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鬃草

概况

异名:石中珠、猪毛漆(《中国药用植物志》),降龙草、猪鬃漆(《贵州民间方药集》),小猪毛七、猪毛肺筋草(《四川中药志》),铁线草、鱼鳞草(《泉州本草》),水猪毛漆(《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为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铁线蕨、白背叶铁线蕨、半月形铁线蕨及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云南铁角蕨的全草。

原植物: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又名铁丝草(《广州植物志》),乌脚芒、铁线草(福建),黑岩连(广西)。白背叶铁线蕨A.davidii Franch.,又名碎叶猪鬃草(云南)。半月形铁线蕨A.philippense L.(A.lunulatum Brum.),又名菲岛铁线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黑龙丝、白马分棕(云南)。云南铁角蕨Asplenium yunnanense Franch.

形态:铁线蕨为小型土生蕨类,植株高15~40cm。根茎横走,密被狭披针形的黄棕色鳞片。叶密生;叶柄长8~28cm,深棕色至紫棕色,具光泽,有狭披针形的黄棕色鳞片;叶片草质,无毛,卵形或狭卵形,长10~30cm,宽4~14cm,二回稀为三回单数羽状分裂,羽片5~8对,互生,有细柄,长圆形;二回羽片2~5对,互生,斜向上,有纤细短柄,狭扇形,长8~15mm,宽1~2cm,基部斜楔形,上缘有小尖齿并有深或浅的裂片,顶生二回羽片扇形或斜菱形;叶脉多回二叉状。孢子囊近圆形或长圆形,3~6个,生于羽片上缘;囊群盖近圆形或肾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68页.图33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50~3000m的湿润石灰岩或钙质土上。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

白背叶铁线蕨的主要特征是叶柄基部无毛,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叶片纸质,三角形,末回羽片扇形至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圆形或近截形,有三角形锯齿,背面灰白色至灰绿色。孢子囊群1~2个,生于羽片上缘。(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67页.图334)

生于亚高山针阔叶林下。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云南、西藏。

半月形铁线蕨的主要特征是根茎短,直立,有中部紫色,边缘呈棕色的披针形鳞片。叶片宽披针形,长12~26cm,宽3~6cm,一回单数羽状,羽片8~12对,互生,草质,斜扇形,基部呈偏斜的截形或宽楔形,上缘常浅裂,叶轴先端有时延伸,有顶生芽苞,能萌发成新株。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生于上缘裂片上,囊群盖线形,长圆形或半圆形。(图见《四川植物志》.第6卷.图版95∶5) 生于沟谷中。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云南铁角蕨为小型陆生蕨类。根茎直立,顶端密生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片线形、狭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10cm,宽0.6~4cm,二回羽状分裂,一回羽片10~18对,互生,几无柄,狭卵形或长圆形,中部羽片较大,羽状分裂;二回裂片2~4对,近对生,长圆形或楔形,顶端通常有2~3尖齿,叶轴先端有时延伸,有顶生芽苞,能萌发成新株;羽片具羽状脉,每裂片有小脉1条。孢子囊群短线形或长圆形,沿小脉着生;囊群盖短线形或弧形,全缘,灰白色,膜质。(图见《四川植物志》.第6卷369页.图版117∶2~7) 生于海拔1400~3300m的林边或空旷地。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河北、陕西、青海、河南、广西。越南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铁线蕨全草含挥发油、黄酮、糖类、鞣质。叶含黄芪甙(Astragalin)、异槲皮甙、烟花甙(Nicotiflorin)、山柰酚-3-葡萄糖醛酸甙[1]。又含铁线蕨酮(Adiantone)、芸香甙、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3α,4α-环氧绵马萜烷(3α,4α-Epoxyfilicane)、21-羟基-30-降烷-22-酮(21-Hydroxy-30-norhopan-22-one),槲皮素-3-O-(6″-丙二酰)-D-半乳糖甙,山柰酚-3-硫酸酯,二酰甘油基-O-4′(N,N,N-三甲基)-高丝氨酸[Diacylglyceryl-O-4′(N,N,N-trimethyl)homoserine][2]。铁线蕨全草含异铁线蕨酮(Isoadiantone)[3],叶含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4]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202。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66。
[3] CA 1984;101∶17582t。
[4] CA 1990;112∶73892h。

药性

性味:①《新华本草纲要》:“淡、微苦,凉。” ②《四川中药志》:“涩,凉。” ③《贵阳民间药草》:“咸,寒。” ④《泉州本草》:“苦,平。有微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排石通乳,止血。

主治:咳嗽吐血,风湿痺痛,淋浊,带下,痢疾,乳肿,风痒湿疹。 ①《新华本草纲要》:“感冒发热,咳嗽吐血,痢疾,肝炎,尿路感染,膀胱炎,乳糜尿,血崩,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疮肿,烧烫伤。” ②《天宝本草》:“利水通淋。治白带,头晕,乳肿,赤白痢症。醋炒疗痔,脱肛。” ③《四川中药志》:“治肺热咳嗽,疗牙痛,吐血。” ④《泉州本草》:“逐痺驱风,活血解毒,去瘀生新,软坚消积,止痛。治一切关节风痛,腰骨酸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车前草、木通,治尿频、尿急、尿痛。 ②配海金砂、瞿麦、地榆,治血淋。 ③配红茅草、三匹风,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肺热吐血:猪鬃草、红茅草、三匹风各适量,水煎服。” ②贵州《民间药草》:“治尿淋、血淋:猪鬃草、海金砂、铁丝纽各15g,水煎服。” ③《贵州民间药草》:“治小儿尿结:猪鬃草6g,谷精草9g,水煎服。”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尿急、尿痛、小便频数而淋沥不尽:猪鬃草,车前草,木通各15~20g,水煎服,日2~3次,可于每餐后服用。”

单方应用:①《泉州本草》:“治风湿关节痛:鲜铁线草30g,浸酒500g,每次服约30~60g。” ②《泉州本草》:“治皮肤瘙痒及疮疖湿疹:鲜铁线草60g,煎汤洗。” ③《云南中草药选》:“治尿道感染及结石:猪鬃草9~15g,水煎服。” ④《云南中草药选》:“治乳腺炎,乳汁不通:猪鬃草9~15g,水煎服,甜酒为引。”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乳汁不通,乳腺炎,膀胱炎,尿道炎,产后瘀血,血崩:猪鬃草9~24g,水煎服。” ⑥《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浊淋,咳嗽:铁线蕨适量,水煎服。”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