情尽》)

成语自告奋勇: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又如:好心的渔户自告奋勇,选拔了五十多名上等青年猎手,披弓带箭前去寻找。——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六

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_1100字

《稻草人》是叶圣陶先生1922年6月7日完成的一篇童话,刊登在1923年5卷1期的《儿童世界》上,而后作者把1921年至1922年上半年创作的23篇童话结集出版,名为《稻草人》。叶圣陶说:“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较《隔膜》为切。”可见作者对这篇童话的珍爱。郑振铎在为《稻草人》作序时认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鲁迅的《〈表〉译者的话》中也说:“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稻草人》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开山之作的位置得以确立,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事隔近百年,我们再来看童话《稻草人》讲了怎样的故事。童话开篇以抒情的笔调写了田野里的一个稻草人,想着可怜的老妇人曾经死了丈夫和儿子,几乎哭瞎了眼睛,庄稼又连年受灾。今年的稻子却长得非常茂盛,将要有一个好收成,于是替老妇人高兴起来。突然,一只蛾子在稻叶上产卵,稻草人心如刀割,拼命地摇着扇子,想赶走小蛾子,告诉老妇人,但是,他既没有办法赶走小蛾子,也没有办法让老妇人知道。“他的身体本来很瘦弱,现在怀着愁闷,更显得憔悴了,连站直的劲儿也不再有,只是斜着肩,弯着腰,好像害了病似的。”等到看见大量的蛾子咀嚼得稻子只剩下光杆时,无能为力的稻草人在冷风中哭泣。稻草人又在夜里发现一个渔妇在河边用鱼罾捞鱼,她生病的孩子在船舱里不停地喊着渴,渔妇一次次把罾绳拽上都是空的,孩子大哭起来……过了好久好久,渔妇终于捞上一条鲫鱼,把鱼养在木桶里,盛鱼的木桶恰好在稻草人脚下,鲫鱼祈求稻草人救他,把他放回到河里,稻草人可怜鲫鱼、可怜妇人、可怜那个生病的孩子,稻草人心里悲痛极了,一面叹气一面哭泣。忽然,稻草人发现一个妇人因不想被赌博的丈夫卖掉,要投河自尽,稻草人想叫醒那个沉睡的渔妇去救那个妇女,但他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稻草人感觉自己正在犯罪,“这真是比死还难受的痛苦哇!”稻草人期盼着天亮。第二天早上,农民发现河里的死尸,人们都跑来看热闹,木桶里的鲫鱼已经死了,生病的孩子脸更清瘦了,咳嗽更厉害了。赶来看热闹的老农妇看见自己的稻田都变成了光杆,捶胸顿足地大哭起来,这时,稻草人也倒在了田地中间。

这篇童话写了一个没有爱、没有互助、没有希望的漆黑而寒冷的夜的故事,即使太阳出来了,人们来到河岸看热闹,对捞上来的死尸也没有一点同情,人情冷漠,人心隔绝,社会的黑暗,统治者的剥削,天灾和人祸,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作者越是细腻地描写稻草人痛苦致死的心路历程,越让人感觉到世间的悲哀和无望。

成语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如: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又如:又李听说,心如刀割,顾不得任公在坐,竟是放声大哭。——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一回

成语无能为力: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又如:使兵饷顿竭,忠臣流涕顿足而叹,无能为力,惟有一死以报国,不亦大可哀乎?——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史阁部书》

对孩子说人话读后感_1100字

我在第21期《读者》杂志上读了这篇文章《对孩子说人话》:讲的是一位家长为让孩子见见世面,在暑假里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国外一位朋友家,请朋友照顾一个月。当儿子来到国外,这位朋友告诉孩子: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但我告诉你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的,你爸爸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起床后自己做早餐,自己洗衣服,还有这边有张地图,你想出去,自己看清地图自己去,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希望你来不要给我增添麻烦。当时孩子心中触动很大,因为在家里他的一切一直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是啊,这位朋友说的错,他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是个13岁的孩子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情了。因此一个月,他回国后,他的家人发现,这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了,他回管理自己的一切。他的父母对国外的朋友佩服的五体投地,问他: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的孩子一个月时间长大了。朋友告诉他,我没做什么,我只是“对孩子说了人话”

“对孩子说人话”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啊!一句话改变一个孩子,一个月让一个孩子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这就使我想到我们现在的孩子,个个是家中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唯恐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亏待了孩子。宁愿自己自己苦一点,累一点,总是无节制地满足孩子。但孩子还是不争气,不体贴,不刻苦……这就叫栽什么树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如果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像这位国外的朋友一样,把孩子当成人一样与他们对话,孩子就会懂许多道理。对孩子要说人话!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人,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不是小猫小狗,光需要宠爱是不够的。他们是人!

