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洞瀑布

石门洞瀑布。石门洞瀑布位于浙江省青田县西北35公里的括苍山中,大溪南岸,凤景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

石门洞瀑布,自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永嘉太守谢灵运称道之后而著名于海内,石门洞又传为道教第十二洞天。石门洞瀑布从40余米高的崖壁上飘然洒下,如万解明珠,四处抛洒,将四周弄得迷蒙一片。瀑布源头有白猿洞、龙卵瀑、折折瀑诸景。石门洞瀑布两侧绝壁环屏,左壁上布满着自南朝以来的历代摩崖题刻。瀑布的对面有观瀑台、观瀑亭、泻银桥。瀑下有积银潭,面积达百余平方米,潭水从松溪导入大溪。缘溪有碑林、刘基祠、灵佑寺诸古迹。松溪汇入大溪处有钟鼓两山,对峙屹立,宛若城门,故得名石门,石门洞之名也由此而来。沿溪有路通至洞内瀑下,路口有问津亭。

关于石门洞瀑布,清代著名大文学家、大旅行家袁枚曾作有《浙西三瀑记》,其中对石门洞瀑布作了生动的描绘:

“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宽亩余,深百丈,疑蛟龙欲起。激荡之声如孝钟鼓千瓮内,此又石梁龙揪所无也。”

早在唐朝,“一生好为名山游”的大诗人李白,曾赋诗吟咏过许多瀑布,他也作诗写石门洞瀑布: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蒙生昼寒。

郭沫若六十年代游石门洞风景区时,也作一首《石门瀑布》,诗云:

横过石门渡,刘基尚有祠,

垂天飞瀑布,凉意喜催诗。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