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读书笔记大全1300字

本文包含语文教师读书读后感(1345字)、《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1280字)、辛酸的农民起义、脍炙人口的英雄传奇—读《水浒传》有感(1289字)、《猩球崛起》观后感(1341字)、走进陶行知读后感(1286字)、论语读后感(1342字)等1300字左右的初中二年级读书笔记6篇,供您参阅。

语文教师读书读后感_1300字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不到两年的英语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读书既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也能促进一名英语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想要让自己的学生变得优秀,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但是,我感觉自己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又不知道从何学起。自从加入名师工作室之后,感觉有一盏明灯指引这我并且让我在教师道路上有了前进的方向。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我利用将近一个月的寒假时间来给自己冲电,我看了一些关于《新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虽然不是什么很有名的书,但是它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并且每一条建议都谈到一个老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结合,加上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自己法子内心的觉得这是一本对于一名想要进步教师的好书。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我从中真的学到很多,虽未亲身经历,但却受益匪浅。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句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比如,上课的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只是有课本上的知识,肚子里还应该装有其他的知识。这样,即使不喜欢英语的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英语。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读那些教育专着,从而不断地补充自己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在现实生活中,我了解到许多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自己对所教内容已烂熟于心,没必要再认真努力地学什么新东西。我是很不认同有这种想法的老师。首先,我觉得一名老师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而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师;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最后但不只是只有这一点,就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和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同时才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与学生实际的相符合的对策。总之,教师永远没有理由停止学习或放松学习,而学习就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实现。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通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们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读教育名家的书,吸纳各家思想之所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努力。

成语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如: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又如: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能取得好成绩。

成语坐吃山空: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如: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又如:到京之后,住在店里,已经是当卖度日,坐吃山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_1300字

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科尔顿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问心无愧的。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

责任让人坚强,责任让人勇敢,责任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因为当我们对别人负有责任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承担责任。无论你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能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有的责任担当起来很难,有的却很容易,无论难还是易,不在于工作的类别,而在于做事的人。只要你想、你愿意,你就会做得很好。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人都是相依为命的,所有人共同努力,郑重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会有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任何一个人懈怠了自己的责任,都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麻烦,甚至是生命的威胁。我们的家庭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家庭充满爱。我们的社会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能够让社会平安、稳健地发展。我们的企业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企业更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有一个叫“责任者”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个人一组,两个人相距一米远的距离。整个游戏必须在黑暗中进行,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正面平躺倒下去,另一个人站在原地不动,只是用手接着对方的肩膀,并说:“放心吧,我是责任者。”接人者要确保能扶住倒下者。游戏的寓意是让每个人意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让每个人做一个责任者。

那责任到底是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饰演不同的角色。无论一个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对他人负有责任,这是社会法则,这是道德法则,这还是心灵法则。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角色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对责任的完成。

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责任是永恒的职业精神,如果能力像金子一样珍贵,那么勇于负责的精神更为可贵;无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组织、一个人。

一个民族缺乏勇于负责任的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一个组织不负责任,就会作茧自缚,失去客户,最终倒闭;一个人不负责任,就会被人轻视,失去信任,碌碌无为。

对于民族而言,只有每个人都承担责任,做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崛起!

对于组织而言,只有每个人的责任汇聚为整个团队的价值,这个组织才能持续发展、持续进步、才会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

对于个体而言,只有每个人选择责任、承担责任、坚守责任,才能真正增强内控力,成为强者!

成语至高无上: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如:《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又如: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成语问心无愧: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君无须问此,自问自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问心有愧,即阴律所谓恶。”又如:林冲那时候却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伤害了那汉子的生命,原是冠冕堂皇,问心无愧。——茅盾《豹子头林冲》

辛酸的农民起义、脍炙人口的英雄传奇—读《水浒传》有感_1300字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这首耳熟能详的《好汉歌》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好汉在人们的心中,总是英雄的存在,即使他们是平民,贫民,即使他们性子火爆,即使他们没有文化。这些东西并不能影响人们把他们当做英雄看待。反之亦然,不管他们地位高低,贫穷富贵,文化多少,性情好坏,也并不能响人们对他们的敬佩。那么,你是否还记得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当中的那108条好汉呢?

