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定律

关于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律,是静电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于1785年为法国物理学家C.A.de库仑发现。库仑定律的内容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处在静止状态的两个点电荷(相互之间距离远大于其本身线度的带电体)在空气中(严格讲在无限真空中)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同每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同两点电荷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这两点电荷的连线;当这两点电荷带同号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排斥力;带异号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吸引力。

q1q2分别为两点电荷的电量,r是由q1指向q2的矢量,其量值等于q1q2之间的距离(图1),则q1作用于q2的静电力f1→2

在SI单位制中,米/法,其中ε0称为真空介电常数,ε0=8.85418782×10-12法/米。在CGS静电系单位制中K等于1,没有量纲。

图1 图2

静电相互作用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q2作用于q1的力f2→1f1→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沿同一直线。

库仑扭秤实验

库仑定律是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出来的,库仑扭秤的示意图如图2。在细金属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秤杆,它的一端有一个小球A,另一端有一平衡体P,在A旁放置一个同它一样大小的固定小球B。为了研究带电体间的作用力,先使A和B都带一定电荷,这时秤因A端受力而偏转。扭转悬丝上端的旋钮,使小球A回到原来的位置,平衡时悬丝的扭力矩等于电力施在 A上的力矩。如果悬丝的扭转力矩同扭角间的关系已知,并测得秤杆的长度,就可以求出在此距离下AB之间的作用力。

库仑扭秤实验在电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对电现象的研究从定性阶段进入定量阶段的转折点。

库仑定律的精确验证

库仑原始实?a href='http://www.b15k.com/baike/222/32357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榈木炔⒉桓撸谴涌饴囟煽梢缘汲?a href='http://www.b15k.com/baike/220/25728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高斯定理,把高斯定理应用于处在静电平衡的导体,将得出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的结论。因此,测定导体内部是否有净电荷就可以间接检验库仑定律的正确性。早在1773年,即库仑定律发表前12年,H.卡文迪什就用这类实验对二次方反比律进行了研究。他的实验结果表明,若静电力对距离的依赖关系是,则│δ│<0.02,卡文迪什的仪器如图3所示,图是根据他本人的草图摹拟的。大约100年以后,J.C.麦克斯韦在剑桥完成了一个同卡文迪什实验相类似的实验,得到δ的上限为│δ│≤1/21600。1936年,S.J.普林顿和 W.E.劳顿的实验给出|δ|<2×10-9。最近的一个结果是 E.R.威廉斯、J.E.费勒和H.A.希尔在 1971年提供的,他们求得 δ 的极限值为(2.7±3.1)×10-16

图3 卡文迪什所画草图

物理实验和地球物理实验结果表明,两点电荷之间距离的数量级在10-15~109厘米的范围内,库仑定律是极其精确的。

任意形状带电体间的作用力

把两个任意形状的带电体分成许多电荷元,利用叠加原理,则任意形状的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通过库仑定律求得。不过因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往往不是已知的,所以静电力一般难以通过库仑定律直接计算。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