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优秀读后感8篇800字

文章包括最大的麦穗读后感(777字)、读船夫与哲学家有感(812字)、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794字)、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779字)、《地球的故事》读后感(788字)、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838字)、《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774字)、花边饺子读后感(839字)等800字左右的高中一年级优秀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_800字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穗最大的麦穗。弟子们认真地在麦垄中认真地挑挑拣拣,但左看右看每一个称心的,一次次地错失良机,以至于到达终点时,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苏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应抓住眼前的一穗,当机立断,早做定夺。弟子们也从苏格拉底的教导中悟出了要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要错失良机的人生道理。如今的社会中,许多人也是不懂得抓住眼前“颗粒饱满的麦穗”,总是犹豫不定,一再错失良机。

而这一道理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我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包括自己的家人。而从一年级开始,每学期老师给我的评语都是:“上课不敢于发言,希望今后能多听到你的见解。”我也不是不想发言,每次都是怕自己理解错误,刚到嘴边的答案就硬生生咽了回去。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意识到自己错过了许多能够表现自我,锻炼胆量的机会。其实,在家人面前表演才艺没什么大不了,也能锻炼我的胆量,而我总是一再地推脱;上课举手发言,可以多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理解、见解,对自己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可我总是话在嘴边说不出口;每次在生人面前都放不开,错过锻炼社交的机会……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来,我觉得我也像文中的弟子一样,一次次地错失良机,不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遇。正式这点,直到现在,我在别人面前也经常放不开。

只有把握住眼前的机遇,不再错失良机,脚踏实地地利用好每一个机会,才可能获得一定的收获;若干个收获聚集在一起,才能取得成功。一个人需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由眼前的每一个机会铺成的,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就会错失良机,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一个人不管理想是否远大,只有抓住眼前“颗粒饱满的麦穗”,才有可能实现理想,取得成功。而一再地错失良机,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成语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如: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又如: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成语犹豫不定: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如:刘流《烈火金刚》第八回:“他想趁他在这犹豫不定的时候,说出几句好话,放他走。”又如:他一向作大事抉择面前犹豫不定。

读船夫与哲学家有感_800字

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

船夫和哲学家在海上坐船。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刚说完这句话,狂风呼啸,小船顷刻被吹翻,两人同时落水。这时,船夫喊到:“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择小故事读起来的确有点搞笑,但可以引导人们静心思考。故事中有两个人物:学识渊博的哲学家与知识短浅的渔夫。在这艘船上,哲学家的学问明显高于船夫。可在翻船的那一刻,哲学家的那些学问,只是脑中的摆设罢了。而此时的船夫,他用自己这些年来与风浪斗争的经验在这次灾难中存活下来。

在现在的学习中,有许多的同学,课没上完,他们就自以为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便不听老师所讲的习题,开起小差,自娱自乐,骄傲自满,跟同学“炫耀”自己的“才华”。他们甚至看不起那些不太聪明的同学,嘲笑他们的智商。但那些同学,他们不但课上认真听,课后认真完成习题,还坚持“不懂就问”这个原则。在发生“风波”时,究竟存活下来的是哪种同学呢?

我们把前一种同学比作“哲学家”,后一种同学比作“船夫”。前者自认为学识渊博,甚至当着同学面需要他们的“才智”。但那些老师在课上讲过的习题,一放到考试中他们就傻眼了。最终换来的结果自然是糟糕的成绩。而后者看似不聪明,但在经过一天天的努力之后,最终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在这场“考试风波”中“存活”下来。到最后,那些骄傲的人只能后悔,后悔当初不好好学习的自己。学习就是一条大河,在经历风浪时,只有那“船夫”才能活下来,而那些经常高傲的“哲学家”们一旦经历“风浪”,他们用什么去保护自己呢?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无论你的学问有多深,请你一定要做一个“渔夫”——一个脚踏实地的“渔夫”,这样才能在学习这条河流泛起大浪时不被淹没,一步一脚印的向前冲!

