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亚洲东南部国家。位于婆罗洲北部,北濒南海,其余3面皆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为邻。国土分东西两部分,相距约8公里。面积5765平方公里,其中东部占1/5,西部占4/5。海岸线长165公里。人口26.9万(1984)。首都斯里巴加湾市。

自然条件

全国由第三纪和第四纪沉积岩组成,地势南高北低。东部地区有褶皱强烈的砂岩和页岩,南半部海拔150米以上,东南角国境线上的巴干山海拔 1850米,为全国最高峰。发源于巴干山的淡布伦河,向北注入文莱湾,为东部地区最大河流。西部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开阔,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为文莱的主要农业区,东边和南边为丘陵带,海拔300~500米。河流众多,皆发源于南部丘陵,向北注入南海,较大的有白拉奕河、都东河等。白拉奕河长32公里,为全国最长河流。

属赤道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3~31℃,年降水量平原地区为2800毫米,丘陵山区为3800毫米。东北季风期(11月至翌年3月),是全年的大雨季,沿海风浪大;西南季风期(6~9月),为全年小雨季,风力较小。年平均相对湿度67~91%。热带雨林占全国面积75%,多分布在内地山区河流的上游,以珍贵的龙脑香科树种为主,次生林占全国面积20%。河流下游生长泥炭沼泽林,沿海有红树林,以文莱湾沿岸最盛,面积达 100多平方公里。丘陵山区主要为砖红壤,海岸地带多为冲积泥炭土。

居民和发展简史

人中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 46人。西部地区占全国人口96%,平均每平方公里45人;东部地区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仅 6人。主要有马来人、华人、达雅克人等。以马来人最多,占人口56%;其次为华人,占25%;达雅克人占12%,此外还有少数英国人、印尼人和印度人。伊斯兰教为国教。马来语为国语。

文莱自古为酋长统治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旧称“婆罗乃”。中国古籍称“婆利”、“渤泥”、“佛泥”、“浡泥”等。明代永乐初年,浡泥国王亲率王公亲属及陪臣到中国访问,不幸在南京病故,葬于南郊。公元15世纪中叶建立苏丹国,农业、手工业已具规模,文莱港开始对外贸易。16世纪初期版图除包括婆罗洲大部分地区外,还扩及苏禄群岛的一部分。16世纪中叶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殖民者相继侵入。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大战结束后,再次沦为英国“保护国”。1971年获得内部自治权,但外交与防务仍由英国负责。1984年1月1日正式独立,称文莱达鲁萨兰国。

经济地理

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资源。截至1983年初,石油探明储量估计为17222万吨,天然气1924亿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198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2万美元,居世界前列。1923年首先在北海岸的诗里亚发现油田,1929年开始生产原油,建成陆上石油基地。1956年近海又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并相继建成西南安巴、钱皮恩、费尔利3个近海油田。1973年在卢穆特建立了设备现代化的天然气液化工厂,1976年全面投产。近年来,海上石油开采比重日益增大。1980年石油产量为 1150万吨,液化天然气500万吨,在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原油和天然气绝大部分供出口,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95%,产值占国民收入的90%。除原油和天然气外,其他部门有造船、锯木、服装、铜、银制品等小型工业。农业以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30%左右,可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 1%。山区丘陵地游耕农业盛行。水稻集中于北部各河流的中、下游平原,耕作粗放,产量不高,稻米只能满足国内需要量的 1/4。其他经济作物有橡胶、胡椒、椰子、咖啡等。粮食、 日用品、 机械设备、交通工具、汽油、 柴油等依赖进口。主要贸易对象为日本、 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等国。

图 诗里亚油田的油井

国内交通以公路为主,长125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540公里。干线贯穿首都斯里巴加湾市、 都东、诗里亚、白拉奕、万加等地。铁路仅有一条轻便专用线,由诗里亚至巴达斯,长19公里。海上运输连通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马尼拉和香港。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