如今,除却书籍,《水浒传》这部经典的文学佳作已经被翻拍成多部影视作品,加上今的科技,众多的生效、画面使得这部文学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让这108条好汉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这部名著的题目,其中的“浒”字,许多人晃眼看去就念“xu”,其实不然,这个字读“hu”“水浒”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它泛指水边发生的种种故事。同时,《水浒传》也被传到国外去,题目并且被译为多种版本。

《水浒传》讲述的是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在这部文学著作当中,相信很多人对武松,林冲,李逵、宋江、花和尚鲁智深等人物印象深刻。他们或是智能超群,有勇有谋,又或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朝廷中的奸臣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同时遭受迫害的还有原本富贵的林冲,这108条好汉,不论阶级,不论穷人富人,均是被奸臣所害,重点刻画了小说中的“官逼民反”直到最终被“逼上梁山”。他们在梁山上集结,并且按照个人不同的特长,排出了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员地煞星。巾帛不让须眉,在这108条好汉当中还有3位女中豪杰,形形色色的人,不同阶级的人,不同思想的人,正体现了农民起的大众化特点,但同时,由于各人的认识不同,这也是导致起义失败的原因。

虽说起义失败,但这次的梁山起义却是成为了经典,那一个个脍炙人口,除暴安良的故事,那一条条嫉恶如仇的好汉,至今仍被我国广大群众传唱。但同时,也有关于《水浒传》当中“善”“恶”的分界线不明显的理论。像是说梁山好汉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并不能始终一贯地执行这个信条:天神般的武松初识孙二娘的时候曾把她当作“铲平”的对象,可是他们一旦结拜,便默许了张青夫妻的为恶;鲁智深嫉恶如仇,慷慨潇洒,却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小气而砸了人家的酒席,抢了东西就走;而宋江因为受到黄文炳谗言的构陷,就把他活割了吃掉,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们成为“善”的代表。至于说梁山好汉们推平祝家庄、曾头市,更是不值得被我们“赞颂”等等。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水浒传》确实成为了千古绝唱,广为流传,人们确实激动于其中的除暴安良,好汉的事迹。

起义失败,对我来说,多多少少心里面都有些不是滋味,尤其是在宋江毒死自己的好兄弟李逵时,那种心酸,那种无奈,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一心想招安,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各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好汉们,最终走的很不是滋味。农民起义当中的很多无奈,我们都没有办法,到最后,我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心酸,遗憾,一直萦绕,但我会记得,会记得那108条好汉的伟大事迹和他们曾经绽放过的人生。

成语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如: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又如:有万的绝对公正、嫉恶如仇、见公共事一马当先,使得生宝感到互助组有这个人。——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

成语形形色色: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如:《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又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难免良莠不一,何况是上千上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猩球崛起》观后感_1300字

今天,我和老爸又看了一遍《猩球崛起》,时隔三年,这段故事在我脑海里仍然清晰可见,像一瓶老酒,愈发幽香,愈发沁人心脾。

电影讲述的是人类和猩猩的斗争故事,凯撒是剧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只类人猿,罗德曼是他的养父。整篇故事结构紧凑,立意新颖,观点鲜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片。

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凯撒和罗德曼在监狱的碰面。那时,凯撒看着罗德曼,神情中透露着对罗德曼的思念和感激,那铁栅栏似乎也变成了一张窗户纸,一捅即破。可当他看到罗德曼手里的鞭子时,看到那束缚自己,罪恶痛绝的鞭子时,就明白了一切。他不再相信任何人。那层窗户纸似乎也变成了一堵墙,似有十米厚!罗德曼一声声的呼喊着,呼喊着……直到狱守将他拉开。罗德曼临走前,眼里还充满着不解,为什么凯撒会不理他,为什么他不回来?是啊,为什么他不回来?三年前,我曾讥笑着他,讽刺着他,对这个自负清高的类人猿,这个“异类”充满不悦。可今天,我明白了你,我明白了你内心的苦痛和顽强。我理解那条鞭子意味着什么,那是对你这个“异类”的鄙视和对你人格的侮辱;那意味着你自由的丧失,那意味着你和我,和我们,和我们全人类,不平等!于是,你选择反抗,你要打破这种不平等,你要我们人类对这种不负责的行为付出代价!那时候,你的内心一定很痛吧!连养父都不理解你,也背叛了你。

