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小斑病如何预防

玉米大小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发病季节集中,引起玉米减产幅度较大,因而影响种植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发病症状 大斑病叶片发病后,发病部位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小斑点,随后沿叶脉方向迅速扩大,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颜色较深。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2厘米;小斑病病初为水渍状小点,随后病斑渐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在不同品种叶片上病斑表现各异,病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病斑为坏死小斑点,病斑一般不扩展;眼观斑块较大斑病小。

  发生规律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叶部病害。大斑病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后期,尤其是在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小斑病菌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发病较轻,玉米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特别是7~8月份温度适宜小斑病的发生流行,玉米也正处在拔节出穗阶段,如果降雨天数多,田间相对湿度高,则往往引起玉米小斑病的严重发生。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期为玉米抽雄前后至收获期间,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果穗和籽粒。病原为真菌性病害。玉米的大、小斑病通常在同一地块相继发生。

  防治措施:除在播种时选用抗病品种。对地块轮作倒茬,控制菌源外,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搭配施肥。对上年发病较重的地块应采取药物防治。玉米大、小斑病一般在玉米抽雄和吐丝期发病较重。在这个时期给玉米喷施农药很困难:一是玉米植株高,喷施药液困难;二是玉米叶片面积大,药液用量多;三是玉米叶片划脸,划手,喷药行走不方便;四是下雨天多,药液流失量大,防治效果差。如果在玉米出苗后,五叶期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就能解决以上四方面的困难,防治效果也很好。当玉米出苗后,长到五叶期时,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玉米叶片,每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2―3次,防治效果较好。

分类标签: 小斑病 玉米 发病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