成语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如: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又如:以当清夜闻钟,发人深省。——《虞初新志·金忠洁公传评》

成语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如: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又如:你得知道我并不是一个骄傲自满的人。——巴金《短简·病》

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_800字

《苏菲的世界》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哲学书籍。这本书以独具匠心的故事讲述深深地吸引了我,里面所蕴含的哲理给予我极大的的震撼,使我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去认知这个世界。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再从笛卡尔到康德,乃至马克思、弗洛伊德,作者乔斯坦·贾德借艾伯特之口通过哲学伟人向我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从希腊文化到中世纪,再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期,乃至我们这个时代,乔斯坦·贾德的笔触助我俯瞰人类哲学的整个发展历程,跟随哲学家们解开一个又一个谜团,领略人生的大智慧……存在主义,人文主义,浪漫主义……历代哲学家唇枪舌战,为如何认知与思考这个世界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使人类对世界、对自然、对自我有了更加先进与客观的了解,更让人类随着思想的进步而变得更有智慧、更加理性。“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太阳周围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艘小船。当我们安全地把船上的货品运到下一个港口时,我们就没有白活了……“这是书中“达尔文”一章中的语句。这形象的言语为我们阐释了生命的意义。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苏菲的世界》作出了很好的解答: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应虚度光阴,倘若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做出哪怕极小的贡献,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类历史乃至浩瀚星空间留下一抹属于自己的光辉,这才不虚此行,这才是生命的意义。而如果碌碌无为,来去世间未留下什么,那么只会带着空虚的灵魂悄然离去,生命也就毫无意义了。我认为,我们就是像书中苏菲那样在认知世界上懵懂无知的少年,而艾伯特则是哲学家们的代表。我们正踏着哲学的足迹,在哲学的指引下探索生命的真谛,感知世界的奥秘,挣脱心灵的桎梏,领略人生的大智慧!正如书中前言所说:《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哲学的启蒙,思想的盛宴;品读《苏菲的世界》,感悟人生的智慧!

成语不虚此行:虚: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0回:“原来你这回到上海,干了这么一回事,也不虚此一行。”又如:我们这趟来北京真是不虚此行。

成语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如: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21章:“我早就这样想: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去死!”又如:几十年来,虽然不能说完全碌碌无为,但是回忆起进城之前,见到那些老战士时心里曾经涌起的感情。——秦牧《<长河浪花集>序》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_800字

今日,我怀着激动的读完了马克吐温着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就像在演绎我与同学们之间的生活,使我受益匪浅。

整本书讲述了十八世纪那聪明,机智,勇敢乃至领导才能集于一身的美国男孩汤姆索亚在圣彼得堡真发生的一系列的妙趣横生,拥有怪诞年头不禁令人惊讶而又开心的童年生活。小汤姆正直,热心助人,敢于面对困难并乐观对待危险情况的良好品质与可佳的精神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汤姆拥有个回味无穷的童年。纯真无邪的童年期间也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任何人都不能磨灭的时光。它是孩童们只属于自己与伙伴们的"集营地",它是青年褪去的稚气与天真,它是中年人可笑又怀念的过去,它是老人永远不能忘怀的美好回忆。谁能说童年不是最神圣的日子?汤姆是孩子们形象的代表。不屑平庸的生活,富有冒险精神,用不断的恶作剧来对付枯燥的学校,对循规蹈矩的大人们进行反抗。或许,这个会遭到父母的批评,老师的教导,但是天生的顽皮也能使汤姆发现大人们也无法知晓的事。当汤姆与好朋友哈克只在几英尺之外带着恐惧,愤怒亲眼目睹了一场令人胆颤心惊的杀人案。汤姆克服了害怕杀人犯报复的心理后,在法庭上挺身而出,帮助被陷害的波特,指出真正的杀人犯乔埃。流露出他善良,正直的本性。不仅如此安慰同桌贝姬,用理智找到了出口。由此,汤姆成为了书中镇民们与书外读者们心中的英雄。并且给读者们更多惊讶,更多称赞,更多佩服。冒险的精神使他和伙伴们当海盗,向往自由,向往未来,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有欢乐,有梦想,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啊!

但是,像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的孩子,他们被困境逼迫,努力地做着比同龄人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在顽皮中为家人多着想一些,在彩虹的伴舞下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

童年是一壶甜酒,时隔越长,闻起来越香。汤姆索亚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有快乐,梦想便会成真,要把握机会,把握自己的一片天。

