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读后感5篇1300、1400、1600、1900字

搜集整理了读《母爱》有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母爱无言》有感(1300字)、父爱绵绵母爱浓浓(1360字)、母爱的另一种诠释——观《感动中国》有感(1418字)、关于母爱的读后感(1564字)、我想一直爱你们,爸爸妈妈——读《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有感(1916字)等1300字、1400字、1600字、19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供您参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母爱无言》有感_1300字

今天,外面天气格外寒冷,于是做完作业后,我便坐在炉火旁,拿出《情感读本》细细品读,读完《母爱无言》这篇摧人泪下的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眼眶里沁满了感动的泪水。

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2008年5月13日下午,在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里,数十救援人员正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救援人员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小女孩吮吸着母亲的乳头时,不知道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母亲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将自己的最后一滴乳液给了自己的女儿。

生活中,总有一个人将我们关注,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温暖。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母亲的爱就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挡风雨;母亲的爱就像汩汩流水,时时滋润着我们幼稚的心灵;母亲的爱是上苍给予我们最丰厚的礼物。母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母爱也放射出最耀眼夺目的绚丽色彩。

母爱如一阵暖风,轻拂我们的脸庞:母爱如一阵暖风,吹走我们心的忧伤。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母爱,不仅仅是诗人们赞美的词语,也不仅仅是人们传唱的颂歌,它是我们蹒跚学步摔倒时伸出的一双手,它是我们写作业时放在旁边的一杯水,它还是我们远行时一句句真诚的叮咛……在我的心目中,母爱是最纯洁的,是最值得信赖的感情:悲伤时,它给你抚慰;恐惧时,它给你力量;失望时,它给你鼓励;危险时,它给你保护,成功时,它和你一起欢呼!

母爱最真、最纯,她的一切,早已融入到儿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雪雨,无论承受多少误解委屈,对儿女的爱从不改变。

就拿我说,小时侯的我,身子瘦得皮包骨头,皮肤黄得胜过那烧焦的蜡。邻居们常拿我开玩笑,说我将来养活不了自己。母亲的心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我的身体,她带着我,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医院的门口,尽管每次检查的结果都是一切正常,从没查出过什么毛病,但母亲却仍然放心不下……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母亲操尽了心,费尽了力,她一天到晚为了我而忙碌,不辞辛劳:为了攒够将来我上大学的钱,母亲曾经像一个男劳力一样在砖窑厂做过苦力,曾经在韭菜棚里点着灯,一直干活感到深夜,曾在天不明,蹬着三轮车到县城去卖菜——

母亲为我无怨无悔的付出,但她从不图回报,只希望我能多学一点,学好一点,将来能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妈妈,如果没有您,我怎能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成绩;如果没有您,我怎能有现在的茁壮成长。

妈妈,在这里,我想对您说,感谢您对我这十几年来的照顾,感谢您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感谢您用最辛勤的汗水哺育我成长。我一定会发奋图强,决不辜负您的期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的爱,我永远不会忘,又怎么敢忘!

成语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如: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四讲》:“无知丕士麦才智过人,发奋图强,于1866年,用很迅速手段。”又如: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民日报》1959.9.3

成语无时无刻: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如: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象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又如:半个月来,她老是偷偷地看着剑波,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曲波《林海雪原》九

