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读后感8篇400字

文章含读《母亲》有感、母亲的目光读后感(383字)、读我的母亲有感(386字)、读《住在母亲的掌心》有感(393字)、母亲的手读后感(393字)、母亲读后感(393字)、母亲的眼睛读后感(397字)、母亲的呼唤读后感(400字)等4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8篇,供您参阅。

母亲的目光读后感_383字

星期天的下午,我在昌华教育培训学校的“阅读与写作”课上读了三篇文章。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母亲的目光》。文章主要讲作者回忆童年时的一次午睡中,母亲默默地看着他,他十分不耐烦,让母亲很尴尬。而他长大成人后,母亲却因病去世了。这时,作者才懂得母亲那深切的目光所包含的爱意以及对以前不理解母亲的行为懊悔和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当我读到“我幡然醒悟,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这段话时,我突然明白,对于一位母亲来说,看着自己的孩子安稳平静的睡颜,是一种满足,是一种或许对我们来说很微小,但对于母亲来说是很重要的欣慰与幸福。

时间一去不复返,有些事情不能重来,对于母亲,我们要照顾她,关心她,理解她。她对儿女们所作的一切都是无私而伟大的爱!我们应该珍惜。不要等到父母大人已去的时候再去反省,那就太迟了。

成语一去不复返:一去就不再回来了。如:《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诗

读我的母亲有感_386字

我读老舍的我的母亲感受很多,老舍为我们塑造了意味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在老舍的文中,这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这更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她的母亲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要用单薄的身体保护自己的孩子。在老舍眼里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是她把性格传给老舍的。母亲很坚强,遇到困难都是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当老舍入学时,母亲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然而,当老舍再次想起他地母亲时永远是歉疚的,永远是恐惧的。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平静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溉的”。当再次回忆起母亲,老舍只能以“心痛!心痛”结尾,无言以对。我看完这篇文章后,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非常宽容,每当我犯错误时,母亲都会鼓励我改正错误。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孝顺,要让自己的父母过上好日子。

成语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如: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又如:他想起母亲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现在她将不再看见他的儿子了。——茅盾《一个女性》

成语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如:《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又如:夜间絮絮叨叨,你问我答,凡街坊秽亵之谈,无所不至。——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读《住在母亲的掌心》有感_393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心”孝顺母亲更是全人类应该做的,母亲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不求回报,只求我们能快乐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孝顺父母,体谅父母,为父母做点事分担家务。

文中“我”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而只有母亲知道。几十年前的那一个寻常的的日子,对其他人并没什么,而对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母亲的爱溶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一次次牵手,一次次亲切的问候!更体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爱!

母亲的爱又是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是天底下最纯洁的爱,使用语言也无法描绘的。

同学们,在母亲赋予你的同时,你也是理解母亲,母亲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无条件无索取的付出和奉献,同学!们还小,不能报答母亲对我们的好,我门业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成才,从而报答母亲的深恩我更不能与母亲争吵,不理解父母,更不能让母亲伤心哭泣!!!

大家千万不能忘记父母恩,要紧紧的握着他们的手,慢慢的陪他们一直走下去!

成语惊天动地: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意指形容声音很大。语本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後用“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惊人。[源]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引)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虯,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後道游;孙叔奉辔,卫公骖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獠者,江河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隐天动地,先後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另可参考: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据《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引)[典故]“惊天动地”原作“隐天动地”。汉朝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他的赋,词藻瑰丽,气韵排宕,为汉赋辞宗,影响当代及後世甚钜。司马相如以〈子虚赋〉得到武帝的赏识。在见到武帝之後,他又写了一篇〈天子游猎赋〉,也就是〈上林赋〉,献给武帝,文中藉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个假想人物的对话,大肆铺陈汉朝“上林苑”的壮丽,以及天子游猎的盛况,文章最後对天子贪恋游猎,荒废政务,提出讽谏。典源所收的内容节录自〈天子游猎赋〉,大意是说:秋冬交会时节,皇上乘坐华丽的车子,率领官员、随从出外校猎。他命令随身护卫他的侍卫击鼓,让猎人出击,以江河作为围挡野兽的栅栏,大山当作是了望楼,一时间车马奔驰,像忽然响起的雷声,声音很大,足以遮天动地。猎人分散四处,各自追逐自己中意的猎物,沿着山陵,顺着沼泽行进,人数多到像天上密布的云、倾注的大雨。後来“惊天动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声势惊人。

成语乌有先生:虚拟的人名或事物。如: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又如: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

母亲的手读后感_393字

读完《母亲的手》,我最想对我的学生说的一番话是: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对你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包括你们的父母。你们穿在身上的衣服,吃在嘴里的美食,以及你们正在享受着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们的父母早起晚睡、劳神费力挣来的。你们要懂得感恩和回报!他们现在这样无怨无悔无欲无求地付出,是希望你们将来能优裕而幸福地生活。如果我们现在不刻苦,不努力,不掌握知识学好本领,那么,将来我们拿什么去赡养你的父母,供养你的家庭,抚养你的孩子?虽然每一对父母为孩子付出都不求回报,但是,作为子女,我们不能因为父母不求回报就不去回报。因为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能思考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是人,就得履行义务。

因此,我衷心地奉劝那些调皮贪玩管不住自己的同学,那些懵懂无知尚未醒悟的同学,那些麻木不仁不思感恩的同学,你们醒醒吧。就算是为了你的父母,你也要拼一把,搏一回!拼将你的青春热血,搏得你的精彩人生!

