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木

概况

异名:大过山龙(海南),咸虾花(广西),肿风(广西桂林),硬骨过山龙、白沉沙(《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菊科斑鸠菊属植物茄叶斑鸠菊的全草。斑鸠菊属全世界有约1000种;中国产27种,4种药用。

原植物:茄叶斑鸠菊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V.fortunei Sch.-Bip)又名斑鸠菊(广西),茄叶咸虾花(《中国植物志》)。

形态: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8~12m,枝开展或有援攀,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密绒毛。叶具柄,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6cm,宽4~9cm,顶端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或有时截形,全缘、浅波状或具疏钝齿,上面粗糙,被疏贴生硬短毛,有腺点,下面密被绒毛。头状花序小,径5~6mm,多数,在茎枝顶端排列成具叶宽达20cm的复伞房花序,花梗长4~6mm,密被绒毛;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5层,卵形,顶端极钝,背面被淡黄色短绒毛;花托平,具小窝孔;花约10个,有香气,花冠管状,粉红或淡紫色,管部细,檐部狭钟状,具5个线状披针形裂片,外面有腺,顶端常有白色短微毛。瘦果4~5棱,长2~2.5mm,稍扁压,冠毛淡黄色,2层,外层极短,内层糙毛状,长约8mm。花期11月至翌年4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4卷.4页图版1∶8~1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1000m山谷疏林中或攀援于乔木上。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也有。

生药

采集:春、夏、秋季均可采收叶、根或全草。

药性

性味: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苦,凉。” ②《新华本草纲要》:“根:甘、淡,平。”

功效:润肺止咳,凉血止血。祛风湿,止痒。

主治: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根:咽喉肿痛,肺结核咳嗽,咯血;叶:外用治外伤出血。”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咽喉肿痛,肺结核咳嗽,咯血,产后风湿骨病。叶:外用止皮肤痒。”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用于胃肠炎,头痛,风湿骨痛。” ④《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治产后风湿骨痛,皮肤痕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治风湿:斑鸠木叶,煲水洗患处,或斑鸠木根30g,浸酒500g,随量饮。” ②《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治皮肤痕痒:斑鸠木500g,煲水2kg,加醋少许,洗患处。”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外伤出血,斑鸠木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咽喉肿痛、肺结核咳嗽、咯血:斑鸠木30~60g。水煎服。”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