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概况

异名:甘薯(《南方草木状》),山薯(《农政全书》)。

基源: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甘薯的块茎。

原植物: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又名甜薯、马旺(傣族语)。

历史:杨孚《异物志》甘薯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方专食以当米谷。”又《南方草木状》谓“甘薯,盖薯蓣之类,或白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寒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贮之,以充粮糗,是名粮。”按以上记载甘薯应为本种。自明以后,在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始误为以番薯Ipomoea batatas(L.)Lam.为古之甘薯。

形态: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端通常有4~10多个分枝,各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茎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单叶互生,阔心脏形,最大的叶片长达15cm,宽17cm,一般的长和宽不超过10cm,顶端急尖,基部心形,基出脉9~13,被丁字形长柔毛,尤以背面较多;叶柄长5~8cm,基部有刺。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长约15cm,雄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通常单生,稀有2~4朵簇生,排列于花序轴上;苞片卵形;花被浅杯状,被短柔毛,外轮花被片宽披针形,长1~8mm,内轮稍短;发育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部,较裂片稍短。雌穗状花序单生于上部叶腋,长达40cm,下垂,花序轴稍有棱。蒴果较少成熟,三棱形,顶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状,长达3cm,宽约1.2cm,种子圆形,具翅。花期初夏。(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1分册.图版22)

生境与分布:广东、海南(乐东)、广西(合浦、博白)有栽培。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栽培及野生均有。

其它还有有刺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 var.spinosa(Roxb.ex Wall.)R.Knuth.,又名刺薯蓣(台湾)。与甘薯的主要区别为根具有丛生分枝的粗刺。图同甘薯。中国台湾、海南有栽培。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和马来西亚也有。

化学性质

含淀粉46.29%、粘液质、胆碱和16种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粘液中还含甘露聚糖(Mannan)和植酸(Phytic acid)、反式巴豆油酸、巴马亭、谷甾醇。另含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甙(Cyanidin-3,5-diglucoside)、矢车菊素-3-龙胆二糖甙、锦葵素-3-龙胆二糖-5-鼠李糖甙和锦葵素-3-龙胆二糖-5-葡萄糖甙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13。。

药性

性味:甘,平。

功效:补虚益气,健中强肾。

主治:《纲目》:“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