对孩子说人话,意思就是对孩子说大人的话,让孩子在父母或长辈对自己说的话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作者“吴霜”在遇到一个8岁的小男孩时,对他说了影响他一生的话,让他明白了做该做的事,不能收取不当回报。文中的小男孩要进行架子鼓考级,母亲答应:考取七级给他买一只苹果手机。但考七级完全是学习的责任,要什么奖励呢?父母挣钱容易么?他跟妈妈要这要那,你给妈妈什么了?我们也不能过于依靠父母,要学会体谅。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勤俭节约,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而不是向父母乱提要求!

所以我读了这篇文章,内心澎湃如大海,对照反观自己以前的行为,汗颜哪!它使我明白了做人处事的道理。我想,天下父母都该对孩子以恰如其分的尊重和责任,不溺爱不护短!让他们经历风雨,笑对人生!

成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又如:人们看不起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成语对不起:表示抱歉的客套话。如:曾朴《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为自己而死,自己实在对不起雯青,人非木石,岂能漠然!”又如:对不起,我关上窗子,你不反对吧?。

叹《红楼梦》_1100字

因为有了你

风寂寞地驶过。

因为有了你,寂寞的风更寂寞。枯瘦的竹半掩着已失去奇香的帘幕。

我站在你灵魂深处,轻轻拨开沉寂的珠帘,静静注视残留着余烬的纸灰,悲叹你——《红楼梦》。

数不清你千古风流,道不尽你万年常青——《红楼梦》。

五千年前的亘古文化幽幽飘来残花如梦的歌,渗透着爱恨交织的缠绵悱恻,我泪眼迷蒙。

一曲红楼,一曲叹。沉淀在中华文化最深处的完美艺术。沉寂在冷酷末梢催人泪下的怅惘悲歌。

时间交替,往事如风皆是梦,惟有你《红楼梦》——怅远在金陵殿上的悲叹,在抒情的长河中超越历史,流芳万年。

红楼,一曲叹。

我思潮万千。

走过历史的车轮辗轧留下的印迹,回到那悲哀的时代,我直视大观园深处。

几丛翠竹无法遮掩的清香,隐约看到帘幕里那位娇柔善感的女子,抚琴悲秋,痴泪感情。

潇湘馆,缠绵情。

黛玉轻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若娇花照水,似弱柳扶风。回眸浅笑,胜素妆西子,娇巧风流。

因为有了你——黛玉,《红楼梦》才知何为爱,何为恨,何为情。

“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若非你潇湘妃子,谁还有如此诗情?“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若非你潇湘妃子,谁还有如此画意?因为你,我才懂得什么是诗意,什么是画意。

尾追你的香袖,暂别在古屏内的你,轻临坡脚,侧耳聆听。

痴曲、痴情、痴语。

残花在空中飘零,零零落落,星星点点。落在泥土里,是你娇柔的手下还残余着清香的幽思,伴着泪与最后一抹绯红深深埋葬在土里,与你绵延的泪水一起,不再留恋一切真真假假,是是非非。

轻伫花冢前的你,粉纱轻舞;暗香盈袖的你,泪痕还在脸庞残留。你,为情痴语,爱恨交织,千言万语只用泪来道尽。我泪湿衣襟。因为你,我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恨。

而你,终究含恨离去。大雪纷纷,半丛竹已不见踪迹。我凝望你消瘦的脸庞,眼眶处是最后一缕泪痕的标记。你,阆苑仙葩,在孤寂中含恨归天,只留下无尽的阴冷悲愁与残留着余烬的诗稿直到化为灰烬。

枉凝眉,叹香魂,叹《红楼梦》。

因为有了你——黛玉,我懂得《红楼梦》灵魂何在;因为有了你——《红楼梦》,我懂得了真正的悲哀与不幸;因为有了你,我懂得明天更美好。

明天,我相信泪只会成为过程,明天将会更美好!

