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

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的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后者是脊柱畸形引起骨性斜颈,以及眼性斜颈、神经麻痹性斜颈等。此文主要介绍肌性斜颈。

治疗原则为舒筋活血,软坚散结。部分患儿早期可于病侧胸锁乳突肌发现一个肿块,质硬。出生后10多天即可发现,也有数月后才出现者。肿块一般呈梭形,有的在半年内可自行消退,以后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条索状突出,导致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并可出现颜面不对称,及代偿性胸椎侧凸。

病因病机

病因未完全肯定,目前有如下说法:

(1)分娩时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至出血、机化形成挛缩。

(2)胎位不正,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

(3)胎儿在子宫内,头偏向一侧,与产程无关。

(4)感染性肌炎所致。

(5)是遗传性疾病。

治疗方法

治疗以推拿为主。常用手法有:

(1)推揉法。患儿仰卧位,用低枕或不用枕,自乳突至胸锁端,沿乳突肌作轻快推揉法。

(2)指揉法。用拇指在肿块周围轻快揉动,再揉肿块,以患儿耐受为度。

(3)拿揉法。用三指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施术。

(4)拉揉法。一手扶肩,一手扶头,使患儿头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数次。并在牵拉至极点处,维持不动数十秒,再用掌揉胸锁乳突肌。

(5)再重复①法。

(6)摩面。用掌搓热摩面,先健侧,后患侧。

针灸疗法常用穴位有悬钟、天柱、大椎、中渚、阴陵泉,另加点刺七星台(俞、巨骨、天宗、秉风、曲垣、肩中俞、肩外俞)。

注意事宜

(1)经常作被动牵拉运动。

(2)随时纠正姿势,以助矫正。如眠时垫枕,醒时以玩具或喂奶吸引注意力,使患儿头经常向患侧旋转,以助纠正。

(3)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治疗为佳,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4)此病以中医保守疗法为主,如治半年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