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忻府区的历史沿革

春秋忻府区地域前期为狄戎所居,春秋后期属晋,三家分晋后属赵;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王齿乞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则在其辖境;

两汉时期遗址为并州太原郡阳曲县(治所在定襄县境内)所辖;

东汉末,袁绍父子占据冀、燕、青、并四州,而并州以北郡县因连年战事频仍、羌胡大扰,早已人民流徒、十室九空;

曹操消灭袁绍后,曾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将并州归入冀。不久着手“迁聚塞下流民”;

于建安二十年建置新兴郡,在今(忻州豆罗镇麻会筑“建安城)为其治所。与此同时,将原在内蒙包头市西北、下辖九原等十县的五原郡撤并为一个九原县,移治所于现在的忻州城。不久新兴郡治所也迁于此地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曾将迁入并州腹地的匈奴分为五部,部酋均以帅称之;

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司马炎改五部帅位五个都尉,诏令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生育岚县的刘渊为北部都尉,占据新兴郡一带,九原县自然在其下辖;

晋明帝永兴元年(304年)刘渊称汉,并州之地则几乎尽其所有了;

东晋后期政权更迭,新兴九原县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占据(316~394年);

北魏在芝郡村建平寇县(属新兴郡),在三交镇建三会县(属肆卢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奇村与辛庄设置肆州;

北周灭北齐将肆州移置雁门广武;

隋开皇五年(585年)因避讳太子杨广讳改称广武为代州;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忻州(治所九原城),是忻州这一称谓产生最早的时间。同时将奇村一带的秀容县移置这里;

隋炀帝大业二年 (606年)撤销忻州,将秀容县划归雁门郡(开皇初曾重置新兴郡但很快废置。大业四年将秀容县改隶楼烦郡;

隋恭帝义宁元年(616年)曾复立新兴郡;

唐高祖李渊立国,于武德元年(618)改为忻州;

玄宗天宝元年 (742)又改为定襄郡。肃 宗乾元元年(758),又复为忻州;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统治;

宋为忻州。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分天下区划为十五路,忻州属河东路;

金代属河东北路;

元代属河东北路,在太原府辖下,领本境秀容、定襄二县。至元二年(1265 )秀容省入忻州,四年复置;至元三年七月升州为九原府,以崞、代、台、坚四州来隶,四年复为忻州,领二县;

明代为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省入,领定襄一县;

明元帝永兴二年(410年)同时设置 秀容郡和秀容县;

清代为忻州。顺治、康熙期间继续为太原府辖;

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领定襄、静乐二县;

民国元年(1912)废州为忻县。十九年废道改由省辖;

1950年设忻县专署、辖忻县等若干县;

1958年12月1日忻定县合并,治所忻州县,属晋北专署;

1961年8月1日忻定分治、忻县属忻县地区行署;

1983年9月24日撤县设市、仍属地区行署;

2001年1月撤地设市,原忻州市改为忻府区,隶地级忻州市。

分类标签: 忻州 治所 并州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