成语循规蹈矩:循规蹈矩[xún guī dào jǔ],意指遵守礼法,不踰越法度。语本《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源]《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齐之以礼,相趋帝庭。应规蹈矩,玉色金声。动之以乐,和风四布。龙申凤舞,鸾歌麟步。[典故]“循规蹈矩”之循、蹈都有遵行、实践的意思。规、矩则是指圆规和角尺,是订定方圆的工具,引申为标准、礼法。所引典源《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里,记载了皇太子出席宴会,入座後上酒,乐工演奏的歌辞第三章,大意是说:以礼来整治天下,使能共同辅佐朝庭。每一个人都能应规蹈矩,操行贞固;以音乐来教化天下,使能和睦风气广布,每一个人都能过着唱歌跳舞的快乐生活。後来“循规蹈矩”的成语就从这里演变出来,用来形容遵守礼法,不踰越法度。“循规蹈矩”较早的书证如《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战国汉唐诸子》:“虽是卑浅,然却是循规蹈矩,要做事业底人,其心却公。”

成语恶作剧: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又如: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_800字

《地球的故事》这本书,他告诉了我深刻的道理: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家园。

《地球的故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共分为四部分来描写,分别是“地球概况”“地球上的大陆”“气候和景观”和“地球特物圈”。从地球的起源讲起,一直讲述到人类的现代化生活给地球带来的影响。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跟随着一个个关于地球的大陆、海洋、天气变化、气候变迁、生命活动等活动,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有生命的太空星球。

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星球,一定要热爱地球,珍惜地球,共建人类美好的家园。人与地球的关系密不可分,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已经‘索取’了数百年,现在我们也应该‘付出’几百年。”随着污染越来越严重,破坏越来越厉害,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目前,人类每年消耗着1.5个地球的生态资源。如果我们不改变现在的资源消耗方式,预计到2050年,人类将需要3个地球才能满足世界的需求。如此可怕的数字,哪里能长出来3个地球呢?如果我们再不好好保护地球麻麻,妈妈就要抛弃我们啦!所以,大家马上行动起来,在一件件小事中亲切关爱我们的地球麻麻,让她减少痛苦、减少衰老,和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世界。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许是因为它的庞大,也许是因为人类“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地球上很多故事值得我们探究和讲述。地球的成长,自然界的风云变幻、生物的出现、神秘的植物世界、有趣的动物世界,在这里都由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而成,娓娓道来,让我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地理环境不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反过来,人类生活也会影响地球的环境,人类一定不能污染地球,要与地球友好相处,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地球的反击与惩罚,一定要爱护地球。这就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既朴实又深刻的道理。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请让地球妈妈笑起来吧!

成语风云变幻: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如:南朝·梁·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之民俗,风云更盛衰。”又如:然而那么风云变幻的事,恐怕世界上是不多有的,我没有料到,未曾描写,可见我还不很有“毒笔”。——鲁迅《三闲集·通信》

成语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如: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又如:盖北宋以睢漆擅名,今已不可多得。——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时玩》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_800字

文/王慧怡

茶是淡雅的,咖啡是苦苦的,红酒是辛辣的,它们各有一番风味,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似咖啡,还有的像一杯浓郁的红酒。

朱自清的散文优美而不失淡雅。

《春》这篇散文描写了一幅十分美丽的春景图,文中的五个特写镜头让我留恋不舍:春草绿油油地,冒出了小脑袋;春花露出了笑脸,披上了轻纱;春风似母亲的手抚摸着大地;春雨似牛毛,像细丝连成一片雨帘;春天的人们恢复了生机,有了工夫,有了希望。“一年之际在于春”,说得多好呀!我们何不开始珍惜春天呢?春天代表绿色,寓意复苏,象征希望,只有在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收获呀。我们现在的学习就好似播种,只有辛苦的付出汗水和努力,才会取得收获。为了将来的收获,难道现在不应该付出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时;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读了这篇《匆匆》,我发现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无情地跑掉了。从前,我做作业不抓紧时间,拖拖拉拉,自从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学会与时间赛跑,而不去浪费时间。

《朱自清散文集》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少女的裙。层层的叶子间,零星地点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打着朵儿的。”“哦,好美丽呀!”我读着那优美的文字,欣赏着优美的句段,心中涌出一种不知名的快乐,陶醉在其中,仿佛身临其境,身在月光如水的荷塘边,与朱自清爷爷共聊这奇丽的荷香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笼着轻纱的梦。坐在荷花如海的荷塘边,望着轻柔的月光,轻轻的薄雾,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我不禁轻呼,从未见过如此美景的我好似尝到了一杯无法忘怀的美味。终于,梦醒了,我回到了现实,但我的脑海里深深络下了美丽的荷香月色呀!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已舍不得放下它,情不自禁地再次打开它,去细细品味人生……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成语情不自禁: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意指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语出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据《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七月七日》引)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典故]“禁”念作jīn时,有承担、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则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兴得无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中,叙述了妇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称为“七夕”。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於刺绣织布,称为“乞巧”。诗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随形的月亮时,想起乞巧的传说,因此“情来不自禁”,一时感情激动,便也学着传说在月下引线穿针,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美、手艺更灵巧,以得到美好姻缘。後来典源文献里的“情来不自禁”,演变成“情不自禁”这句成语,表示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_800字

