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

概况

异名:蜜蜂毒素(《药材学》)。

基源:蜜蜂科蜜蜂属动物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内的有毒液体。

原动物: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 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

余项参见“蜂乳”条。

生药

采集:蜂毒的采集方法很多,较原始的方法是用一广口瓶,内装溶剂(蒸馏水或中性植物油),上加盖一张动物薄膜,并使膜与溶剂接触。使蜂向膜上螫刺,蜂毒便进入溶剂中去;乙醚麻醉法是将蜜蜂抖落在一个大玻璃缸中,蜜蜂在麻醉诱导过程中蜂毒自行排出,然后用注射用水洗出,加工精制;电刺激法是使蜂毒排出在取蜂毒蜡纸上,而又不损害蜜蜂,此法较好。将采收到的蜂毒制成注射剂,备用。

化学性质

含磷脂酶A(Phosphatidase A)、脱氢酶抑制因子、多肽类、蚁酸、组胺1.0%~1.5%[1]。磷酸、胆碱、色氨酸、挥发油、磷酸镁。多肽类:蜂毒肽(Melittine),为二十六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占蜂毒干品中50%左右,为蜂毒的主要成分;蜂毒胺(Apamine),由十八个氨基酸组成,占蜂毒干品2%;MCD胺,为二十二个氨基酸组成并有二个双硫链相连,另含粘朊酶(Hyaluronidase,Mucinase)等[2]。蜂蜜中偶尔含有剧毒蜜源植物(如雷公藤、昆明山海藻、博落回、羊踯躅等)花蜜,如含量大并大量服用则能发生中毒或死亡事件[2]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479。
[2]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1980:1428。

药理

①对心血管的作用 蜂毒或蜂毒肽(Melittine)1~1.5mg/kg iv,可引起兔窦性心动缓慢、心律不齐及房室阻滞,对猫心标本主动脉注射10μg蜂毒,可使心脏不可逆的停止[1],蜂毒1mg/ml浓度,可使离体乳鼠心肌细胞收缩抑制,心率减慢,至心跳停止,0.1mg/ml,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3H-TdR的掺入[2]。蜂毒磷脂酶A20.05~0.15mg/kg iv,可使大鼠血压下降,0.015mg/kg侧脑室给药则无影响,蜂毒磷脂酶A2的降压作用主要与释放组胺有关[3]。 ②抗炎镇痛 蜂毒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成分,称Peptide 401,有抗炎作用,0.25~2mg/kg sc,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蹠肿胀有抑制作用,2mg/kgsc,可抑制松节油引起的大鼠关节炎,4mg/kg sc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4]。蜂毒与蜂毒多肽0.5,1 mg/kg sc,对角叉菜胶或右旋糖酐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二者以1mg/kg ip,对小鼠热板法试验,表明也均有镇痛作用[5]。蜂毒或蜂毒肤1,2 mg/kg ip,对小鼠二甲苯性耳炎、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炎症、对小鼠酒石酸锑钾致扭体反应及热板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蜂毒肽的抗炎镇痛作用均强于蜂毒,而过敏反应,蜂毒强于蜂毒肽[6]。 ③其他 蜂毒肽(无磷脂酶及胶朊酶活性)50~100μg动脉注射,可降低猫颈神经节胆碱能受体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从而产生神经节阻断作用[7]

毒性:蜂毒磷脂酶A iv,对小鼠的LD50为7.36mg/kg[8]。蜂毒及蜂毒多肽ip,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5.5±0.016mg/kg及5.9±0.02mg/kg[5]

参考文献

[1] CA 1975;82:107269g。
[2] 中药通报 1985;10(2):44。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88;4(4):227。
[4] Nature1973;254(5421):163。
[5]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0;6(4):27。
[6]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13(4):226。
[7] CA 1975;82:93237p。
[8] CA 1975;83:1903x。

药性

性味:辛、苦,平。

功效:祛风湿,止疼痛。

主治:①《全国中草药汇编》:“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坐骨神经痛。” ②《药材学》:“支气管喘息,甲状腺肿,某些高血压病,风湿及脓肿有效。” ③《吉林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外用:1~5个蜂。用手轻轻捏蜂头部,放于患处将蜂尾部贴于皮肤,使之刺螫,立即感到疼痛,螫处呈现1小肿包,20分钟后,局部红肿,发热,有舒适感。24小时后作用消除,次日或隔日再行刺螫。

使用注意: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均禁用蜂毒。儿童、老年人对蜂毒极其敏感者应注意使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动物药验方集成》:“治面神经麻痹:将蜜蜂轻轻提住腰部,将其尾部放在患处,待蜜蜂螫刺入肌体后,再用手指轻轻压其腹部,使蜂毒尽量排入。”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