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常用解表药。别名蕃荷菜、猫儿薄荷、升阳菜、蔢荷。始载于《新修本草》。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的干燥地上部分(见图)。《本草纲目》曰:“薄荷,俗称也。"

产地和性状

薄荷多生于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中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江西、浙江产者为著名。薄荷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厘米,直径0.2~0.4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厘米;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性味和功用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能宣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解郁。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风疹瘙痒,麻疹不透,肝郁气滞,胸胁胀闷等证。

成分和药理

薄荷含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薄荷醇以及薄荷酮、薄荷醇-乙酸薄荷酯、乙酸、薄荷酯、莰烯、柠檬烯、异薄荷酮、蒎烯、薄荷烯酮。此外,尚含有树脂、香豆精、黄酮与三萜类物质等。薄荷油内服后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对抗乙酰胆碱而呈解痉作用;薄荷油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应用和禁忌

凡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宜配银花、连翘、牛蒡子。如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宜配桑叶、菊花、蔓荆子;咽喉肿痛配桔梗、生甘草。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衣、荆芥、紫草。风疹瘙痒配苦参、白鲜皮。肝郁气滞,胸闷胁胀,宜配柴胡、白芍、当归。急性结膜炎、急性乳腺炎等,用薄荷为主的复方煎汤洗敷。薄荷内服煎汤用量3~6克,入煎剂宜后下。制剂有薄荷油,口服每次0.02~0.2毫升,一日0.06~0.6毫升;薄荷脑口服每次0.02~0.1克,一日3次。体虚多汗,阴虚发热者忌服。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