成语天经地义:天经地义[tiān jīng dì yì],意指天地间原本如此而不容改变的道理。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源]《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夏,会于黄父,谋王室也。赵简子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将纳王。”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典故]根据《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五年的夏天,叔诣和晋国赵鞅、宋国乐大心、卫国北宫喜、郑国游吉等在黄父会盟,商讨安定王室的事情。赵鞅令诸侯的大夫们给周天子输送粮食,准备好戍守的将士,并说:“明年将要送天子回王城。”子太叔游吉进见赵鞅,赵鞅问他揖让进退的礼节。子太叔回答:“这是仪,不是礼。”赵鞅再问:“那什麽叫做礼呢?”子太叔回答说:“我曾听先大夫子产说过:『礼,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人民的行事依据。』天地的规范准则,人民就加以效法。”後来“天经地义”这句成语,就从《左传》文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演变而出,指天地间原本如此而不容改变的道理。

成语麻木不仁: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意指麻痹,没有知觉。语本《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二·痹论》。後用“麻木不仁”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源]《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二·痹论》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歧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典故]《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内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并为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在《黄帝内经素问》的〈痹论〉中记载痹症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意思是说:“痹症”,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後,气血运行失常,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麻木等的一种疾患。一般分成风寒湿痹和热痹。风痹常导致关节疼痛;湿痹不只关节疼痛,严重的还会麻木失去知觉;热痹会导致关节疼痛灼热红肿。所以“麻木不仁”本是种失去知觉的病状,後来演变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母亲读后感_393字

在这暑假里,我买了一本书——《母亲》。它是俄国文坛上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的作家——高尔基,他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代表。

这本书里面讲述了一个叫尼洛夫娜在儿子巴维尔的影响和感召下,尼洛夫娜由一个逆来顺受、胆小怕事的下层妇女逐步成长为一名信念坚定、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母亲的成长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还克服了自身胆怯、懦弱以及宗教偏见等弱点,在不断深入的斗争中升华提高。

此外,这本书还着力刻画了以巴维尔为代表革命工人的形象,以雷宾为代表农民的形象,一级乙尼古拉等为代表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真实的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生活场景,是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尊基之作。列宁还沉赞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尼洛夫娜反应了俄国一个普通工人逐步成为一名信念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动人故事。

最后让一个崇高慈祥的母亲形象完全展现在我们眼前。

成语胆小怕事: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如:巴金《谈<寒夜>》:“他后来竟然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务员。”又如:他一向都是胆小怕事。

成语现实主义: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如: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金俊山抱着现实主义态度说。”

母亲的眼睛读后感_397字

《母亲的眼睛》说的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他为了儿子,宁愿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听到医生说现在她的眼睛是关键时,她坚决反对治疗;当别人将他送入医院,她又逃了出来……她买一分每一秒都在为她的儿子担心,夜里还会突然惊醒!她是个伟大的母亲,这个伟大的母亲还有一份伟大的母亲,无不让人感动!母亲严重透支着体力和健康,吝啬地对待每一分钱,因为她知道,省下一分钱,儿子离手术台就越来越近了!但是她自己现在已经接近全盲!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我的母亲乃至全天下所有的母亲。我的母亲虽然并没有做过这么伟大的事,但是她也常常关心我,照顾我。我想全天下的妈妈都这样吧!儿女生病了,母亲们就恨不得将儿女们的病转移到自己身上来;儿女们受了伤,母亲们心里的痛可能比儿女的痛痛10倍!就让我们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吧!让我们为父母做一些家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让他们在外面受累一些,在家里面能够休息一下吧!