父爱绵绵母爱浓浓_1360字

孝敬父母是我在读文章《母爱如粥》,《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之后感悟出来的道理。《母爱如粥》给我们展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母爱。虽然我们没有经历文中的特殊情况,但母爱是无声无息的在我们身边洋溢和流淌着的,我们每时每刻都沐浴在母爱之下,只是我们未曾感觉而已!桌上香喷喷的饭菜,身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家里明明亮亮的窗户,院子里郁郁葱葱的花草……都是母爱细流所流过的痕迹。《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讲述的是一位父亲为了女儿,坚持了3天生命的故事。父亲为了陪伴船上孤单的女儿,坚持着,在女儿见到母亲之后才轰然倒下,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也是父爱的奇迹。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父亲的名字叫爱。爱能创造其他事物不能创造的奇迹,它是人间最柔软又最坚硬的品质,它不仅能“染红整片天空”,而且能照亮整个世界。神圣的母爱,像阳光一样,能照耀到人生任何的角落,坚冰挡不住母爱,亲情在灵魂深处复苏。当我们在这个纷繁的尘世中追求着一个又一个梦想的时候,母亲始终是我心底的那一棵“高大的树”。当我们在承受着一次又一次挫败的时候,母亲永远是我心底的那一抹巍峨的翠嶂。岁月的沧桑,无情地在母亲脸上刻下了印记,那一道道沟壑包含着多少含辛茹苦,多少的眼泪啊?母亲就是那可以毫不犹豫赤脚为你开门的人。母爱,我们的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啊!母爱如佛,佛法无边。不能事亲,焉能成佛?我们常因熟悉而没有在意,常因习惯而不去珍惜。其实,每当惶恐和无助侵袭时,母亲的身影总是第一个跳入我们的脑海中。母亲的身影,是我们生命中一道永恒的风景,那是一个等待的风景,一个忙碌的风景,一个不太美丽的风景,却也是一个最让人流连,最难以忘怀的风景。家,因为有母亲的存在而温暖无比。三毛在家书中说:“家就是有个人点着灯等你。”而我们的母亲,就那个点灯的人……人们常常赞美母亲,其实,父爱又何尝有逊色之处?父亲们往往要独自忍受生活的风风雨雨,却要为孩子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父爱像丁香,淡淡悠长,只有当岁月走过,才能渐渐品出那淡淡的父爱中所蕴含着的深远韵味。父爱像微风细雨,润物无声,深情无言,在我灵魂深处撑起一片绿荫,供我歇息,使人们在努力生活的同时,更加深刻地领悟血脉的奔腾。父爱像名著,它的博大精深,更让我感受生命与爱的厚重。在成长的道路上,父亲已不仅仅是一位宽容,慈祥的父亲,更是一位良师,一位益友。父亲点点滴滴的关爱已筑成一座大山。于无言中坚定,执着地望着我。唯心中涌着的那股暖流不停地促我奋进。时至今日,我才明白父爱如山,他给予我山人的朴实,山一样宽广的胸怀,山一样的包容。我该怀着深深的敬畏,慢慢的学习与体味。都说父亲如山。是我们忽略了那颗不善于表达的心,是我们用年轻叛逆的心硬是在血肉相连的父母和我们之间划了一道所谓的“代沟”。是我们在风花雪月,卿我缠绵时而忘了电话那头寂寞了很久的父母……孤独而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啊,其实在坚实的肩膀下更拥有着一颗柔情似水的心。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父爱则是贴身的背心,刻刻包围着你的心。有一天,我们成为人之父母,在挑起家庭重担的时候,面对自己的孩子,或许我们才明白父母的温情其实更像小河流水,缓缓地流过后,倒映在包容的蓝天中。现在的我们,无论理解不理解那份已然成水的爱,都要试着去回馈那份岁月不待的爱,不要等到自己老了以后才真正体会到这份爱的珍贵!

成语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如: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又如:他想起母亲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现在她将不再看见他的儿子了。——茅盾《一个女性》

成语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如: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纪》:“望气者至南阳,曰:‘气佳哉,郁郁葱葱!”又如: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郁郁葱葱的气象。——叶圣陶《游泳》

母爱的另一种诠释——观《感动中国》有感_1418字

母爱是什么?有人说是母亲无私的给予和关爱,有人说是“你是荷叶,我是红莲”的高唱,可是,在看了感动中国后,我知道了:柔弱中爆发的力量而创造的奇迹,也是母爱的另一种诠释。

“1:00左右,我和老公吃好饭出家门,是我的一位同事有约,说要看我们新房子的装修。同事已经在路上了,我们出门有些着急。

家到小区门口,也就五六十米的样子,过了两三分钟,我俩还没走到小区门口,猛地听到我婆婆的叫声。我回头看我家窗口,我婆婆激动地挥舞着手。我们没多想,拔腿就往回赶。我穿了一双四五厘米高的高跟鞋,跑得不快。老公一个箭步冲在我前头,往楼上去了。我到楼下,已经有四五个人在下面了。保安拿着对讲机喊“10楼……一个孩子。”耳朵还刮到几句“要掉下来了!掉下来了!”周围一片闹哄哄的,什么也听不清。我眯着眼睛往楼上看,阳光有些刺眼,隐约看到是隔壁家的孩子挂在窗台上,不是我家孩子。

我当时也没细想,心里很急,踢掉高跟鞋,往楼下快速靠近几步。这时,听到楼上一声尖叫,我下意识地双手手臂一张,真是“嗖”的一下,很快很快,左手臂一阵剧痛,我整个人就倒下去。我知道,我接住了。我人也晕了过去。”这就是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张开手臂接住妞妞的英勇女士吴菊萍的自述。

