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读后感8篇400、500字

本文含读《鲁滨逊漂流》有感、《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440字)、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448字)、鲁滨逊漂流读后感(452字)、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459字)、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462字)等400字、5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8篇,供您参阅。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440字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整个暑假读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很值得让人敬佩。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鲁滨逊不屑守成,坚持自己要去航海的梦想,三番五次地抛开他爸爸给他创造的良好生活出海。但是在航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海难,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开始一无所有,但是他没有悲观,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及防御工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后他和被他救的一些伙伴一起逃出荒岛,在英格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鲁滨逊的毅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活下来,还把那儿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虽然书中主人公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的苦头,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无人荒岛独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后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为再回故乡想方法。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在学习中也最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终理想一定会实现!

成语世外桃源:世外桃源[shì wài táo yuán],意指与世隔绝,开满桃花的安乐土。典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後用“世外桃源”比喻风景优美而人迹罕至的地方。亦用於比喻心目中理想的世界。[源]晋·陶潜〈桃花源记〉(据《陶渊明集·卷六》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病终。後遂无问津 者。[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晋朝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故事叙述在东晋太元年间,武陵县有个渔夫,有一天沿着溪水划船捕渔,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个开满桃花、景色非常优美的地方。渔夫心里觉得十分惊讶,於是便继续向前划。到了溪水尽头,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个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点点光亮,於是渔夫走下船,向那个洞口走去。山洞起初非常狭窄,只能容许一人通过。没多久,他出了洞口,眼界顿时开阔明亮起来,出现了一座村子。村里的人来来往往,每个人的表情看起来都很快乐的样子。村里的人看到渔夫也吓了一跳,因为渔夫的穿着和他们大不相同。於是,许多人围拢过来,问渔夫从那里来,并热情地邀请渔夫到他们的家中作客。在谈话中,渔夫才知道原来他们并不晓得现在已经是晋朝了,他们的祖先在秦朝时为了躲避战乱迁居来此,以後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了。渔夫在桃花源住了几天,想要回自己的家乡。村里的人叮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这里的事情,渔夫承诺後,依着来时的路出去,并且刻意记住到桃花源的路,然後,他在溪边找到自己的船,划回自己的家乡。一回到武陵县,渔夫立刻到官衙告诉太守他所经历的事情,太守也立刻派人跟随渔夫去找桃花源,但是,却再也找不到桃花源的踪迹了。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世外桃源”,用来比喻风景优美而人迹罕至的地方。亦用於比喻心目中理想的世界。

成语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如: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又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晋·陶潜《桃花源记》

读《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443字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很早就知道鲁滨逊了,经过妈妈的讲述,我更是对鲁滨逊的历险感到好奇了。有一次,我和妈妈在网上找到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电影,好看极了。终于,我过十岁生日的时候,王博文送给我一本《鲁滨逊漂流记》的书。这个寒假,没过几天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下面让我讲讲这个故事吧。

鲁滨逊·克鲁索出生在英国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梦想就是周游全世界,他不听父母的劝阻,执意要去冒险。他一路上航行在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大海上。由于货船失事,他被海水卷到了一个荒岛上,但是勇敢的他不仅没有灰心丧气,还自己造房子、养山羊、烤面包……他还用智慧解救了野人星期五,并和其他的野人勇敢地搏斗。后来星期五做了鲁滨逊的仆人,鲁滨逊还教他说英语、用枪,解除了鲁滨逊的孤独和寂寞。经历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活了下来,最后经过28年的等待,鲁滨逊找准时机回到了祖国。

鲁滨逊的奇遇告诉我们,当遇到困难、挫折和不幸时,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创造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来。

成语危机四伏: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如: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又如:他没有一点私心,甚至在红卫兵上了街,危机四伏,杀气腾腾的时候。——巴金《探索集·怀念老舍同志》

成语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如: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又如:因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都有些灰心丧气了。——吴玉章《论辛亥革命》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448字

自从我读了鲁宾孙漂流记之后,我深有感悟,为他那种独立生活坚强心、自慰心而感到一种伟大的力量,他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

鲁滨逊自由爱四处闯荡,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随一艘葡萄牙船走了,在另一个岛国上,种植了一块地,与许多远航船船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在一次商船航行中,出了事。他被浪达到一座小岛上自食其力,坚强的活了下来,后来自己几乎成了一个万能者,木匠、樵夫、厨师、面包师……自己都会干了!!!,还就下并收留了一个黑人"星期五".一天,"星期五"?新潮鏊锲鸫玻凰矣⒐诎侗撸职蠹芰舜ぃ橇┚认铝舜ぃび淇斓拇鹩Υ潮鏊锘赜⒐?