这个寒假我就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它给我的寒假增加了不少书香。

全篇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句一下子征服了我的大脑。故事中还插入了许多小诗歌,又有趣,又有节奏感,也是我们写儿歌的好帮手。文中有和善,公正的警长巴士贤,他是豆蔻镇唯一的警察。巴士贤把豆蔻镇管理得井井有条,镇上的唯一一条法规也是他颁布的:人人都做到和善,不无理取闹,生活才会美好;还有豆蔻镇最聪明的人杜比雅,他留着银灰色的长胡子,稍微不注意就会让胡子给绊一跤。他靠着他的智慧常常帮助他人,为自己留下了好口碑。当然还有脾气暴躁的苏菲姑姑,她就不那么遵守法规了,连巴士贤也怕她三分,不过苏菲姑姑是个能干、勤快的人。镇上还有一辆电车,售票员总是会为乘客送上周到的服务。

有正义就有邪恶。豆蔻镇上还有三个强盗,但他们并不凶残,偷窃只是为了糊口罢了。贾斯佩是三人之中的长者,哈士贝则是长得最顺眼的,而乐纳丹是最贪吃的;他们还有一头老狮子陪伴他们度日。可法网恢恢三个强盗最终还是蹲了班房,经过一多时间的生活他们三人各自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为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脑中还浮现出一幅幅公民们生活的画面:认真执法的巴士贤、踮着脚尖作案的三强盗、电车上,洋溢着笑容的乘客们和传递一罐饼干的售票员。想起这些我就不禁咯咯地笑起来。突然我感觉到如果我们的社会也能文明,人人之间友好,大家能自觉的遵守法规就不会有监牢这东西了。可这样安逸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有不计其数的人被送进了监牢、越来越多的食物不是添加剂超标,就是含有化学物质被禁止了。这么多的不文明,不自觉留给我们一个难题:我们何时才能有真正的好生活呢?

文学是生活的动力,是照亮生活道路的明灯,《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给我一个启示:人人和善,人人友好,人人自觉,就能创造出美好的社会和未来!

成语井井有条:井井:形容有条理。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如:《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又如:鲁小姐上侍孀姑,下理家政,井井有条,亲戚无不称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成语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指故意捣乱。如:唐·韩愈《答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又如: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人,我们决不应该迁就。

花边饺子读后感_800字

《花边饺子》我国著名作家肖复兴的作品。文章讲述了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们长大后为妈妈花边饺子的故事,倾诉了我与母亲之间感人的、深沉的亲情!

读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浓浓的亲情是母爱,是孝心。在课文中我最喜欢这句话: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是啊!母爱胜于万爱,这句话是说,妈妈给我最伟大的爱,她也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在我的身上,妈妈给予我的母爱也极其耀眼!

还记得那次,我和妈妈去人工湖散步的经历——那天晚上,我和妈妈从人工湖往家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因为一些小事,磨蹭出了一点小火花。所以我俩谁都不理睬谁,各自生着闷气往前走。走着走着,当我再次抬起头时,却怎么也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刚开始,我没有感到害怕,认为肯定是妈妈又像从前那样,故意隐藏起来吓唬我的。于是,我假装不在意,很悠闲的样子大步继续朝前走。

哎?不对呀!妈妈应该出来了呀!我环顾四周,却依然没有看见妈妈的身影。这下我意识到“我和妈妈走散了!”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害怕极了,一时间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望着周围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浑身冰凉凉的。怎么办?怎么办?……我急得快要哭了!猛然间,想起妈妈曾经告诉过我的话:如果和妈妈走丢了,确实无法联系上,你可以自己回家。于是,我加快脚步,向着家的方向跑去。

刚赶到小区,气还没喘匀。楼下红叶商店的阿姨看到我,连忙喊我,你妈妈电话打过来了,她都急死了!马上给你妈妈回个电话!……

不一会儿工夫,大汗淋淋的妈妈也急匆匆地赶回了家。刚开始,妈妈语气很生气,严厉得很,但慢慢地妈妈的语调温和起来,她伸出手来,说:“来,让妈妈抱抱!”我投入妈妈的怀抱,强忍了好半天的泪水一下子流了出来。我发现妈妈的后背潮乎乎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汗珠!听妈妈说,她在人工湖绕了好多圈,不停地找我,找我……这就是母亲的那颗心!这就是妈妈的爱!