倏然之间事情就发生了,没有犹豫与权衡的时间与空间。就在那一刹那,吴菊萍就爆发了她那作为母亲的本能,不假思索的去伸出双手,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那母爱创造的奇迹在妞妞的一声啼哭中变成永恒!我想这就是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种母亲的本能吧。她那双柔弱的臂膀,刹那间变成了2011年全中国最有力的臂膀。她借住的不仅仅是一个小生命,更是一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这不禁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小故事。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青年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我想,这位老太太有着和吴菊萍一样的母爱。而这种爱能使人爆发出死里求生的能量,在失败中学会争取胜利,在柔弱中看到力量,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吴菊萍很平凡,并不比我们高大,但在她伸出双臂的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这是一种若水的善,更是一种伟大的爱。因为她,重新诠释了母爱,让我们学会了随处散播着爱心,要多一份关爱给父母、你的邻居、然后你的同学……要让每个接近我们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就像泰瑞莎修女所说的那样“给别人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为上帝的仁慈作见证。”

柔弱中爆发的力量,是母爱的另一种伟大,是母爱的另一种深沉,更是母爱的另一种诠释。

成语千钧一发: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ǎ],意指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情况非常危险。语本《列子·仲尼》。[源]《列子·仲尼》乐正子舆曰:“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吾又言其尤者。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公子牟曰:“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典故]“千钧一发”原作“发引千钧”。典源本於《列子·仲尼》。中山公子牟,是魏国公室的公子,爱好与贤人交游,不管国事,他很推崇赵国人公孙龙的学说。乐正子舆知道後,对着公子牟嘲笑公孙龙说:“公孙龙言辞荒诞,善於诡辩,像他说的发引千钧、白马非马等言论,根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谬论!”公子牟听了反驳乐正子舆说:“智者的话,本来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你说那些言论不合理,其实是因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发引千钧』来说,一根头发之所以可以系着千钧重物,这是因为头发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细发丝,拉引千钧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来就是随时会断,《列子》此处所说的“发引千钧,势至等”是一种逻辑推论,并不影响“发引千钧”代表危险状况的原义,所以在《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里,“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拿一根细线系着千钧的重物;另外在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中,“其危如一发引千钧”,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势的危急,就像是在一根头发上,挂着千钧重的东西一样。这两处的说法都是危险的意思後来“千钧一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非常危险。“千钧一发”较早的书证如宋·李曾伯〈水龙吟·吾皇神武中兴〉词:“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

成语死里求生: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合我师傅父女两人,费了无限精神,成全得我转祸为福,死里求生,重归故里。”又如:新军中的一些革命分子便决心起来反抗,以图死里求生。——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关于母爱的读后感_1564字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虽然在高尔基前,有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对工人的生活都有所表现,但是那些作家总是把工人描绘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而《母亲》他第一次深刻的反映了工人阶级在其政党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历史地具体地描写工人阶级革命时期的典型个性和典型环境。

《母亲》显示了工人虽是牺牲品,但也有它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说明了感情是无价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他对于情感的权力,不管是工人,还是革命斗争者,作者还突出描写了这些英雄人物美好崇高的感情世界,母亲对儿子的母爱,巴威尔和沙馨卡的爱情,革命者间的友谊等,写的是那么真挚感人。《母亲》让我深刻地感受了母亲,巴威尔及其其他无产阶级的人物,他们也有自己的英雄形像,同时我也在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在其他作家的眼中工人就是社会的牺牲品?难道工人生来就是当牺牲品的吗?难道工人就没有自己的英雄形象吗?难道工人就应该低人一等吗?不,在革命时期工人也有自己典型性格和环境,他们也是支撑社会的英雄。我脑中又泛起曾经有过的一种想法:革命者没有感情吗?这本书却十分肯定的推掉我这种想法,“它”通过描写革命者美好的情操和无产阶级人性美,深刻揭示了革命者的精神世界,让我不得不承认革命者是有感情的,而且他们的情感世界比平凡人来的丰富、精彩。

一本好书让我的假期更加精彩,一本好书让我的课外知识更加丰富,一本好书让我自己的世界更加成熟。而《母亲》就是一本好书。《母亲》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群众革命斗争: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罢工,农民和工人在斗争中结成同盟。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