鲁滨逊是个伟大的人,坚强的人,虽然说同他一行的人死了,可俗话说死者安息活者坚强,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岛上生活了28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他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成语自食其力:自食其力[zì shí qí lì],意指凭藉自己的劳力养活自己。语本《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源]《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着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典故]根据《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见到人民纷纷弃农从商,担心将来造成粮食不足的问题,於是向文帝力陈农业是立国的根本,朝廷应当鼓励人民从事农耕,使每个人都能凭藉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让那些从事工、商等末技及游荡不务正业的人从事耕种,这麽一来就会有充足的存粮,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安宁,而不至於像现在这样生活在危惧之中。汉文帝听取贾谊的建议,就开辟籍田亲自耕种,劝导人民务农。“自食其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凭藉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成语安居乐业: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意指生活安定和乐,而且喜好自己的职业。语本《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序》。[源]《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序》《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谊於闲宴,工相与议技巧於官府,商相与语财利於市井,农相与谋稼穑於田壄,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於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典故]自古以来,人民都有“安居乐业”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对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雏形便有过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描述之理想情境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够,住得安稳,工作愉快。虽然与邻国距离相近,但因为大家都能自给自足,故人民之间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来。这样的概念也呈现於汉代史书《汉书》,在论述经济思想的〈货殖传序〉中陈述了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孙也在适切的环境中,轻松学得先人所传授的一切,大家都过着安定和乐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乐其业”这段话,後来“安居乐业”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生活安定和乐,而且喜好自己的职业。

鲁滨逊漂流读后感_452字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安的著作之一,是一本让世界都为之颤动的书。

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冒险家。他不贪图安逸的家庭生活,不愿死守父亲的家产,雄心勃勃地把遨游四海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

但最令我吃惊的是鲁滨逊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在遇难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文中有一次提到鲁滨逊砍树,说他花了二十二天时间才把树根砍断,十四天的时间才把枝叶斫尽。这么算下来,这三十六天,一个月多的时间里,鲁滨逊一直在和一棵树作斗争。

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这需要坚持多久啊!我简直不敢想象。如果我来砍树,没有坚持下来,也肯定没人说。

这样物质匮乏的生活环境中,鲁滨逊没有疯掉对我来说是个奇迹。没人陪他说话,虽然后来来了个“星期五”,但他毕竟是野人。整天生活得提心吊胆,怕有人来攻击他。

不过他没有崩溃,还是要感谢他乐观的生活态度。他说:“我们无论遇到何种困境,也决不能放弃希望,有时候,希望往往就近在眼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近得多”。

他也是靠着这两种品质,才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

成语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又如: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悬心吊胆地过日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成语雄心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如:茅盾《<子夜>新版后记》:“最初构思的时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态组织进去。”又如:他雄心勃勃地去海南干一番事业。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457字

这本名著的鲁滨逊很热爱远航,结果再一次航海中险些失了性命,只有他一个人存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沙滩,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和绝望之后,他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精神与大自然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枪和其他简单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过起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家具,还有牧场、种植园,甚至还养了宠物,一只鹦鹉和一只狗,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生活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鲁滨逊从落难到返回英国,时间竟长达20年之久,这令很多人匪夷所思。

我很佩服鲁滨逊的智慧,竟然能在一个荒岛上自己生活,很多人都做不到,他也很热爱生命,我感觉这本书跟我读过的老人与海有一点相似,因为都讲述的都是如何努力,坚持不懈。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自食其力,有乐观的面对大自然。

读过这本书,我深深地领悟到,虽然我们不可能像鲁滨逊那样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练就生存的本领,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鲁滨逊勇敢的面对困难。

成语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如:《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又如:孙莱山入枢廷,是在意中,乌少云则匪夷所思了。——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成语离奇古怪:十分奇特少见。如: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又如:一时间好像沉进洪荒远古的宁静里,忘记自己,脑子里幻出离奇古怪的神话。——杨朔《赤道雪》

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459字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心灵震撼出一个哲理。想知道这个哲理是什么吗?哪就请你接着往下看吧!