评语:这篇文章可谓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心声的聆听与解悟。作者对林黛玉情有独钟,通过对林黛玉一颦一笑,一诗一吟深情地凝眸沉思,关照出林黛玉特有的凄美形象。作者的心灵与黛玉的心灵沟通无隙,可以说是同悲同泪,同哭同笑。有如此文字趣味,小小年纪,实属难得。

成语缠绵悱恻:悱恻:悲苦的样子。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如:晋·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又如:他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缠绵悱恻的忠臣。——朱自清《经典常谈·辞赋》

成语催人泪下: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如:王朔《过把瘾就死》:“电影里的相声和幽默小品不能使我们解颐一笑,甚至绝对催人泪下的悲剧我们从头看到尾也始终无动于衷。”又如:这本催人泪下的小说,我至少读了三遍。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_1100字

白落梅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带我走进民国才女——张爱玲。对于张爱玲,悲是生活的主色调,但我还是喜欢张爱玲,喜欢她年少时的孤芳自赏,喜欢她遭遇爱情后的痴心不悔,亦喜欢她人生迟暮的离群索居。在阅读时,只觉得她是忧伤的双生花,是一个我难以企及的前世。

少年张爱玲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祖父张佩纶,祖母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父亲张廷重,母亲黄素琼,亦是名门千金。但张爱玲出生时,祖上的荣光逐渐暗淡,一去不复返。雕梁画栋,宝马香车,妻妾成群,这些只能留在这个小女孩惊鸿一瞥的儿时记忆里。没落的封建大家族里,她的早慧使她在小小的年纪便有练达的文笔与成熟的思想,更使人吃惊的是,她文字流露出的沧桑感,如沉暮之音。少年时的父亲的遗少形象与受“五四新风”影响的母亲在争吵后,只留下母亲默默离国远游,父亲枯坐在烟榻上一声不吭的画面。这样的家庭,给张爱玲后来的性格埋下了巨大的伏笔。“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的悲伤时细碎的,却又是绵长的。

成名张爱玲

离家的张爱玲,最终选定走文学路,不仅是因为她的天才梦,也是她在尘世赖以生存的方式。这个一夜成名的女子是灵性的,她的文字似乎通晓世事,实则她的经历却很薄浅。她的才情是与生俱来的,她不想成为传奇,可是她本身就已是传奇。但可怜的是张爱玲嫁了胡兰成,就像林黛玉嫁了贾宝玉。原本欢天喜地的以为找到了那心心相印的知己爱人,谁知这感情不过是现实生活里的镜花水月,经不起一点点风吹草动。原本以为他是可以给她依靠的小小角落,在离乱里唯一有些平安温暖的落脚处,谁知风雨袭来时,反倒是他把她推出去为自己遮风挡雨。他只能和她风花雪月,不能同舟共济。她的愿望原本只是和他平淡长久地相濡以沫,如同世间几万年痴心平凡的女子。然而不能,一再地退让忍耐都不能实现这小小愿望,那个她倾心所选的男子,根本担当不起她哪怕卑微的愿望和真挚的感情。于是她只得猝然地放手,决绝地离开,孤单地承受他带给她的多桀命运。

老年张爱玲

张爱玲的晚年生活是离群索居的,她要做的就是彻底的丢下身外之物。她似乎什么都可以丢下,感情、名利、世事,唯独不肯丢弃的是她的文字。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为了躲避世事纷繁,过得实在太辛苦了。她本该过上风轻云淡的日子,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一杯茶,几本书,三五知己偶聚。无关风月,只淡淡地讲述一些过往的风云旧事。可是她没有,她选择遗忘所有的人,也期待被人遗忘。

世间曾有张爱玲,世间唯有张爱玲。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有着旷世奇才的女子,这个留有众多美文的灵魂。

成语风吹草动: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如:《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吐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又如:万一后边有些风吹草动,被人发觉,不要说道无颜面见令尊,传将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成?——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

成语相濡以沫: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 mò],意指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後用“相濡以沫”比喻同处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源]《庄子·大宗师》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天运》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典故]“相濡以沫”出自於《庄子·大宗师》。庄子说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并非刻意能追求的。我们往往以为和人亲密相处、苦难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里知道那就像离了水来到陆地的鱼儿一样,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来润湿对方,虽然好像很亲密,却怎麽样也不如当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认识时的快乐。“相濡以沫”从原文摘出,比喻同处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