如果我们是小草,妈妈就是太阳,每天沐浴我们成长;如果我们是大树,妈妈就是辛勤的啄木鸟,为我们祛除烦恼……妈妈,我爱您!

成语不知所措: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意指“不知所措”之“措”,典源作“错”。“错”通“措”。“不知所措”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麽办才好。语本《管子·七臣七主》。[源]《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得六过一是,呼呜美哉!成事疾。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皆要审,则法令固。赏罚必,则下服度。不备待而得和,则民反素也。惠王丰赏厚赐以竭藏,赦奸纵过以伤法。藏竭则主权衰,法伤则奸门闓,故曰:“泰则反败矣!”侵主好恶反法以自伤,喜决难知以塞明,从狙而好小察,事无常而法令申,不 ,则国失势。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声。四邻不计,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而国权大倾,不 ,则所恶及身。劳主不明分职,上下相干,臣主同,则刑振以丰,丰振以刻,去之而乱,临之而殆,则後世何得。振主喜怒无度,严诛无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不 ,则法数日衰,而国失固。芒主通人情以质疑,故臣下无信,尽自治其事,则事多。多则昏,昏则缓急俱植,不 ,则见所不善。余力自失而罚,故主虞而安,吏肃而严,民朴而亲。官无邪吏,朝无奸臣,下无侵争,世无刑民,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典故]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第一个提出国富兵强理论的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着的建树,也被奉为法家之祖。他辅佐齐桓公,使他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桓公尊为“仲父”。《管子》一书是他的思想代表作。在〈七臣七主〉篇中,评论七种国君和七种臣子行为的得失。说明君主治国的态度和方法,在在影响了臣子和人民的行为。其中提到一种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无常,动辄严厉治罪而杀人,绝不宽赦,那麽臣子就会震惊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时觉悟,则国家的法度日渐衰败,国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来“不知所措”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麽办才好。也有人以为这句成语是从《论语·子路》中,孔子所说的“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演变而来。一个国家不行礼乐,刑罚不公平,人民当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论语》原文中的“错”,就是“措”的通假字。

成语无所适从:无所适从[wú suǒ shì cóng],意指适,专主。“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谁才好。◎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後世借以比喻不知怎麽办才好。[源]《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左传·宣公十二年》伍参言於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典故]据《左传·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晋献公爱宠妾骊姬,立她为夫人。後来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於是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和两位公子重耳与夷吾。骊姬先怂恿献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只把奚齐和她妹妹与献公生的儿子卓子留在身边。又派士蒍去筑蒲城和屈城。士蒍知道骊姬离间献公父子的阴谋,所以城筑了一半就停工了,把柴薪晒在上面。公子夷吾知道此事,就向献公控告士蒍办事不力。士蒍为自己辩解道:“臣听说:『如果没有丧事却悲伤,忧愁必然接着到来;没有兵患却筑城,必会被敌人据守。』既然会被敌人据守,又何必完成它呢?担任官职而不服从君命,是不敬;把敌人可以据守的城池筑得坚固,是不忠。一个失去忠敬的臣子,还拿什麽事奉国君?希望您能够以修养德行的方式来巩固宗子的地位,又有甚麽城池比得上呢?”士蒍退下後,又感慨地赋诗明志,诗云:“如今国家混乱的情势,就像破旧狐裘上的毛一样纷乱,一个国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该听从谁的命令才好!”典源又见《左传·宣公十二年》。言楚国与晋国交战,楚庄王见到晋军声势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参力主迎战,并分析敌情说:“晋国的执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发布号令。他的副手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晋军的三个统帅无法专权行事,想听命又没有上司下令,如此一来,大军该听谁的命令才好呢?所以这次战役,晋军必败。”“无所适从”在此亦为不知听从谁才好的意思。後来“无所适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多用来比喻处理一件事却不知如何是好。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