《鲁滨逊漂流记》记叙一个叫鲁滨逊的人,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由于,坚信自己一定会被路过的商船搭救。于是,成功的在岛上存活了12年。在这12年间他经历了许多困难,但还是成功的度过了。这些困难有:打败吃人的野人,救助将要被野人吃掉的野人仆人——“星期五”;帮助老船长夺回商船等……最后,这位勇敢的鲁滨逊先生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我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还有一句名言:“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种感受,让我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上次英语考试,我刚刚复习了一半就不复习了。结果这次英语考试,我只考了85分,回家被爸妈给骂了一通。于是,我加紧复习,认真听课,决定下次英语考试考个好成绩。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考了95分。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我得到的哲理和感受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这个哲理会让我一生受用。

成语有心人:有某种想法,肯动脑筋的人。如: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5回:“我看卢兄有心人,或别有深意亦未可知。”又如: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又如: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462字

文/吴颖颖

在外国名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它主要讲了一个叫做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海难中幸存流落到一个荒岛上,他建造起了自己的住处,打猎,播种并吃自己种的粮食,在荒芜人烟的孤岛上坚持近三十年。最终解救了一名船长,随着船长的船回到了英国。

其中我很佩服鲁滨逊的自我克制能力!食物,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渴望的东西。鲁滨逊在破船上找到了麦种之后,边播种。第一年的收成,对于一个渴望食物的人来说是莫大的惊喜!但是鲁滨逊坚持下去,把麦种又反复播种。几年之后,他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食物。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再种下去,确保自己有充足的麦子。很少人能如此打算,很少人能够有他的如此的克制能力!

此外,他在困境中把好处和坏处加以对比,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方法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人生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有些人往往就被挫折打倒,变得一蹶不振。然而像鲁滨逊这样的人就会自我安慰,不放弃回到文明社会的信念。最后,他成功了!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乐观向上,有顽强的毅力,信仰坚定,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坚强机智的心!

成语自我安慰:指自己安慰自己。如: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又如:我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成语一蹶不振: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如: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又如: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465字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鲁滨逊漂流记》的书,受益非浅。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名为鲁滨逊的爱冒险的英国人在一次冒险中因意外落入一个荒岛,他克服艰险困难,建造房屋,开荒种地,一个人在荒岛上生存了常人所无法受的28年独居生活,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体现了鲁滨逊积极向上的精神及其乐观的心态。

读了这本书,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任何食物,还有各种无数的潜在危险。鲁滨逊在防范危险、建造房屋、种植粮食的同时,还要忍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孤独与寂寞,怎能不令人敬佩呢?鲁滨逊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正是因为他懂得许多生存技巧和知识,才能在险恶的荒岛环境中生存了许多年。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它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无法再回来。虽然我们并不一定会象鲁滨逊那样流落荒岛,但是我们也应该多积累一些有关生存的知识和技能,以备不时之需。我们也要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心态,这样才能在困难时充满自信和力量,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让我们从今天起,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拥有丰富生存经验的人吧!

成语不时之需:不时之需[bù shí zhī xū],意指“不时之需”之“需”,典源作“须”。“须”义同“需”。指随时的需用。语本宋·苏轼〈後赤壁赋〉。[源]宋·苏轼〈後赤壁赋〉(据《苏轼东坡全集·前集·卷一九》引)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阪。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於是携酒与鱼,复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宋·王质〈论吏民劄子〉(据《雪山集·卷三》引)且今之为郡县之吏者,盖亦甚难矣。监司不恤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权要不恤郡县,故尝有难应之求,稍不如所欲,则怒骂陵拂,以至于浸淫摇撼以快其志。[典故]“不时之需”原作“不时之须”,见於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後赤壁赋〉。北宋神宗朝,苏轼遭人诬陷获罪,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在此期间,苏轼常四处游览,曾两次游於城外的赤壁矶,并将此地喻为三国古战场赤壁,借以兴发思古之悠情,写下传颂千古的〈前赤壁赋〉与〈後赤壁赋〉。〈前赤壁赋〉写於秋季,文中借肃飒之景抒发抚今追昔的感慨;〈後赤壁赋〉作於冬季,文中则借沧桑景物抒发胸中悲凉之意。“不时之须”一语即见於〈後赤壁赋〉,文中描述:苏轼与两位好友在夜间漫步,举头见到月色美好,於是起了酒兴。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鲜鱼可以下酒,苏轼便兴冲冲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意思是说:我早就藏了好酒,好让你随时取用。後来“不时之需”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随时的需用。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质的〈论吏民劄子〉:“监司不恤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其中“监司”为宋代职官名,负责监察地方属吏。这整句话的意思是:监司不知体恤地方,会随时提出需求,并强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时因应,就会遭到纠举弹劾。“不时之需”在此则指随时提出让人无法预料的需求。

成语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如: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又如:我们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