成语置之度外:置之度外[zhì zhī dù wài],意指不放在心上,不加理会。语本《东观汉记·卷一·光武帝纪》。[源]《东观汉记·卷一·光武帝纪》六年,春二月,吴汉下朐城。天下悉定,惟独公孙述、隗嚣未平,帝曰:“取此两子置度外。”乃休诸将,置酒赏赐之。另可参考:《後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典故]据《东观汉记·卷一·光武帝纪》载,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虽已匡复汉室,但天下尚未统一,还有许多人据地称王。光武帝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总算大致敉平,只剩四川的公孙述和甘肃的隗嚣两股残余势力。公孙述远在蜀中,不易发动攻势;魏嚣表面上向光武帝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因此,光武帝不急於消灭这两股势力,希望能让苦战多年的将士,好好休养生息一番。於是对将领们说:“现在天下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姑且把消灭魏嚣和公孙述两人的事,置於度外,不加理会吧!”後来“置之度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不放在心上,不加理会。

成语力所能及:力:体力,能力;及:达到。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如:晋·羊佑《诫子书》:“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又如:特别是要用实例、用典型示范去告诉他们组织起来的好处,这种好处是超出单干户力所能及的。——郭小川《十字路口》

母亲的呼唤读后感_400字

无私的母爱,是甜蜜的体验,是快乐的回忆,是亲情和关怀。《母亲的呼唤》这篇文章诠释了了一个道理,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夏天里的树荫,冬天里的棉衣……。

母亲像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母亲像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进的路程;母亲是港湾,在我们感到孤独时,容我们停泊靠岸。母亲的声声呼唤,包含了亲情,包含了关怀。其实能听到母亲的呼唤,正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不是吗?平日有妈妈在身边东叫西叫,带给我们温暖和幸福。可是,假如没有了妈妈的呼唤,我们将会感到孤单和落寞。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动,又十分羞愧。想起平时我对妈妈的呼唤总是无动于衷,甚至不理不睬,只顾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想起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而我总是理所当然的享受。我想我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要如何来回报妈妈对我这种无私的爱。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也经常听到母亲的呼唤,请你马上回答,哪怕只有一句:“妈!我在这里!”

成语无微不至:无微不至[wú wéi bù zhì],意指没有细节不照顾到的,形容做事非常细心周到。靡,无。语本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劄〉。[源]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劄〉(据《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六》引)陛下申遣诏使,促臣随班奏事,面谕丁宁。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局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不惟臣子体国之至情,亦所以避谗远谤,庶几无间可入也。[典故]“无微不至”典源作“靡微不周”。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从小聪明伶俐,十五岁就崭露不凡的才华,後来考中进士,一直在朝廷内担任要职。了翁为官尽忠职守,加上学问渊博,因此声望极高,深受宁宗、理宗两位皇帝的重用。理宗时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时而上书皇帝力陈时弊。理宗相当信任他,时常与他讨论国事,徵询他的意见。如此引起其他大臣的妒忌,合谋排挤他,让他不安於位。於是向皇帝上书说朝中大臣只有魏了翁了解军事,建议他去督视京湖军马,并授予江、淮二府督府之职务。此事引起举朝震惊,众臣认为这项派任不合规定,纷纷上书阻止,还有其他身分符合的大臣争取这项任务。当时边塞有敌军来犯,理宗为此相当烦恼,了翁为了不再增加皇帝的负担,上书请辞这项职务。除了感激皇帝的重用,并说明自己不是推卸责任,对於皇帝交代的事一向尽心尽力,每一个细微处都照顾到。但如今受人排挤,同僚皆不配合,行事困难,建议改由参赞军事来执行这项任务。魏了翁五次请辞都没有获准,只有默然受命,理宗因此而更敬重他,并嘉勉他的辛劳,给他加官进爵。魏了翁的上书中写自己做事“靡微不周”,意思是指没有细节不照顾到的。“靡”就是“无”的意思,後来“无微不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做事非常细心周到。出现“无微不至”的书证如清·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卷四》:“张姬爱儿如己出。姬病,儿侍奉汤药,无微不至。”

成语义不得辞:义:道义;得:得到;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如: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一:“震以王官司徒吏,皆先由州郡之贡,而后升在王廷,策名委质,列为帝臣,选任唯命,义不得辞。”又如: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宋·苏轼《醉白堂记》

母亲读后感_400字

《母亲》显示了工人虽是牺牲品,但也有它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说明了感情是无价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他对于情感的权力,不管是工人,还是革命斗争者,作者还突出描写了这些英雄人物美好崇高的感情世界,母亲对儿子的母爱,巴威尔和沙馨卡的爱情,革命者间的友谊等,写的是那么真挚感人。《母亲》让我深刻地感受了母亲,巴威尔及其其他无产阶级的人物,他们也有自己的英雄形像,同时我也在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在其他作家的眼中工人就是社会的牺牲品?难道工人生来就是当牺牲品的吗?难道工人就没有自己的英雄形象吗?难道工人就应该低人一等吗?不,在革命时期工人也有自己典型性格和环境,他们也是支撑社会的英雄。我脑中又泛起曾经有过的一种想法:革命者没有感情吗?这本书却十分肯定的推掉我这种想法,“它”通过描写革命者美好的情操和无产阶级人性美,深刻揭示了革命者的精神世界,让我不得不承认革命者是有感情的,而且他们的情感世界比平凡人来的丰富、精彩。

成语低人一等:比别人低一级。多指社会地位低下。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这一点使孙少平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又如:来自农村的孩子不要有低人一等的想法。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