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昱

图

李春昱(1904~1988),中国地质学家。字赓阳。1904年5月8日出生于河南汲县。1988年8月6日卒于北京。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37年获柏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四川省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东北南部地质矿产大队总队长,地质部华北地质局及北方总局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80年当选)。李春昱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先后在河北、京粤铁路沿线、四川、西康等地进行地质调查。预测了四川中梁山煤田,首次论证了云南石鼓附近金沙江袭夺红河河谷的重要现象。他对煤田预测和提高中国区调工作的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最早把板块构造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他结合中国地质和亚洲地质的实际,首次在中国发现混杂堆积,首次用板块学说系统解释了秦岭、祁连山的构造发展史,多次指出塔里木-中朝地块以北古生代板块缝合带的存在及其对地质矿产勘查的重要意义。1972年李春昱倡议并参加指导了《1:500万亚洲地质图》的编制工作,在此图基础上,他于1982年运用板块构造观点主编了《1:800万亚洲大地构造图》及其说明书,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和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集体)。主要著作有:《四川、西康地质矿产志》(合著,1935)、《四川运动及其在中国之分布》(1950)、《浙闽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的研究》(1961)、《“康滇地轴”地质构造发展历史的初步研究》(1963)和《板块构造与多旋回构造运动》(1979)等。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