所以,在那个“集中营”中,你对所有歧视“人”,殴打“人”的人说了:“No!”,“No!”,“No!”我深信那振聋发聩的呐喊,一定是你发自内心的,不曾有半点虚无缥缈,而那群“人”的共鸣也定是发自心中的,没有一点浮夸!我开始敬重你,理解你,支持你,纵使是人类消失,我也知道这就是你所谓之“代价”!影片结束了,可我的内心却陷入迷惘,历史上的黑奴不也是这样吗!他们只不过是黑色的皮肤,黑色的外表,可他们的心是红的!他们的眼是白的!他们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即使背井离乡,命悬一线也未有半点怨言。而那些英国人做了什么?奴隶黑人!待他们连畜生都不如!要知道,这些黑人们只要平等,只要这最普通不过的平等!所以,他们选择了反抗!南北战争中,正是这些黑人“奴隶”,这些红心的“奴隶”帮助北方军打败了南方农场主!是啊,中国的风云变换,朝代更迭,也是为了打破不平等,反对压迫。《史记》中的一个“陈胜世家”就以说明这一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的呐喊唤起了所有义和团人的心声!在清末那个束缚重重的时代,百姓连生存都成为了一种问题,封建制度那大山似的压迫,将人民压得不堪重负。所以,义和团人毅然决然的进行了反抗。这一反抗激起了更多人的心声——“我们要平等!我们要自由!”这时,孙中山的到来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辛亥革命终于打破了封建束缚!同样,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也是如此,先是受了反动军阀的祸害,继而又受到了日本人的奴隶!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又有多少人身首异处!可是,即使在这时,在这国家生死攸关的时刻,那蒋介石仍然一心要剿灭“共匪”,全然不顾关外老百姓的性命!只有那共产党,领导着我们去对抗敌人!对,只有共产党领导我们,中国才有希望,人民才能获得平等和自由!在这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刻,身为共青团员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力!想到这里,心里顿生坦然。凯撒,谢谢你!

成语虚无缥缈: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如: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又如:这都是虚无缥缈的事,那里有甚么神仙鬼怪!我却向来不信这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五回

成语身首异处:首:头;异:不同;处:地方。指被杀头。如: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假使获罪于天,身首异处,盖如一蝼蚁尔,亦何足可称?”又如:我自正位东宫,并无失德,纵有过恶,不过贬谪,也不致身首异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_1300字

看到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走近陶行知》。书虽然不厚,却用一个个小小的故事、片段记录了一位教育大家给祖国的宝贵馈赠,用质朴的言语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平民教育”、“学校观”、“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这本书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不仅是精神上的引领,也是实践中的导航。

全书的中心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这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来源于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实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来,“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为了考试而背一些默一些诗句啊、文章啊。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考试,因为这种考试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这也要求了学生从“要我学”的死胡同中解放出来,步入“我要学”的求知天地。

读着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着他纯朴而又精深的理论,更让我震撼的是,像这样“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论,其实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出来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成就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通过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一方面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多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从实践中充实自己,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成语潜移默化: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意指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语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典故]“潜移默化”原作“潜移暗化”。北齐时,颜之推写了一本家训,教导子孙做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写到,人在年轻之时,性格未定,时常有样学样,如果多和贤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们的影响,可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兰室待久了,身上也会有兰花的香气;在鱼市中待久了,身上则会有鱼腥味一样。所以自古以来,君子都很慎重地选择朋友。孔子也曾说:“不要去结交道德修养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後来“潜移默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潜移暗化”演变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成语知行合一: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如: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如:从晓庄师范到山海工学团,陶先生一以贯之的精神是‘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力求培养学生从整体上驾驭知识的能力。——《文汇报》

论语读后感_1300字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成语光明磊落: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如:《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又如: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

成语推己及人:推己及人[tuī jǐ jí rén],意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语出晋·傅玄《傅子·卷一·仁论》。[源]晋·傅玄《傅子·卷一·仁论》昔者圣人之崇仁也,将以兴天下之利也。利或不兴,须仁以济。天下有不得其所,若己推而委之於沟壑然。夫仁者,盖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无施于人,推己所欲,以及天下。推己心孝于父母,以及天下,则天下之为人子者,不失其事亲之道矣。推己心有乐于妻子,以及天下,则天下之为人父者,不失其室家之欢矣。推己之不忍于饥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无冻餧之忧矣。此三者,非难见之理,非难行之事。唯不内推其心以恕乎,人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哉。[典故]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就是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的身上。而在晋·傅玄《傅子·卷一·仁论》中,则更进一步将孔子的思想扩大,认为不但要“己所不欲,无施于人”,更要“推己所欲,以及天下”。也就是说,将自己所愿意的事情,施行在其他人的身上,做到“推己以及人”。因此,自己孝顺父母,也要让别人孝顺父母;自己家庭和乐,也让其他人的家庭和乐;自己不愿遭受饥寒,也帮助别人不会遭受饥寒。唯有当一个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时,才能做到“推己以及人”,达成真正的仁恕之道。後来“推己及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